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丫评孔明
《三国演义》这部书,不知道怎么的就是看不下去,就像有人看不下去《红楼梦》,应该是一个道理。而我又好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此书如醉如痴地迷恋,就比如我的大哥,从十多岁就开始读《三国》,而且百读不厌。我四岁的时候,二哥每天纠缠着大哥讲《三国》,而大哥也以此为乐,小哥俩每天有自己的小说连播。遗憾那个时候我还小,兴趣都在高尔基名著改编的小人书上,但是我相信大哥讲的《三国》一定绘声绘色非常有趣。
我上中学的时候,大哥正上大学,放寒暑假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他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世界文学名著,一边读,一边交流彼此的感受。同时,他读《三国》,我读《红楼》,各读各的,在此一节,没有共同语言。后来大哥也读了《红楼梦》,并且读出了很多我不曾读懂的深意,而我却一直不能读《三国》,那卷首的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知道看了多少回,就是没有进展。
最近,为了补足这颗好奇心,在做厨娘的时候一边剥葱拍蒜,一边听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老先生讲的真好,从评书艺术上看,他把这个故事讲得让我能够听下去,可见其艺术魅力了得。
看得出来,《三国演义》的作者偏爱刘备他们这一伙人,先不说历史是什么样的,也不提故事里的各种计谋或者阴谋,单单从人物的角度来看,我就偏偏不喜欢那个被吹捧的天花烂坠的诸葛亮。我也不喜欢关羽,今天放他一马,只说诸葛亮。
作者把他写得那么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掐会算,勘测天机。可在我看来,他不过是故弄玄虚,有跳大神的嫌疑。在隆中时,本来就是一个村夫,偏要自比管仲、乐毅;既然有鸿鹄之志,刘关张三人去请他,又假装不贪图仕途避而不见,半推半就地扭捏作态。他不出家,却假模三道地打扮成道人的模样;腿也不瘸,非要学孙膑坐着四轮车,真欠有人打折他的腿。
说诸葛亮能排兵布阵,神机妙算,可是他怎么偏偏把个关羽放在华容道,而且事先早知道关羽会心软,会念及曹操当年的恩情而放了他,那么为什么不换个人在华容道呢?当时的曹操已经被前面几阵追杀打得落花流水,只要一个会点三脚猫功夫的将士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曹操除掉。而诸葛亮非得让关羽守华容道,还立了个毫无意义的军令状自欺欺人。
依我看,诸葛亮这样安排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不想曹操死。
他诸葛亮才出山不久,名气还不够大,如果此时曹操就死了,天下很快太平了,无论是无能的汉献帝在忠臣的拥戴下继续当皇帝,还是刘备取而代之,他诸葛亮都没有机会成名立腕,所以曹操不能死。这样他才有机会继续和曹操斗,和地方割据的势力斗,而每一斗都是他扬名的好机会。诸葛亮虚荣心过盛,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佣兵八十万,号称百万南下,来势汹汹,吓得没有立锥之地,只会耍嘴把式的的刘备不知所以。东吴一方,尽管武将要战,文官愿降,但毕竟孙仲谋(我更喜欢他的字,而不是他的名 – 孙权)早有从父兄那里继承的基业,百姓生活富足,又有长江天险。刘备想要有活路,只能是联合东吴。既然要联合,诚恳的鲁肃请了诸葛亮去东吴,他还非得百般作态,不说出自己这一方想要和东吴联合,而非要东吴一方开口,好像他们是来解东吴的围,而不是借着东吴的力量来保自己的命。如此机关算尽,令人不耻。
赤壁之战,以周瑜为主帅的东吴军兵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后来,刘备想得荆州,诸葛亮自知没有这个能力,就等周瑜带兵去打。结果周瑜打败了曹军守将曹仁,诸葛亮又趁着东吴军追击曹军的时候抢占了荆州。后来,鲁肃三次去见刘备和诸葛亮索要荆州,诸葛亮每次都用各种伎俩哄骗鲁肃,其做法简直就是无赖。
到后来,诸葛亮根本不念当初结盟的情义,三气周瑜致死。他为什么一定要至周瑜于死地?等周瑜死了,他又去猫哭耗子假慈悲。是不是他嫉妒周瑜有漂亮的小乔,而他只有一个黄毛阿丑?所以由妒生恨,害死周瑜。或者是他害怕,害怕哪一天周公瑾技高一筹,识破他的伎俩?诸葛孔明,何其阴险毒辣!
再说说诸葛亮的用计,他最喜欢用险计,其实也不过都是些雕虫小技。空城计再好,也只是给戏剧提供了一个题材,为后人留下一段京剧经典而已。如果真有本事,怎么会失街亭?既然知道马谡骄傲自大,不会听王平的劝阻,为什么一定要派马谡去?结果弄得自己首尾难顾,唱一出空城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还听说,他有什么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故事,我还没有听到那里,猜想也不过是些乱七八糟的花架子。
从华容道和街亭(这个是看戏看来的)就足以让人看出诸葛亮的破绽。假如他真的如水晶先生所说,有得天下的才能,而他的所为就是故意而为之了。因为,一旦天下太平,马放南山,没有战事和纠纷,他的那些诡计也就没有什么地方施展了,所以他不肯让天下太平。原来,曹操、刘备、孙仲谋,都只不过陪着诸葛孔明玩了一场游戏。
《三国演义》还没有听到结尾,已经无法忍受诸葛亮的虚伪和狡诈,在这里数落他一顿,以解小女子心头之怨气。
俺从小就看了三国演义,后来看过两个版本的电视剧,对于其中大部分典故耳熟能详。
年轻时对小说反映的诸葛亮非常钦佩,以为他之所以鞠躬尽瘁,还壮志未酬,主要是运气不好;后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感觉诸葛亮是个心机很重的人,这个从他排斥四川当地官员可以看出;至于后人津津乐道的军事才能就更可议了,除了楼主所说的用人不当失街亭外,更关键的是,他没有听从魏延提出的出兵子午谷的奇招,而是不顾师老兵疲,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术,所以尽管九出祁山,但是功败垂成,最后连性命也丢在途中,虽然成全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名,但是他其实耗尽了天府之国的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是蜀汉王朝的掘墓人。
三国除了谋略诡计外,主要是忠和奸的矛盾,就象红楼梦除了勾心斗角外,主要有个情和欲的主题。
人生的智慧就是将生活过得随意自在。不玩“城府”,无求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