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哈耶克 对决凯恩斯 政府干预徒劳无功

(2023-07-16 11:50:05) 下一个

如何概括凯恩斯和哈耶克的学说?

 

Frank  2017年09月27日

https://www.toutiao.com/question/6470250527224496397/

凯思斯

凯思斯学说是基于经济周期,特别是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政策理论,直接结果就是使美国成了超级大国。

凯恩斯主义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及适度通货膨胀,强调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以有形的手来改善来使市场机制重新发挥作用。

至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了伟大的经济建设计划,其经济理论核心就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及重商主义。政府主导大型基础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私营经济参与竞争激烈的市场,主导出口。以国际贸易的顺差积累国家资本,进一步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公共产品的再投资并形成大型产业集团来主导公共产品的市场化。

凯恩斯学说在中国的应用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其一是中国文化至古崇尚集体主义的传统。其二是强大的中央政府。其三是国际环境的改善。这些原因导致凯恩斯学说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路标。也成就了伟大的中国时代。

哈耶克

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新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他与凯恩斯是同时代的人物,但其学说却是凯学说的反动。

哈耶克认为任何的政府集权都会导致恶行。所以他排斥经济中政府有形的手,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经济周期的方案。

从现实角度出发,哈耶克的方案是失败的,但其问题的提出却是深邃无此。

经济学的终极目标是最大的利益增进。最大也可理解成大多数。用中文的语境来描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一但以中国化的眼睛来观察及思考,哈耶克理论必然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欧洲是由诸多小型国家形成,有地理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历史原因。群体的利益增进往往让位于个人的利益。而中国的历史文化及地理原因,只有国家大一统才会有国民的福诋。所以任何社会理论都必须基于文化及历史和国民心理。不然就会南辕北辙,而带来灾难。

显然,在中国,集体主义是极其长远的历史文化结果,对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换句话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济学家》系列三:不懂哈耶克,活着也枉然!

原创2017-07-28 17:07·虎成论金
 

《经济学家》系列第二集,我们讲到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如果说凯恩斯主义代表向左的方向,那么向右的就是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反对集体主义而著称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哈耶克。

哈耶克,奥地利籍的英国经济学家,生于1899年5月,1992年3月在德国去世,享年92岁。哈耶克的父亲是名医生,同时也是大学生物专业的讲师,哈耶克为一直没能成为教授而感到很失败,哈耶克的外公是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年轻时参军,在意大利为国家作战,停战后回到维也纳,这个曾经的欧洲文化中心,遭遇了巨变,处于半饥饿和半通胀状态,经济封锁导致了物质短缺,生活用品价格大幅飙升,1913年哈耶克14岁,一双鞋卖12马克,1923年哈耶克24岁一双鞋要卖到32万马克,一杯啤酒要卖到10亿马克,哈耶克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一下子变成贫困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政府机构做法务助理,工作8个月,竟然涨薪了200次,因为通货膨胀的速度太快了,政府不得不用涨薪的方式作为对货币贬值的补偿。这也是为什么哈耶克终身都反对凯恩斯主义,他的家庭遭遇让他有切身之痛,好在他的老爹是位医生,可以提高出诊的费用,然后得以支持哈耶克进入维也纳大学,并认识他人生最重要的导师,经济学讲师希冯.米赛斯,后人称之为市场经济之父。

哈耶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说凯恩斯的一生是并不得志的一生,那哈耶克的一生,前大半生更是郁郁寡欢的一生。年轻时,在伦敦和凯恩斯在学术上针锋相对,互相挖坑,互相看不起,但是因为他的英语不流畅所以导致经常处于下风。二战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他的众多弟子又背叛他投向凯恩斯的阵营。

1974年,人生迎来否极泰来,所以身体好非常重要,这一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其在货币和经济波动也称为“经济周期理论”上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尽管有点尴尬:必须要和瑞典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默达尔一起得奖,所以他也被称之为半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80年之后,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追崇开始衰减,自由市场理念回归,凯恩斯成为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经济导师,用其自有经济的思想帮撒切尔夫人推进英国的私有化,实行小政府。1991年,哈耶克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1981年到1989年里根时代为美国资本主义做出的杰出贡献。但实事求是说,里根表面上实行的是消减政府开支的哈耶克政策,实际上是通过激增国防军事开支拉动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

哈耶克的核心思想

一、自由、自由,我们就要自由;在哈耶克看来,国家的主要角色应该是维持法治,并且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介入其他领域。政府履行的公共职责应该交给私营企业;只要国家干预经济,就会阻碍自由市场创造财富的能力。只要政府试着以政策来控制个人的自由比如凯恩斯和罗斯福主张的新政,就会形成极权主义,哈耶克旗帜鲜明的认为:法西斯、纳粹和共产主义都是同样的极权主义;因为这些政权都试着抹灭经济的自由。

那哈耶克自由是什么?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正义的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如果一个人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得保障,他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这就是被右派津津乐道的自由主义学说。

二、私有制是自由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也是对无产者也是一样。尽最大的可能保护私有财产,肯定是人类社会延续最为重要的必要条件。

三、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自由工具。只有金钱才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力永远不会。

四、只有稀缺的才是资源。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这个成本就是你为稀缺性所付出的代价。

这些观点,是不是觉得就像一个公知,一个愤青常说的话。那你错了,那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哈耶克,上面说的都是其在社会这方面的观点,其在经济学方面的思想,对比凯恩斯你就可以更好的理解。

对比哈耶克和凯恩斯,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感冒了,要不要吃感冒药?

凯恩斯说,必须要吃感冒药,吃了感冒药病就能好。

哈耶克说,不能吃,吃了也没用,浪费钱,身体会自我修复,会自然康复的,那万一好不了,死了怎么办?那也正常,那就是该死,这就是命。

如果说凯恩斯是一个乐观的人,他提倡人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他认为政府决策正确,人民生活不会艰难。那哈耶克就是一个悲观的人,他认为不管多么用心良苦,试图改变自然规律的做法,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凯恩斯认为:采取行动,改善生活,尤其针对失业人士,是政府的职责。把达尔文主义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用于经济活动中并不适当,让负责任的政府作出决策,消除商业周期触底带来的惨烈后果。所以他鼓励消费,反对储蓄,提倡政府干预经济,鼓励公共投资,与其让工人无所事事,依旧领着失业救济,不如让他们来搞经济建设。

哈耶克却认为,由于自然的力量不可抗衡,政府的强力干预最终是徒劳无功。人很难发现,甚至根本不可能发现有关经济具体如何运行的知识,经济规律很难掌握,但却要基于此类证据制定经济政策,就像理发师去做外科手术,弊大于利。人只能服从于自然规律,只能接受于自然经济规律的支配。通过投资,尤其是用借来的钱投资,拉动就业,刺激经济,实际是在起反作用,这种“人为的需求”,不过是拖延清算的日子罢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持久方式,不是在危机中或者事后使用人工兴奋剂,而是要让时间来治本,更简单的说,就是没有简单容易能够让经济复苏的路,长远来看,自由市场最终会让经济恢复到人人实现就业的均衡状态。此外哈耶克代表的奥地利学派都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市场,包括货币市场,都会到达一种均衡状态。

哈耶克以研究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在这个核心思想里,他认为经济运行有周期的原因在于“信贷的变动导致的投资变动”。因为银行的信贷在扩大的同时刺激了经济发展,但是如果银行停止了向社会提供信贷,那么经济就会因为缺乏资本而爆发经济危机。哈耶克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因此他一身都在极力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哈耶克的著作都有哪些?

《储蓄的悖论》表达的是经济的衰退并非有消费者缺乏购物欲望所导致。《价格与生产》表达的是货币与信贷对于经济以及生产结构的影响。引起争议最大的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在这本书他的观点是这些慈眉善目的集体主义会有可能引发极权主义,极权主义最后就会把人变成奴役。另外还有他在晚年所写的《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这都为美国的里根政府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的执政党提供了很多的执政意见。

哈耶克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哈耶克虽然崇尚市场经济,自由经济,但他一生只有一次在私营经济工作的经历,而且只干了1个小时,那就是1922年他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的一个饭店里做过一份洗碗的工作。哈耶克的一生,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顽强的和国家主义阵营在做斗争,从不动摇,并且力所能及的搭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我认为是值得我们缅怀的,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但其思想体系和智慧是否适合中国社会现状?哪些思想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我认为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学会甄别,学会取舍。

哈耶克:自由和市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编者按: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伴随着现代经济学引入中国并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相互作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2016年首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得者钱颖一在长期的求学、研究和任教工作中,与多位世界知名经济学家有过密切合作与交往。这些学者对现代经济学有举足轻重的贡献,其学术思想对中国改革有多种层次的重要影响。

我们从钱颖一教授的《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中信出版社,2017)一书第九章“经济学家的思想”中选取十篇文章,推出《思想的力量·钱颖一笔下的十位经济学家》系列,每周三为读者展示钱颖一教授笔下的一位经济学家。

本期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著作影响相当广泛,包含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20世纪三十年代,哈耶克和奥斯卡·兰格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深刻影响了此后的经济学思想和实践。他于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84年,在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的推荐下,他获得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名誉爵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以表彰他对经济学研究的贡献。之后哈耶克又担任了萨尔斯堡大学(University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哈耶克在1992年于德国的弗莱堡去世,享年93岁。

哈耶克是钱颖一笔下的第十位经济学家,也是在这十位中唯一一位他不曾相识的。

哈耶克:自由和市场的力量

(2013年6月29日)

本文为钱颖一教授在博源年会上的发言,原载于《财经》2013年第25期

刚才两位从英国来的演讲人谈了撒切尔夫人在英国的影响,三位从美国来的演讲人谈了里根总统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在座的多数都是中国人,我们对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先生的贡献,有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三位领导人,撒切尔夫人、里根总统、邓小平先生,他们有一些类似的想法和做法。而他们三位发挥作用的起始点又是在同一个时间:撒切尔夫人1979年当选英国首相,里根1980年当选美国总统,而邓小平推动的改革起始年是1979年。也许这是一个巧合,其实不是。伟大的人物之所以做出有巨大影响的事情,一定有其历史背景。这三个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国情非常不同。但是,它们当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历史背景,因此也是一个共同的历史机遇。这个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20世纪的人类历史,就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在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有过一种非常强烈的理想和追求,就是对计划经济、对政府管制的市场经济、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政府来提高生产率,同时也使社会变得更公平。带来这种追求的背景是因为对“自由市场”的不信任,对它带来的经济不稳定和社会不公平的不满。应该说在100年前,这样的想法在知识分子中,特别是在教育程度高的人中,是很普遍的,而且这种思想发源于发达的西方国家。同时,这种思想对贫困人群也极具吸引力。

20世纪见证了这种思想的实践。不仅有1/3人口的国家完全实施了计划经济,即使在另外2/3人口的国家也实施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这些国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展中国家,除了少数之外,大多数都走了政府主导的发展道路;另一类是发达国家,包括英国和美国,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思想在相当长时间内占了上风。在当时的主流经济学中,政府主导经济的思想的影响远远超过今天经常谈到的诸如哈耶克和熊彼特的思想。即使在发达国家,不少经济学家都认同政府干预、政府管制甚至一定程度的国有制,认为这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且会改善收入分配。政府干预的另一种形式是建立福利国家,在高峰的时候,有些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率超过90%。

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也是一个历史背景。计划经济尽管从理论分析上似乎是一种比市场经济更有优势的经济,因为可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发现,计划经济都搞得不好,甚至出现很严重的灾难。这是一个事实。在那些并非完全计划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出现了非常多失败的例子。而发达国家包括英国和美国,在70年代的时候也出现了种种问题。20世纪这些试验的结果,并不是像之前很多学者期望的那样。

当时有没有学者做出过不同的分析?有,一位重要的学者就是哈耶克。1942年,当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都在认为一定程度的计划和政府干预是改进市场的好办法时,他写了《通向奴役之路》一书。1945年,他发表了一篇经济学文章,登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这是过去100年中被引用最多的20篇经济学论文之一,也是他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引用文章之一,标题是“知识在社会中的使用”。1960年他的著作《自由宪章》出版,传递了同一个思想,认为市场经济中人的经济自由极为重要,它使得原本分散的信息,通过市场,得以有效使用,因此,经济自由是有效利用资源和分散信息的必要条件。计划经济听上去很有道理,有计划按比例,但是,它不能有效地使用这些分散的信息,所以是没有效率的。

同样的先见者之中还有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62年他出版了《资本主义与自由》,传递的是同样的观点。这本书并不是他作为货币主义者的学术论著,而是作为对社会和经济整体看法的一本大众化、影响很大的书。即使在西方,这些观点和分析在80年代前还很难说是主流观点。

之所以现在人们认为他们的分析是深刻的,是因为过去这几十年的经验事实提供了证据,这些事实说明了哈耶克的理论预测是对的。如果说我们今天比100年前有什么地方更聪明一点,那就是这100年来积累了很多的事实和证据。尽管中国的情况、英国的情况、美国的情况非常不同,邓小平、撒切尔、里根在各自国家中面临的国情很不一样,但是人类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共同点,我觉得是相通的,因为面临相同的历史背景。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做了方向上一致但具体措施不同的事情。

这就进入了“20世纪的大逆转”时期,开始于1980年左右。撒切尔当时的顾问跟她说,我们不要走两个极端,走中间道路最好。这个建议听上去很有吸引力,但是她回答说,“不,我们要走的是哈耶克说的道路”。当里根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很多选民说我们期望政府为我们解决经济问题,他说“不,政府才是问题”。在中国,我们也经历了巨大的思想转变。当人们要争论“姓社还是姓资”的时候,邓小平的回答是:不要争论,先做起来,关键看是否三个有利于。

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有很多方面,但我觉得用两个中文字组成的两个中文词就可以概括其实质内容。这两个字,一个是“开”,一个是“放”;这两个词,一个叫作“开放”,一个叫作“放开”。1979年的时候,中国的情况与英国和美国非常不同:那时中国企业百分之百公有制,民营企业百分之零,外资也是百分之零。30多年来,我们从贫困、落后的极端,发展到现在,开始步入中等收入。我们现在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过去30年的经济改革和调整力度,与美国和英国相比,要大得多。

回忆100年历史,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从追求和理想,到经过实践发现问题,然后再转向和调整。在这里,观念层面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学家争论的计划与市场、政府与个人,当然还有平等与自由这样深刻的问题。这里既有制度问题,也有价值观问题。最近看了一句话觉得很有意义。这不是一个理论命题,而是一个经验性的观察,是对过去这么多年实践的一个经验性概括,据说是以色列现任总统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说的。他说:

By and large, those in the world who placed freedom aboveequality have done better by equality than those who placed equality abovefreedom have done by freedom.

翻译成中文是:

一般来说,在这个世界中,那些把自由放在平等之上的国家与那些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的国家相比较,前者在平等方面要比后者在自由方面做得更好。

我觉得100年前我们没有办法说出这句话,因为我们当时没有经验证据。经济运行是非常复杂的,你可以从理论上说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机制,但是到最后,是要看经验的证据。这么多年来我们比过去增加的不仅是理论上的洞见,更关键的是增加了经验上的观察,也就是历史的事实。我觉得他的这句话是很有分量的,是一个重要的经验观察。

最后,我要补充一点。20世纪的凯恩斯主义也好,计划经济思想也好,都想解决两个问题(至少是初衷):一个是市场经济的不稳定,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例证;另一个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今天,我们刚刚又经历了一次很大的金融危机。同时,我们也看到收入分配在几乎所有国家内部都比20年前变得更不平等(尽管在整个世界中收入分配变得更平等了,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的整体收入水平上升很快)。所以,这两个问题仍然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仍然是一个还没有结束的故事。

经济学家简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他分别在1921年和1923年于维也纳大学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学的博士学位,在1923年至1924年之间,担任纽约大学政治经济系教授耶利米·精琦(Jeremiah Jenks,曾来华调查币制情况)的研究助理。接着他回到奥地利,协助政府处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下的国际条约上有关法律和经济的问题。他创办了奥地利商业周期研究中心并担任所长,并在1931年应邀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

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84年,在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的推荐下,他获得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名誉爵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r),以表彰他对于经济学研究的贡献。之后哈耶克又担任了萨尔斯堡大学(University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哈耶克在1992年于德国的弗莱堡去世,享年93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