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笑谈邂逅(20)走遍天下也相遇的胡发云

(2023-07-13 11:35:55) 下一个

笑谈邂逅(20)走遍天下也相遇的胡发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华中师大一附中还在武昌大东门旁边的千家街。据说,千家街是一百多年前,张之洞在武昌东南城墙外,兴建那条粤汉铁路时,在大东门和起义门中间,将老城墙破开,增辟一座新城门,名曰“通湘门”。又在通湘门内,新开一条街市,到大东门,名曰“千家街”。

当时学校的大门朝南开,出校门向左拐,就是千家街,改革开放初期,那一条街全是个体户做买卖,人们所有生活需要的日用品一应俱全,整条街从早到晚热闹非凡。

        但是,只要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园,那里就有一群莘莘学子在闹中取静,刻苦学习。

        青年作家胡发云那时就住在千家街的一栋公寓里,从他家步行到我们学校大约二三百步。当他的作家朋友董宏猷带我去邀请他,来学校给学生讲写作之道时,他欣然应允。

        当年,胡发云、董宏猷、沈虹光都是活跃在武汉文化战线的青年作家,有几次跟学生一起座谈时,三人从不同的角度谈创作体会,给学生以启示。董宏猷当时非常关注孩子们心中的梦;沈虹光特别想知道这些重点中学的天之娇子,除了学习,还喜欢些什么;胡发云则更关心学生们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他们三人共同的特点是,非常注意学生的发言,不仅认真地听,而且还随手记下要点。

        当时,他们来学校讲课、辅导,没有任何功利意识,没有讲课费、演讲费,更没有车接车送,远道的董宏猷、沈虹光在约定的时间,自己搭公交车准时赶来;没有公款宴请,偶尔在我家吃个便饭而已;住在附近的胡发云从来不在学校吃饭,活动结束就回家。他们追求的是自己热爱的事业,都有一颗火热的事业心!

        只要知道他们年轻时是如何奋斗的,就可以明白后来是武汉市青年作协主席的胡发云、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湖北省文联主席沈虹光,他们是怎么走上事业成功之路的。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90年,我调到农垦中学工作,举家南下,成了海南武汉人。那时,通讯极其落后,与武汉的朋友们少有联系。但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忘不了故乡的朋友们。

        九十年代初,我的老同学陈绪珈送了一部台式486电脑给我,从那时起,开始使用电脑,后来学会上网。

        2005年9月初,退休后,应邀到海口昌茂花园学校当副校长。老板给我的办公室也装了一台电脑。我开始在新浪博客上发一些教育随笔什么的,也经常浏览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不记得是哪一天,在网上看到了胡发云的长篇小说《如焉》的电子版,非常兴奋,为老朋友的佳作问世而乐。当时就告诉已经从华师一附中调到中山市的甘晓星老师,“老朋友胡发云写了一部很好看的《如焉》,赶快上网看吧!晚了可能就看不到了!”

       实在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2010年冬天,我和胡发云相遇在美国新泽西州。

        一个周末的上午,女儿开车带我们去美东华人超市买菜,全部买好之后,出门就在门口的柜子上,拿了几份免费赠送的中文报刊。回家闲着没事时,翻阅那些报纸,突然眼前一亮,“中国著名作家胡发云将于1月17日下午二点在罗格斯大学东亚图书馆举行讲座”的消息,我好激动,连忙拿着报纸问女儿,“你知道这个地方吗?”“你别急,就在我们附近,到时候,我送你去吧。”

        那时,我们就住在罗格斯大学附近,真是有缘万里来相会呀!

        当女儿送我到达东亚图书馆会议室时,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听众济济一堂。只听胡发云刚刚唱完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他说,看到路上的白雪和冰,就想起年轻时唱的这首歌,用这首歌来表示对在座的所有朋友的感谢!

        接着,他结合自己创作的小说《如焉》为例,联系当代经历的重大事件,从历史、政治、民族及作家自身等方面,剖析当下文学创作之困。他鼓励在场的文学爱好者,学习捷克、波兰文学家的真诚,以司马迁的执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忠实记载我中华民族的苦难史。

       胡发云演讲结束之后,听众抢着提问。最有意思的来自台湾的几位年轻人,对来自国内经历过“文革”磨难的听众的发言,如堕云里雾里,不知所以。

        胡发云与文学爱好者侃侃而谈,热烈而愉快,他与听众互动时的睿智对答,大家或报以热烈掌声,或发自内心的愉悦笑声。会议早已过了预定时间,主持人不得不宣布散会。但是,还有许多人围着他询问一个一个问题。

        我女儿已经开车来接我回家了,我只好挤进人圈中心去跟他打个招呼,老朋友多年不见,竟然相遇在他乡的图书馆,真有说不完的话。还没有说几句,主持人就来请他与十几个朋友合影,他拉着我与他们一起留下了一张难忘的照片。(上图前排左2坐的是胡发云,站在他后面穿红色羽绒服的是笔者。)

        一晃又过了十年,在新泽西东亚图书馆说好回武汉再见,结果一直未能如愿。

       不成想,我们居然在网上不期而遇。

        2020年2月,我们因疫情被隔在美国了。每天都在网上关注武汉、思念亲人。有一天,朋友拉我进入一个据说都是文化人的微信群。进群一看,有一百多人,居然没有一个熟人。反正没事,继续翻看,突然看到“胡发云”了。虽然怀疑是不是同名同姓的,但是又觉得不会那么巧吧!于是,在2月23日向“胡发云”发出验证请求。

       六个半小时后,收到胡发云通过了我的验证请求,立即微信联系。

       我对他说:

       “十年前,我们在新泽西曾相见!十年后,我又在新泽西两次在电视中看到了你!前天又在群里遇见了你!这是多么美好的缘分啊!”

       胡发云:

       “培永兄好,一晃十年,意外相见。难得难得!”

        李培永:

    “最近两次在电视上看到你还是那么精神!还是那样纯真!还是那样敢于直面人生!甚感欣慰!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胡发云:

     “老兄过奖了!你们那里没事吧?但愿别传染到新泽西。“

        我告诉他,我们这里还非常安全,就是不知道何时能回武汉。没有想到,他也因为疫情被隔在瑞典了,也非常想回武汉。

        尽管远隔万里,因了微信,我们联系上了,而且以后随时都可以联系了。全是人生的缘分,真是有缘走遍天下也能相遇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若敏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李老师的文章,2010年新年,亚特兰大笔会邀请胡发云做讲座,我曾邀请他来家里做客。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的关注!小说中人物达摩的原型是湖北著名诗人曾卓,57年被打成右派,改开以后,深受武汉市那批青年作家的喜爱。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小说《如焉》揭示出"六四"后犬儒主义在中国的泛滥成灾,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犬儒化。小说中的人物毛子就是一个犬儒病的典型。小说正确地指出,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犬儒化主要是"六四"屠杀所造成的恐惧效应。正像小说中人物达摩所说:"恐惧常常比灭杀更有力量。灭杀只能消灭异端的肉体。恐惧可以改换他的灵魂,让一个最不羁的反叛者,成为驯良的奴隶,并以此作为其他同类的标本。尤其可怕的是,恐惧是长在自己内心的,别人无法帮你将它割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