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3)袁福校长千方百计调我回母校

(2024-05-11 07:00:13) 下一个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3)袁福校长千方百计调我回母校

(袁校长在武昌千家街华师一附中科技馆前留影)

    袁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校长,文革前是管教学的副校长。袁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任职校长后重视计算机教学,创办计算机室,开全省风气之先;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派教师外出进修观摩,学习施教的有效方法和经验;积极主动派教师参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教改实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被确立为湖北省首批两所重点中学之一,后跻身湖北省20所重点中学之一

1965年,我是母校高三(2)班的团支部书记,袁校长是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特别关注毕业班的工作,非常了解各班主要学生干部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当他听王仕良主任说在汉口街头偶遇我的情况后,就决定要调我回母校了。王主任带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他马上叫王主任去请教导主任吴传忠、语文教研组长吴六林两位老师来校长室谈我的工作调动问题。

两位吴老师来办公室后,他说,李培永是我们学校65届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大学本科学历,为了服众,我们安排他在高一年级试教一周,全校所有领导和语文组全体老师都去听课、评课。然后请教导处吴主任和吴六林老师写结论,看看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否胜任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

请吴主任具体安排在哪个班和上课的具体时间;请吴老师指定每节课上课的内容,是不是把一个重点中学高中教师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都考核一下,怎么考核,请吴老师决定,确定具体上课内容之后,通知李老师,并让他来与你一起备课。

袁校长就像一个军事指挥员一样,简捷明了布置完任务后就宣布散会。

当我回到43中,对安校长说,我想调到华师一附中时,他说,你如果能调到省重点中学工作,对你未来的发展及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非常好,我支持你!下周你就全心全意准备去试教吧,你这边的课,我安排老师暂时代一下。非常感谢安校长的鼎立支持。

一周试教,在吴六林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非常成功。所有听课领导和全体语文老师一致认为,李培永完全可以胜任重点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吴主任和吴老师写的评课结论交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袁校长亲自去华师大人事处办“商调函”,被工作人员以学历太低拒绝,他立即找处长。处长说:“你们每年找我们要最优秀的毕业生,自己却要调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老师进来,怎么说得过去?”袁校长把试教一周后全体语文老师的评课记录,全体领导干部听课后的结论,及校长办公会的决定,交给处长。请他认真审阅后再作决定。袁校长还对处长说:“李培永在华师一附中读书六年,是我们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毕业后,在一般中学工作了十几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最近几年在区重点中学执教文科重点班,成绩不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这一个,顶你十个优秀毕业生!你就高抬贵手,给我开一张商调函吧!

当我拿着“商调函”去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办手续时,却遇到了麻烦。人事处长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她说:“你想调到省重点中学的愿望很好,但是,华中师大一附中不归我们管,我们不同意。你可不可以考虑调到武昌实验中学,那也是省重点,也在武昌,我们也可以分给你一套住房。我希望你去我们教育局管的学校,手续也很简单。”

我婉言谢绝了处长的好意,坚持要调回我的母校。结果就如安校长所言,真是一场“持久战”。

一年多时间,我无数次横跨武汉三镇,从武昌,经汉阳,赶到在汉口江岸的市教育局人事处,不论我怎么说,就是一句话,“去实验中学,马上办。去华师一附中,不行!”

调动手续还没有办好。我在四十三中带的那一届文科重点班的学生毕业了,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校长、家长和学生都很高兴。此时,安校长对我说:“你这个调动手续恐怕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办好的,你现在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如果华师一附中需要的话,你下学期开学可以先去那里上班,工资我们照发。你一边上班一边办手续吧,迟早是可以办好的!你跟袁校长说,早年,我也是华师大毕业的,就算我给母校的一点贡献吧!”

我回母校对袁校长说了安校长的建议后,他立即打电话感谢安校长对母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然后说:“培永的工资一定要由我们发,他在我们这里上班,理所当然该我们负责发工资,而且,我们学校的经费比你们多一些呀!你就把他的工资拿去给你们老师发奖金吧!非常感谢你呀!老校友!”

1979年9月开学后,我就回母校上班了。但我仍然经常去教育局人事处要求调到华师一附中,也曾找过许多朋友去疏通关系,还是没有结果。据说那位处长是一位原则性很强的干部,谁去说都不行。

我人在母校上班,但是,档案工资却在四十三中,那两年恰逢武汉市教育系统教师普调工资,而且还有2%的奖励工资给优秀教师。安校长力排众议,坚持给我普调一级,再加一级奖励工资。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以为安校长跟我有什么特殊关系,其实,我们就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就是那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但是,他对我的恩情却浓于水!让我终生难忘!

袁校长非常关心我的调动手续问题,也想了许多办法,一直不能解决问题。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只要见到我,总是非常亲切地说:“培永,你安心教学啊!好事多磨,我们来办调动手续,总会有办法的。”

一直到1980年暑假,又到招生季节,一位华师一附中的早年老校友来找袁校长,希望他看在老校友的份上,照顾一下他报考华师一附中只差两分的女儿。当袁校长听说他现在是武汉市市长的秘书时,他笑着说:“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是,你知道现在母校是多么缺老师呀!我现在有一个老师的档案就卡在你们教育局人事处那里一年多了,你是否可以帮我拿出来呢?”老校友满口答应:“没有问题!”袁校长立即就说:“那就开学时师生同时来报到啦!”

老校友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位市长大秘去教育局找局长都搞不定。那位人事处长认定,李培永这样优秀的老师只能留在我们自己管的重点中学,不能给华师一附中。其实,那位处长哪里了解我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师呢,她是逆向思维,华师一附中坚持要调回去的高中学历的老师,一定是优秀的!既然是优秀的,我们得留给自己的重点中学。

到开学了,老校友对袁校长说,请再给他一点时间,到年底前,一定办好。请袁校长先让他女儿来上学。而且,他说,他可以直接去找四十三中的校长,让李老师先到一附中上班,然后再补办调动手续。袁校长说:“谢谢你!你就不要去四十三中了,安校长是我们华师大的校友,他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李老师已经在我们学校上班一年多了!让你女儿去高一年级报到吧!我相信你能帮李老师办成的,以后让李老师直接与你联系吧!”

后来,我常去市政府找老校友,每次去都有借口,其实两人心里都明白,就是为了调动那件事。见面次数多了,才知道,原来老校友五十年代曾经是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的警卫员,是宋书记送他到中南工农速成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前身)读书,毕业后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武汉市政府给时任市长当秘书。

眼看快到年底了,在市政府的办公厅,王千弓秘书长给老校友出了个点子。他说,让李老师写一个请调报告,再请调出和接收的两个学校签署意见后,直接送市政府办公厅。给我这个秘书长签字,你再拿去请市长阅示。市长批示后,我们再去市教育局找局长办手续。这一招果然奏效。真是难以想象,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调动工作,居然还要市长干预才能办成。如果不是巧遇当市长秘书的老校友,我的人生轨迹也许还得改写!

1980年12月15日,我正式调回到母校华师一附中。

如果没有两位老校长的倾力相助,精心栽“培”,就没有培永的今天!更不可能走上语文专业成长的高速之路!难忘我最敬爱的两位老校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