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人生(160)难忘人教社责任编辑王连云老师

(2021-08-01 20:05:29) 下一个

闲话人生(160)难忘人教社责任编辑王连云老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连云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分编型教材初中《作文·汉语》、高中《写作》课本的责任编辑。初中《作文·汉语》与初中《阅读》课本配套。高中《写作》自成系统,独立成册。这套分编型教材是建国以来改革步子最大、试教规模最大的一套教改实验教材。

先说试教规模。第一轮实验,全国除了港澳台和西藏外,其他各省市都有四个重点中学各一二个班,参加从初一年级到高三年级长达六年的试教实验。各省市教育厅局指定专职教研员负责领导试教。

再说试教教材。人教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负责,组织中语室编辑和特约编辑,分别编写初中《阅读》和《作文·汉语》(86年修订后为《写作》);高中阅读课本:高一年级《文言读本》、高二年级《文学读本》、高三年级《文化读本》,《写作》一、二、三册。另外还有《现代文课外读本》一、二、三册。

1988年10月15日,周正逵老师到武汉开会,离汉前,他与我谈高中实验教材修订工作,重点谈关于高中实验教材《写作》的修改思路。

他认为王连云老师的高中《写作》教材,较之初中《写作》教材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但是总感觉还没有完全跳出老框框。他希望我说说试教实践之后的体会。

我认为,从建国之初到八十年代初,中学语文只有一本《语文》书,而且课文是“文选型”的,人教社推出的重点中学初中语文分编型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86年修订后书名为《写作》),是开创性的改革,特别是试教师生写作教与学,终于有本可依,增强了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从1982年9月到1985年7月,三年试教实践证明,《作文·汉语》课本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三年来,我们在试教过程中,以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适应改革教材的教与学,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敢说、多说、会说”,“爱写、多写、会写”,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少数学生在我外出开会期间,走上讲台组织教学,效果也不错。卢山同学写的课外练笔文《我第一次走上讲台》(见《作文通讯》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生动地再现了学生自己上课的情景,集中反映了学生不断增强的能力。1985年6月3日,国正先生和定远先生特地来我们华师一附中实验班,参加语文课代表孙燕主持的“语文教改实验汇报会”,定远先生听了学生的汇报后,鼓励学生说:“你们很会说话,说得很得体,有的同学还有点风度。希望你们继续练好说话,练到出口成章。”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实验成果受到湖北省教研室和人教社的高度重视。其直接原因是学生在6月28日中考结束后,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由湖北省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1985年全国高考语文单科测试,与当年高考学生同时考试,试卷交华中师范大学高考阅卷教师评改。考试结果为人平61分,比当年湖北省应届高考考生人平59.46分高1.54分。当年高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章熊先生审阅了学生的答卷后,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文章,充分肯定这批参加语文教改实验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平时训练的结果。

实践还证明,写作教学有本可依,课堂教学搞活了,学生思维活跃了,就能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创造能力。三年来,我班有二十五人次分别在《语文报》等刊物报纸上发表了各种文体(包括创作的小说)的优秀作文。其中两人荣获天津新蕾作文邀请赛二、三等奖;一人荣获84年武汉中学生作文竞赛乙等奖;两人荣获85年武汉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二、三等奖;王江同学的《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时任武汉市长吴官正阅示后的回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王江的优秀作文和日记选己由湖北省教育出版社编成全国第一本中学生个人作文集——《少年改革者的大胆设想》。她的这篇优秀课外练笔文被王连云老师编入了人教社高中实验教材《写作》第一册。供她本人和她的同学们学习。

所以,我认为王连云老师和所有参与编辑《作文·汉语》的老师们功不可没。写作教材从无到有,奠定了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按单元编写与阅读教学单元横向读写结合,纵向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系列,一个单元集中解决一种文体的一二个重点问题,以螺旋式上升的态势稳步提高,解决了写作课堂教学三种文体的具体内容的系统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

初中《阅读》课本,按单元编排,每单元教学程序为:先讲读课文、再课内自读、后课外自读。《作文·汉语》课本的单元编排与《阅读》单元密切结合,每一单元阅读教学程序完成之后,就是写作训练程序的开始:先讲《作文·汉语》单元写作的基础知识、自读课本上的学生优秀习作、然后进行写作训练、学生自改和互改训练。这套课本编者的意图是着重建立现代语文读写能力的训练序列。自1982年教材问世以来,语文单元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大家都在探索单元教学与训练序列的关系、单元教学过程中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关系、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的关系。讲读、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老师把叶老的“学步法”形象地比做“看我走”、“扶你走”和“放你走”三类不同课文的教学法的特点。

周正逵老师同意我的上述看法,我回忆了与王连云老师相识、相知、相熟的难忘经历。

人教社高度重视分编型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于1983年暑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试教工作会议。副总编刘国正先生率领实验教材的全体编辑参加会议。8月3日下午,国正先生在开幕式上的报告,特别强调了实验教材的特点和对执教老师的要求,殷切希望所有参加这次会议的编辑、执教老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完成六年教材改革实验工作。

该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的报告,重点讲述了这套实验教材的编辑理念、整体构想,以及人教社、各省市教研室如何指导实验班开展工作。

8月4日,《阅读》特约编辑、北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章熊老师的报告,重点讲述了“段的教学”,具体指导执教老师如何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作文·汉语》责任编辑王连云老师讲作文教材编辑理念、体例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及建议。

张必琨老师是北京市著名语文教师,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编辑,他主讲初中《阅读》课本中文言文的教学。

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讲学,不仅教学理念创新,而且高瞻远瞩格局大,让我们对这套实验教材充满信心!

在报到的第一天,省教研室的张良谟老师就带我去拜访了人教社的刘国正老师和张定远老师,刚好北大附中的章熊老师,北京133中的张必锟老师也在那里。

张定远老师握着我的手问了我的年龄后,非常高兴地说:“年轻人努力吧!你写的《试教初步》很好,我们已经在《试教资料》(五)向全国各省市发出去了。你好好准备一下,后天,给你三十分钟时间,在大会上再讲讲吧。”

我与王连云老师相识于1983年8月4日。那天上午,张定远老师主持大会,请张必锟和王连云两位老师,分别介绍《阅读》文言文单元和《作文·汉语》的编辑意图和教学建议。会后,张必锟老师介绍我认识了王连云老师。

从83年开始,人教社每年暑假都召开全国实验教材工作会议,84年在兰州,85年在青岛,86年在太原,87年在上海,88年在西安开总结表彰大会。每次开会期间,王老师都要找我详谈写作试教情况,告诉我如何收集整理一手资料,指导我对试教资料进行科学分析。

86年暑假在太原开会,8月1日晚上,王连云老师与我谈话,他说国正先生与他研究初中《作文·汉语》修订时,拟调我去北京参加写作教材的修改工作,初步定下用一个月时间完成第一册的修改工作。让我回学校先给有关领导打招呼。等人教社通知到了之后,即赴北京工作。

一个月时间,在人教社地下室招待所,朝夕相处,在王老师的领导下,如期完成了修改任务。在最后一次工作会议上,国正先生和张厚感副主任肯定第一册修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感谢大家,特别感谢来自一线的我们三位中学老师。同时宣布,后面五册的修改工作继续请我们三人参加,不过再不集中到北京来了。请王连云老师把修改的具体任务分给各位,按这次的修改原则和方法,各人在家完成初稿后,挂号寄到人教社,请厚感和连云两位审阅后,提出再改的具体意见,再回寄给三位老师修改后,交给王连云老师汇总定稿。

我在会上发言,非常感谢国正先生、中语室黄光硕主任、张厚感副主任,还有王连云老师、张必锟老师和朱永燚老师,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感谢国正先生和中语室对我的信任和鞭策,让我继续参加修改工作。但我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合适,是否可行,请领导决定。

我的想法是,把人教社分给我的后面五册的修改任务,交给我们湖北省参加第一轮试教的另外五位老师来分别完成。因为我们这六位老师在湖北省教研室的领导下,第一轮初中试教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他们五位老师都比我强!请各位领导考虑行不行。

后来中语室领导与湖北省教研室领导商定同意我的建议,由那五位老师在省教研室的指导下完成了人教社的修改任务。

王连云老师当时盛赞我的团队意识非常强,其实,我在人教社中语室感受最深刻的正是全体编辑的亲密无间的团队意识。否则怎么可能为中学生编出那么多优秀教材呢?

然而,当周正逵老师把他的高中《写作》教材设计思路说给我听了之后,我不得不佩服他!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而有序:高一,思维和语言;高二,思路与章法;高三,思想与理义。

凭直觉,高中《写作》教材的修改,“正逵思路”比“连云思路”可能要好一些。

后来我调到海南去了,离语文教改实验越来越远了,也不知道后来高中《写作》实验教材的修改,到底是按“正逵思路”还是“连云思路”。但是,我想不论是按哪位的思路去修订,一定还是人教社中语室团队的最优秀的写作教科书!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是国正先生最得力的资深责任编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田野之际'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和分享!那真是一个风水宝地啊!人杰地灵!
田野之际 回复 悄悄话 对人教社太熟悉了、姑姑奶奶家曾经就在大院里。这些年回国有时还住人教社旅馆呢、位置太好了。看到有人提人教社、好亲切。编辑是个挺苦的工作,我姑姑还负责字典编辑呢。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非常感谢你的关注和认真啊!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您认真啊!拜读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