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奇石

职业: 外科医生 业余爱好: 旅游, 文学, 京剧, 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怀旧散文, 随笔
个人资料
正文

英伦归来 ——(3)行走在剑桥

(2024-05-24 14:24:31) 下一个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大家很熟稔的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开首与结尾,也许因了这首诗,我在牛津与剑桥两者中选择了剑桥去游 览;虽说牛津之名我倒是比剑桥早听说,因为中学上英语课时,老师告诉我们,英语有韦氏与牛津两种音标,我们用的是国际音标。老师每次上课,总会挟着一本厚厚的《牛津英语词典》,看着总有些令人望而生畏。剑桥位于英格兰东边、伦敦的北面,离伦敦约80公里。从伦敦坐火车到剑桥只需一个小时,我们因是三个人,为了方便,就坐出租,而且比起坐火车反倒便宜了些。从伦敦出发,一路走的是类似国内的一级公路,只有两条车道,英国的高速公路,也只三条车道。出租车风驰电掣,公路两旁不时掠过森林、大片的开满了油菜花的农田与一望无际的牧场,牧场上马儿牛羊优哉游哉在绿色的草地上啃着青草。车行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到了许多年轻人与莘莘学子们心驰神往的世界鼎级高等学府剑桥大学的所在小城剑桥。

       剑桥确实是个小城市,人口15万,若非剑桥大学,也许至今它还是众多英国小城市中没没无闻的一个。不过它也象英国许多小城镇一样的五彩缤纷、花团锦簇,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剑桥大学共有31所学院,这些学院散布在整座城市中,因城市不大,所以步行就可游览这些学院,事实上大学与整座城市巳融为了一体。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条水草。”徐志摩诗中的康河穿城而过,河并不宽,河面上架了不少桥,容易令人想起小桥流水的意境。河上漂着窄窄的小船,与我以前在威尼斯乘坐过的贡多拉有些相似,但没有贡多拉高高的船头,小船由船夫用篙撑着在河面上滑行。河两岸芳草萋萋,金柳摇曵,风格不同的各色古建筑时隐时现,大学的七所学院被康河串在一起,国王学院教堂尖尖的塔顶是剑桥的标志之一。河上的桥梁设计迥异,造型精巧美丽,每座桥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与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应算数学桥与叹息桥了。数学桥横跨在康河上,把王后学院河岸两边的校舍連在了一起,这桥正式的名字就是“木桥”,但大家都把它称作数学桥。桥身为许多直木条组成的三角结构,因而能承受重力。此桥据说是由牛顿设计建造的,整座桥没有用一根钉子,几年后,有几个学生把桥拆了,想看看究竟是怎么样的结构,可是拆下后却再也不能按原样再按装完成,只好用上钉子;不过这只是传说而巳,其实这桥建于1749年,设计者是威廉-埃塞里奇,建造者为詹姆斯-艾塞克斯,而牛顿早巳于1727年就去世了。这桥为现代钢梁桥的前身,桥身桁架间形成固定的夹角,此种设计在18世纪称为“几何结构”,它是数学与工程学的杰作。

      也负盛名的叹息桥位于圣约翰学院内,这是一座类似廊桥的拱形桥,其所以被称为叹息桥是因为受到惩罚或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在经过此桥时不免会唉声叹气。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也有一座叹息桥,不过因为那座桥連着监狱,当犯了死罪的犯人经过桥时看到桥对面昔日的情人正与现在的情人亲吻,只能伤心地叹息。

       剑桥大学是英语国家历史仅次于牛津大学居第二位的大学,说起剑桥大学的历史,确还与牛津有关。1209年,牛津大学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杀一个妓女,牛津郡法庭判处他们绞刑,为表示抗议,教师学生纷纷离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剑桥,创建了剑桥大学,第一所为彼德学院,它是剑桥最老也是最小的学院。之后的14~15世纪间陆续有新的学院建成,今天的剑桥共有31所学院,在过去的800多年里,造就了世界上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里曾诞生过121位诺贝尔奖得主、11位菲尔茲奖牌获得者、7位图灵奖、11位首相。牛顿、达尔文、培根、霍金等世界上顶级人物都先后在此学习或研究。

       剑桥最有名的应该算国王学院,学院成立于1441年,开始于亨利六世,为显示国王的雄厚财力,整个建筑巍峨壮丽,所有建筑完成于亨利八世。国王学院最有名的建筑是学院的礼拜堂,由亨利六世亲自设计,其高高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宏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成为剑桥标志之一,礼拜堂上方的玻璃窗色彩绚烂,美不胜收。国王学院有块很大的草坪,就在教堂旁边,草地上长着叫不上名的黄色花儿与盛开的郁金香,这草坪不容许一般人穿过,只有教授级以上的人才能践踏,也许这也是英国对知识的尊重吧,难怪光是剑桥就出了那么多闻名于世的伟人,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想想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离不开这些科学家的发明,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

       国王学院吸引旅游者们去的还有关于徐志摩的一些事,徐于1920年追随其精神导师罗素来到了剑桥,但不巧罗素那时正在欧洲,遂由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为他介绍了另一位教授,才于1921年4月进了国王学院。不过1922年他就回国了,离别剑桥时写了一首挺长的诗《康桥再会吧》,说实话,这首诗不太好,远不及《再别康桥》,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一般人误以为《再别康桥》就是这次他离开康桥时所写,但事实上这首诗是他于1928年第三次来剑桥回国后有感而发才写的。为纪念这位校友,就在国王学院的康河河畔立了一块石碑,上面用中文刻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另有一块石碑用英文刻着这几句,徐所指的康桥其实也没有具体指定是那顶桥,不过这首《再别康桥》诗的意境真的很不错的。我对新诗实在没有好感,诗到唐朝巳经被唐朝人写得差不多了,唐以后的诗人宋代还有那么几个;同样词到宋代也写得差不多了,幸亏明朝的杨慎为我们留下了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多付笑谈中”,还有清代的纳兰性德。 

       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那些事儿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诗人多情,文人无行也是司空见惯,除了局中人,外人也很难说得清,不过徐为了追求林徽因竟然不顾张幼仪当时怀着他第二个孩子时绝情地提出离婚,可见他真是一个薄情郎。综观徐志摩一生,才情虽有,然而人情总有那么些儿欠缺。他后来不顾朋友妻不可欺这句古训,辜负了王赓对他的信任,居然把陆小曼从王的身边夺过来,难怪梁启超在他俩的婚礼上当众训斥二人,一点不留情面,徐志摩只得哀求老师给学生留点体面。后来的翁瑞午也如法泡制与陆小曼搞在了一起。王赓真的是个正人君子,胸怀广阔,没有因此为难过徐,我真的很佩服民国时那些男人的风度,当然还有梁思诚,也是个慊慊君子,徐志摩飞机失事,他第一个到失事现场把一块飞机的残骸带回来给林徽因挂在臥室内直至她离世。林徽因在众星闪烁的民国才女中不愧为佼佼者,不仅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营造法式》应该就是他与梁思诚夫妇俩合作完成的,她的文学造诣亦极深,那首《最美的人间四月天》直至今日仍烩炙人口。这首诗写于1934年,那时徐巳去世三年,所以后人都以为是她怀念徐志摩所作,斯人巳去数十年,除了她自己,有谁能真正知道。这诗写得真的很美,比起那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古诗来毫不逊色。林徽因性情直爽,为了反对拆北京城墙,她与吴唅当面就吵起来。当年冰心写了篇《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其时林正在山西考察古建筑,得知此事随即买了两罈山西老陈醋托人送给了冰心,而且从此两人如同陌路。晚年的冰心说起她当年写的这篇文章时说文中讽刺的并非林徽因而是陆小曼,其实无非是这位老太太欲盖弥彰而巳,明眼人一看就知她当初就是讽刺林,或许真的她当年确是有些妬忌林徽因吧,林的这两罈陈醋送给她确实是物得其主!再回到徐志摩这首《再别康桥》,徐于1928年再来康桥时巳过而立之年,八年前他第一次来到康桥,见到了才貌双全高贵典雅的林徽因,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与未来光明的渴望;而八年后再来康桥,斯人巳嫁他人,虽然诗中处处透着林徽因的影子,也充满了离别的忧伤及对往事的记忆,然而,所有的一切,正如轻轻的来,又悄悄地去了。

       这一扯就扯远了,还是回到剑桥来吧。王后学院也是有故事的,这座都铎式的建筑由两位王后先后捐资于1448年与1465年建成,她俩一个是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利特,另一位是爱德华四世的王后伍德维尔。写到此处我不能不为这两位王后点个赞,她们捐资办大学,可我们那位兰贵人出身的老佛爷却在光绪14年即公元1888年挪用海军军费重修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的清漪园,两年后更名为颐和园,作为她颐养天年之地,只是为了她一人的享受。人家王后在400多年前就巳经重视办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了,真的人与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呀!腐朽的满清政府不亡才怪。

       圣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规模最大、财力雄厚、名声最响的学院之一,是亨利八世于1546年所建。学院的教堂是亨利的女儿玛丽于1554年修建,但整体内部装潢直到18世纪才全部完成,教堂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教堂的前厅摆着三一学院毕业的杰出校友的雕像,他们中有牛顿、培根、丁尼生------在牛顿雕像的后面是一块刻满名字的大理石碑,他们是二战中阵亡的来自圣三一学院的将士们。圣三一学院大门上是亨利八世的雕象,他左手托着带有十字架的圣球,最奇葩的是右手竟然举着一条椅子腿。相传于1546年亨利为标榜他个人的功绩,遂制作了一尊自己的雕像摆放在三一学院的大门上,其右手原来举着的是象征王权的金色权杖,可不久一些学生偷走了这根权杖,却换上了一条椅了腿,学校当局认可了学生的恶作剧,从此这条椅子腿就一直留了下来, 至于是不是原来那条椅子腿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无关大局,它被认作是学院蔑视权威,崇尚自由的精神,当然也不失为一种幽默。

      三一学院门口的草坪上有一棵并不起眼的苹果树,可别小看了它,这是牛顿的苹果树。传说有一天牛顿坐在这树下,刚巧有一只苹果落到了他头上,这就触发了他的灵感,万有引力就此诞生。但若不是牛顿有渊博的科学基础,那是万不可能的,若是换了我,那么即使整棵树上的苹果全砸在我头上,除了疼痛外,还能想出什么来!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各个科学领域诸如天文、数学、工程力学等等均有极高的造诣,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成就;然而令人很难置信的是晚年的牛顿居然醉心于研究圣经。同样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创立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的爱因斯坦晚年也笃信神学。牛顿曾说过“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不能计算出人性的疯狂”。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有关1995年发生在清华大学的一件投毒案,受害者朱令被人投以铊造成两次中毒,这位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就此陷入万复不劫的痛苦中,经了二十多年病痛的折磨最终于2023年12月23年方得脱离苦海。此案其实早巳锁定有犯罪嫌疑人,然而案情并不太复杂的一件投毒案居然变得扑朔迷离,凶手至今依然逍遥法外,莫怪网上不少人都在质疑司法之公正。牛顿所说的他不能计算出人性的疯狂,我想也可能是包含着人性的凶残与丑恶吧!

       圣三一学院门口草坪上的这棵苹果树不可能是把苹果跌落在牛顿头上的那棵树了,当初那棵苹果树据说早就被移植到牛顿家乡林肯郡了,不过这并不减少人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对它顶礼谟拜!

        

f      在剑桥市中心街口国王学院的对面有一个名为圣体钟的怪钟,这个钟于2008年9月19日由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揭幕。此钟表盘用整块不锈钢制成,表面镀金,直径近2米,表面上刻有排列成3处同心圓圈的缝隙,背面有照明装置,发出蓝光,每五分钟显示一次时间。表盘上方趴着一只机械蝗虫伸展四肢沿着时钟外围的60个尖锐齿轮不仃地爬行,时钟的表盘就随着它的爬行一起转动,每分钟的第一秒它会张开嘴,最后一秒闭上,就这样吞噬着时间,由此这钟又被称作“时间吞噬者”。钟的下面铭刻着一段拉丁文,摘自拉丁文圣经中《约翰一书》第2章第17节,大意是“这世界和其上的境遇终将过去,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

      在剑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悠闲地漫步在大街小巷,来自世界各国的莘莘学子们绽放着青春的笑脸。古老的教堂,古老的书店,博物馆,古老的集市,宏伟的各历史时期的建筑,组成了剑桥这一座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充满年轻活力的英格兰小城镇,小镇的空气中迷漫着沁人的花香与书香。800多年来,从这儿走出了不知其数的科学家与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后还将为人类的进步,继续建立不朽的功勳。

      剑桥大学诞生在剑桥,大学也成就了剑桥,剑桥因了剑桥大学而名扬天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剑门奇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曌' 的评论 : 谢谢指教
回复 悄悄话 "万有引力从此誕生”

万有引力从来就有,只是牛顿发现了而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