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50) 语场和语境

(2019-01-21 18:50:37) 下一个

教育随笔(50)            语场和语境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

      训练学生说话要适应“语场”变化,能根据不同“语场”去说话。

      所谓“语场”,就是特定的说话场所;语文老师训练学生说话的特定场所就是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话,老师就搞民主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场”。所谓“心理场”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把“力场”的概念引入到心理学中的一种提法,课堂教学心理场,就是要创造一种学生敢说、多说的课堂教学气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场。

       气场也好、心理场也好,语场也罢,一句话,就是要鼓励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善于与同学辩论,敢于指出老师讲课中出现的问题。

       训练学生适应语场变化,大胆发言,有熟悉的语场和生疏语场之别。师生之间比较熟悉,学生经过训练,一般不会怯场。教室里增加一些听课的老师,或换一个场合,学生又不敢发言了。这种心理障碍,只要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学生一般比较快就可以克服。

       初中三年试教,我班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人次听课,学生像平时上课一样踊跃发言。他们不是把主要精力去注意周围的环境,而是聚精会神地说自己的的看法或观点,做到发言时“心中有人,目中无人”。只因“心中有人”,才非常需要说话时“目中无人”的勇气,也只有“目中无人”,才能保证发言的顺利进行而不受干扰。两者相反相成,是辩证的统一。

      学生敢于大方地与人交谈,参加讨论、演讲乃至于辩论时谈吐自如、举止文雅,不是与生俱来的,也要进行训练。与其说是一种技能训练,不如说是心理素质训练。

       所谓“语境”,则是就说话的具体内容而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语言环境”。它与“语场”相辅相成,构成说话训练的主体。

      “语场”和“语境”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研究说话场合与学生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后者主要研究说话内容与表达技能之间的关系。

      凡是技能的事,只有多练才能熟练,熟能生巧嘛!而且“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说话训练的“语境”,包含诸种因素。从教的方面说,有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种因素,从学生方面说,有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因素。老师在课堂上设置最佳“语境”,要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因文而异,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是学生有话可说,非说不可。

       比如,初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写议论文,不知道从何下笔。我特意穿一套西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开始时兴穿西服),而且上课有意迟到二分钟,在学生焦急的盼望中,以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现在讲台上。学生哗然,兴奋异常。“从李老师穿西服说起”,一下就成为议论的中心,整整说了一节课。

       又如《伤仲永》一课,文中写道“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提问:“仲永哭着要笔要纸,爸爸妈妈给他不就行了吗?”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就乱猜,认真预习的学生就说:

    “他们家没有!”

    “你怎么知道他们家没有啊?”

     课文中有:“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说话,设置最佳“语境”一定要触动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有话可说,非说不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