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专家反对与中国贸易战
发表时间:
中国解放军军机在台海周边空域军演 © 网络图片
台海局势继续紧张引发与中国贸易战的讨论。但德国多位经济专家反对制裁中国。
德国电视二台就台海危机采访了经济学家Hans-Werner Sinn。这位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对可能出现的欧中贸易战表示担忧。他明确拒绝对北京实施制裁,并说明了制裁会带来的后果。他说,贸易促使合作伙伴在冲突中不会过于气势汹汹。他还说,“我认为,道德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危险的,因为它使个别国家相信它们是独立的,可以自己经营自己的业务。这会助长政治极端主义。保护主义会破坏作为大众繁荣源泉的劳动分工。”他还说,“要想在经济上不依赖中国很困难。中国太巨大,太有活力,太发达了。”“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力量因素,即使人们不喜欢它,它也应该受到相应的尊重。”他还说,在乌克兰战争过后,我们也应该将和俄罗斯的关系重新正常化。“世界贸易本身是促进和平的。我们继续需要它。”
就中国新疆人权问题,这位经济学家表示,这一类问题人们不应通过经济制裁来处理。“如果人们让贸易服从道德指令,那么,第三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人们可以与之进行贸易的。太多国家有我们不喜欢的政治问题。”再者,“贸易制裁触及的是相关国家的普通公民,而不是其当权者。”“所以,我认为,经济制裁中国是错误的。人们必须将政治冲突与贸易分开。各国应避免采取禁令、威胁和其他直接措施。”
N-TV电视台采访了。汽车行业专家杜登霍夫 (Ferdinand Dudenhöffer)。这位被称为汽车教皇的专家警告人们不要采取短视行为。与中国冲突的后果“不可能由德国政府的一揽子援助计划来弥补,不管这些援助计划有多好。”世界将被分裂。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就汽车而言,人们可以寻找新的销售市场。例如在美国,但美国不是一个增长市场,欧洲也很困难。今天,在中国每1000名居民约有110辆汽车,在美国有750辆。“汽车工业的未来是在亚洲。”“不是在日本,而是中国。除了中国外,还有印度、越南、印尼或泰国。除了中国,没有别的选择。”
他还说,前总理施密特曾说过,德国应该注意不要成为世界上的道义者。我们还必须与那些拥有其他系统的人共同生存。维族人问题很棘手,但美国也有关塔那摩。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中国国家主席说,我们的战略是“一个中国”。但佩洛西飞到台湾。在习近平自己的人民面前嘲笑他。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很难咽下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反应很强硬。但进入对峙的结果是大家一无所获。如果“对中国实行禁运,我们会失去很多。大众汽车用在中国赚到的钱来支付其在沃尔夫斯堡的员工和股东。难道我们想失去这一点吗?”“今天,75%的电动汽车电池单元来自中国。多个中国电池领军企业正在德国和欧洲建厂。我们真的应该切断这一联系,并寄希望于初创企业吗?”不光是是电池,德国还从中国进口技术。“通过合资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解决危机。而不是每个人都关闭自己的边界,一方与美国联手,另一方与俄罗斯联手。”
杜登霍夫还说,去全球化是一种反常现象。从供应链灾难中学习并不意味着以巨大的成本在家门口生产一切。比如,丰田或宝马比奔驰或大众更好地渡过了危机,原因是通过多种采购方式建立了更好的采购系统。再者,欧盟委员会有很多计划都失败了。
杜登霍夫表示:如果对中国实行禁运,“那么,销售市场会崩溃,中国人可能会终止对外承诺,技术进口也会落入下风。德国政府提供最好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也无法修复这一点。世界会分裂,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西方世界最终处于弱者地位的风险很高,权力平衡将被打破。”我们决不能危及合作,但我们也应让中国明确地看到,让危机升级给中国带来的损害会大于收益。
德语媒体:德中不会脱钩 但德国必须以防万一
台海局势依然牵动德国各大报刊之关注。《世界报》刊评指出,西方与中国早晚会发生冲突,德国必须早做准备。《商报》认为,确有必要降低对华依赖性,但不应该在欧中脱钩问题上过度危言耸听,否则会正中北京下怀。
《世界报》刊评指出,西方与中国早晚会发生冲突,德国必须早做准备
(德国之声中文网)柏林出版的德国《世界报》以"我们必须为对华冲突做好准备"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佩洛西访台,让大家再次意识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作者认为,这种警示十分重要,因为与中国的冲突迟早会发生,西方不能再对此视而不见。
"习近平和普京是相似的掌权者。他俩都相信弱肉强食,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只会对他们的统治造成干扰。由于西方长年来咎由自取地陷入了对俄能源依赖,普京总统感觉自己十分强大。"
"北京则对台湾持有违背国际法的主权诉求,并且会在必要时动用武力。过去几天,北京侵犯台湾主权疆域,开展实弹演习,这表明专制政权不会对这个岛屿松手。"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7月1日,中共建党100周年时,习近平就咄咄逼人地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之企图。只不过这一表态并没有引起西方的太大重视。恰恰相反:德国在2021年下半年向印太地区派遣'巴伐利亚号'护卫舰时,由于担心触怒北京,并没有靠近中国提出非法主权诉求的岛礁,也没有穿越台湾海峡,反而还寻求对上海港进行友好访问。"
"佩洛西访台让我们意识到了中国对台湾的威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根据台湾政府的估计,中国大约会在2025年具备攻台、且代价可控之能力。我们不能再继续对即将到来的对华冲突视而不见了,它早晚会来。现在我们还有时间为此做好准备。"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在讨论中国问题时,我们需要启蒙,而非危言耸听"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如今欧洲政界以及各路专家都在警告与中国彻底脱钩之可怕场景,但事实上没有人真的要求完全脱钩,危言耸听只会正中北京下怀。
"但凡严肃的政治人物或者专家学者,都不会要求德国经济与中国彻底脱钩。由于中国多个领域的较高增长率,外国企业在中国依然能获得不菲的利润。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也同样是外企在华经营的理由。"
美中贸易战冲击 德国经济负增长
德国经济日益疲软。今年第二季度,德国经济表现继续下滑,而未来前景也并不令人乐观。而主要原因之一是美中之间悬而未决的贸易争端。
(德国之声中文网)受到国际贸易争端和世界景气下滑的影响,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表现糟糕。按照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三(8月14日)公布的数字,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前一季度减少0.1%。今年第一季度,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经济还实现了0.4%的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经济衰退主要归咎于外贸下滑。与上一季度相比,货物和服务出口额比进口下降幅度更大。与此相反的是,私人消费支出增加,企业投资也有所增长。不过,在经历相对暖冬之后迎来年初的大幅增长后,建筑业投资出现回落。
由于失业率保持在低位,德国消费者的购物兴致依然不减。而极低的利息也让储蓄者基本无利可图。
但是,消费者研究机构GfK指出,人们在花钱时比以前更加谨慎。该机构专家布尔科尔( Rolf Bürkl)不久前曾分析称,因为担心受到裁员和引入临时工的影响,人们对于实业的忧虑情绪正在上升。
世界经济降温、美中贸易争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英国退欧前景不明,这些都让德国产业界备受压力。此外还有因为受到电动汽车发展影响而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德国汽车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根据目前低迷的经济数据,难以期待第三季度景气回升。
"德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局面,"立场亲工会的汉斯·伯克勒基金会( Hans-Böckler-Stiftung)下属的宏观经济和景气研究所科研主管杜里恩(Sebastian Dullien)。
德国经济,尤其是工业,在下半年迅速复苏的机会目前看来极为渺茫。
但是,联邦总理默克尔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她周二在出席一家媒体的读者论坛时表示,尽管目前经济发展经历"困难阶段",但她提醒人们不要唱衰德国经济形势。"我们会根据情况做出应对"。
德国联邦政府此前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0.5%。而去年的数字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