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笑谈邂逅(17)相见恨晚的董宏猷

(2023-07-04 09:32:44) 下一个

笑谈邂逅(17)相见恨晚的董宏猷

                (2007年与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董宏猷在东湖魔山植物园)

        董宏猷是国家一级作家,曾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作协主席。我与他相识在华中师大一附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吴六林老师,决定成立全校学生“写作爱好者协会”,组织各班学语文有兴趣的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我和甘晓星老师负责。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充分满足学生的发表欲。青少年好表现自己,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引导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荐送发表学生作文,尽可能体现多层次,最优秀的向全国有影响的报刊推荐,如《中学生》、《中学生阅读》、《少年文艺》、《春蕾》等;有的就向地方报刊推荐;还有我们协会会刊《楚歌》,则是会员发表习作旱涝保收的园地,一般情况下每月出一期,每期至少可发十几篇习作,会员可以人手一册,他们对自己刻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杰作”更为珍惜。

        二是经常邀请本省知名的中青年作家与学生见面或座谈、或讲课。每次活动前,组织学生读作家作品,让他们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集中分类交给作家。作家来校后,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讲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传授治学之道,指导写作方法,有的作家还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当时经常来学校辅导学生的是青年作家董宏猷老师,湖北大学中文系的作家涂怀呈老师,还有青年女作家沈虹光老师,青年作家胡发云等。

        董宏猷是华中师大中文系74届的,甘晓星是75届的,他们在大学读书时,都是中文系学生会的干部,也是学生会的活跃人物。虽然不同届,但经常在一起组织活动而成了相知相熟无话不说的师兄妹。

        甘晓星邀请老同学、青年作家董宏猷来华师一附中,给爱好写作的学生传授写作之道,尽管他当时正忙于创作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还是非常热情地接受了邀请。

        初次见面,请他下午三点来学校,休息一会儿,四点钟,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给三十多个学生讲课。他非常守时,准点到学校。

        在办公室,甘老师介绍我们相识。

        坐下聊天,互相问好后,他问老同学:“你每天从硚口区省公安学校跑到大东门华师一来上班,得多长时间啊?”

      “顺利的话,一个多小时,上下班高峰时间两个多小时。你今天从唐家墩来多长时间?”

        “也差不多要一个多小时吧?”

        我连忙表示歉意:“辛苦你了!谢谢你的大力支持啊!”

        董宏猷说:“没关系!还年轻,跑月票搭公交上下班也习惯了。”

        甘老师马上说:“让李老师待会做饭给你吃,补偿补偿!他做的湖北菜很好吃呢!今天,我陪你去上课。李老师去买菜做饭,我们上完课,去他家吃饭!”

       “那怎么行!初次见面,怎么好意思要李老师请客!要不,上完课,我们两一起回汉口,就在汉口找个餐馆吃点,我请学妹吧!”

      “董老师,你就别客气了!初次见面,只当是交个朋友,尝尝我的厨艺吧!你跟小甘是老同学、好朋友,我们将来一定是好朋友!就按小甘的意见办吧!”

        上完课,小甘带他来我家。

       “你们稍等片刻,还有最后一个菜,再打个番茄鸡蛋汤就开饭。”

        董宏猷坐在客厅,不一会,就跟我的两个读小学的女儿聊得兴高采烈,真不愧是儿童作家呀!我当时就猜想,他随时随地在积累创作儿童文学的素材。

        那餐饭,他除了夸我做的菜真好吃,就是不停地与两女儿聊天。小甘就与我们夫妻两谈笑。

        饭后,在送他们两个老同学去公交站的路上,董宏猷对我说:“初次见面,我们还没有好好聊聊,实在抱歉!我现在特别喜欢与孩子们聊天,你的两个姑娘又那么活泼漂亮,我好喜欢他们。好在你与小甘相处还不错,你知道吗!凡是小甘的朋友,以后我们都会成为朋友的!”

        果然如他所言,他来给学生讲了几次课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后来,他还主动给我执教的语文实验班的学生,单独讲了几次写作课,语文科代表孙燕非常喜欢听他上课,而且听他的话,自备了随笔本、观察生活本;凡是他介绍的名著,她都挤时间去读。她的短篇小说《校园并不平静》后来发表在85年第2期《中学生》。初三中考结束后,一个暑假时间,写了一部中篇小说《正值青春年少时》,后来发表在《长江》88年第5期。1988年孙燕考取了南开大学中文系,去天津上学之前,董宏猷特地为她写一封信,把她介绍给天津的作家朋友,鼓励她广交友,不仅要学理论,更要向社会学习。

        1986年秋季开学时,在没有任何校领导找我谈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的情况下,教导处一位副主任居然到我执教的高中语文实验班,宣布撤我的班主任,停止我的试教工作。为此,8月28日下午,我去董宏猷家,找他谈心。

        真没有想到,我们两当时处境是那么相似。他告诉我,他当时与好朋友、著名作家高伐林长谈后,写下了座右铭:“缓和守拙,宁静超脱,潜心读写,甘耐寂寞,缩短战线,扩大网络,求新求深,力求突破,人生苦短,来日不多。”

        他告诉我,他与高伐林的关系不一般。一席长谈,如梦方醒。于是,“你就看到了我的座右铭。”

        然后,他问我是哪里人?

        我说,“我生在武昌,长在武昌,高中毕业到师资短训班一年后,在硚口一般中学工作生活了十年,现在工作、生活在华师一附中。”

       “祖籍呢?”

       “鄂州市左岭镇卸甲李家大湾。”

       “那你祖籍地与高伐林很近啊!以后找个机会见面聊一聊吧!他比我们看得远一些。”

       “谢谢!”

        与董宏猷长谈后,回到学校那几天,每天忙教学、忙生活,穷于应付干扰,没有像董宏猷想得那么多,那么远。只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不知哪位先生写的对联:“不遭人嫉是庸才,历经磨难真好汉”。

        人生实在是太短了,世界也真是太小了!没有想到,几十年前无缘与董宏猷的朋友高伐林见面,来美国后,在这里,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高伐林做的电视节目!每当看到高先生,情不自禁就想起相见恨晚的老朋友董宏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