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时很多小孩喜爱的节日,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是家长和小孩基本上那天都是早早的回家吃完晚饭便准备道具服装、填满发糖的容器、抑或装扮好自己和孩子开车或步行去要糖。有的十几岁的学生会结伴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兴高采烈地把要糖当成一次社交活动。万圣节之所以非常有吸引力可能是和各种各样的刺激活动画面有关。各家各院门前的阴森暴力的装饰,商店中可购买的恐怖的道具服装和恶心的面具等都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对暴力倾向的渴求。听起来无厘头,但人性的确是有阴暗的一面,这就是为什么存在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一致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与自我升华和净化。不无道理。 所以近几年很多家长尤其是妇女在媒体中强烈提出应该禁止万圣节。不管怎么说,万圣节是个很特殊、可以有很多正面趣味的儿童节日 (当然每年要糖的人群中也不乏college学生和成年人及老顽童们。)我个人觉得禁止这个节日是不现实也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暴力的场景岂止万圣节才有?毕竟这个节日是个传统节日,留给很多人趣味美好的回忆。难道说某些人讨厌气球,生日就要被禁止了?这显然不合逻辑。 可是有这种呼声的家长的担心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这几年不断听有人在发放的苹果中放有HIV的针头,糖果袋里放狗屎什么的。家长有防范之心并且极力保护小孩不暴露在暴力和惊悚的事件中是不可厚非的。万圣节中的玉米地迷宫,鬼屋,及面具对年龄尚小的小孩来说可能是十分有恐惧感的。尤其现在的高科技,很多场景和道具都是逼真度爆棚的。
万圣节(Hallowe)这个词儿起源于 Hallow event 或 hallowed evening。 Hallowed的意思是可怕的。在古时,十月三十一号有另外一个名字叫Samhain (Sah-win)。它是异教徒 (帕根)们新的一年的开始。他们相信这一天他们的祖先会回家和他们团聚并提供他们好的建议和帮助。人们在这天会把红萝卜挖空然后放入蜡烛来指引这些祖先的灵魂找到家。在门口的台阶上他们会放丰盛的食物祭祀祖先。 后来,基督教的教堂也可是将这一天采纳。但基督教们的这一天的传统是为了指引那些失落的灵魂,也就是没有在天堂中找到一席之地的。这一天在英国教堂中是在全圣日即十一月一日之前一天,全圣日就是天主教们欢庆所有圣贤的日子,十一月二日是他们的全灵日也就是为炼狱中的死亡者祈祷日。现代的万圣节已经没有了这层宗教信仰的意义。也就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很重要的一点万圣节给人们的启示便是认识到邪恶的真实存在,这便是现代万圣节的标志性意义了。当然,现代过万圣节,没有人去品味什么正义与邪恶的关系。过万圣节不过是一群乐不思蜀的疲累的小孩们嚷嚷着因为糖吃多了肚子痛和家长极力想方设法把糖果藏起来以免小孩吃多了生出多动症了。
?
不论是家庭生活还是个人生活,要想生活得有滋味有质量就一定要有仪式感和过节时有节日气氛。万圣节在这一点上满足了中产阶级家庭的仪式感的需要。小孩和家长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和布置够美道具服饰之类。在加拿大,因为感恩节与万圣节十分接近,很多家庭借着感恩节长周末早早地就把万圣节的南瓜,蜘蛛丝,骷髅架什么的都摆在前院了,这倒是有点怪怪的感觉,因为桌子上摆着火鸡,南瓜派,土豆泥红薯泥,家里散发这桂皮蜡烛带来的丰收喜悦,门口缺失阴森森的布局。不管怎么说,万圣节让大人小孩都有了期盼。万圣节的度过便标志这深秋的结束,冬天便开始了。在北美,万圣节这一天也是夏令时该冬令时的一个周末。
至于小孩会在万圣节暴露在什么样的恐怖和暴力场景中,这完全依赖与家长的判断力。家长不要天真地认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再坏的人也不会对孩子下手”。做家长最好伴随自己的孩子去要糖,最好在大孩子还没有开始行动之前就带着你的小孩去要糖。不要带小孩去鬼屋以为在哪里恐怖的隧道,突然跳出的人会吓到小孩。
三岁以下的小孩着实不需要参加要糖活动除非时他们自己幼儿园或学前班组织的聚会。四岁到六岁的小孩情绪情感上时极其脆弱的。轻易被吓到可能会终生留下情感的疤痕。简单的说“这都不是真的”时不会帮助这个年龄段小孩释怀的。有些家长认为胆子都是吓大的,多锻炼几次抗惊吓的能力便会提高。老实说,这是不一定适合任何小孩的。胆也是会吓破的不是?在给小孩打扮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搞得十分惊悚。最好时弄一些比较阳光向上的主题,比如打扮成可爱的南瓜,卡通人物,动物之类的。家长应该对小孩强调万圣节是个非暴力的节日。要糖时要礼让要对发糖的人有礼貌而且不要贪婪地拿很多糖。要来的糖应该仔细检查分类之后在给小孩吃。多余的糖果应该放起来避免过多食用。也可以捐给办公室和非营利机构做慈善。
总之希望家长和孩子度过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