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Wellness

覆盖内容有心理学概念,症状,治疗手段,教子有方,心理学趣味常识, 中医心理学之博大精深等
正文

怎样管教冲动的小孩

(2017-10-13 20:03:00) 下一个

         冲动的小孩多半会有多动症。冲动或者说缺乏行为上的禁忌在心理学界中被认为时多动症的典型症状之一。 权威人士如Russell Barkley博士亦认为没有行为禁忌是多动症的核心问题。这样的小孩无法应对和忍受迟来的奖赏,做事不顾后果,对事反应过激。对待没有行为禁忌的小孩的管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对他们的训练要远远多出对普通小的训练。 那么如何训练呢?

        既然没有行为禁忌是多动症治疗中最难的问题,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将这种冲动现象正确引导使其转变成积极的做事动力。做事不上心注意力不集中最多表现是在学习时,家长也经常怀疑一个能在电脑前坐三个小时的小孩有注意力障碍。冲动行为和翻脸不认人的坏脾气会影响和谐的社交关系。另外多动症小孩常表现出的令人反感的行为问题得到的多是老师和家长的惩罚及消极对待。这些不良行为有时会变成故意的以谋求他人的注意以及证实小孩自定义“坏”。长期被消极对待的多动症小孩会由于其不被社交接受的行为而受排挤,最终影响他/她的自我认知,进而导致自尊心受挫。

        训练有冲动行为问题的小孩时, 一定要包括有行为问题的小孩让其积极参与。 培训人与小孩一道设定可实现目标以获取新技能为目的。随着不断的实践新技能,小孩会最终掌握这些技能。在这种参与和实践过程中,小孩和家长都会有成就感而改变一贯的消极态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此类行为训练,小孩会逐渐养成自动认知和控制冲动行为的习惯。 具体的操作大致有一下一些注意事项:

1) 训练要以发现积极的行为为目的并基于这些行为而设定目标

首先找出要改进和提高的行为现象。比如,通玩伴分享玩具,排队等轮到自己的机会,良好的社交仪态,或玩耍时与小朋友合作等。 家长或其他成年人应该在察觉不良行为时提醒和指正小孩的行为。训练的主题是“注重小孩好的行为”。如此便可以增加好的行为的发生率并抑制消极行为因消极注意力而频发的概率。在这个过程中,能更有效的改进行为模式的方法是在设定目标是罗列出奖赏制度。 奖赏可以是与小孩的零花钱,优先权之类的挂钩。形式可以是点数,星星或代金券之类。

2) 训练不是以命令和指令的形式

小心使用”不”和“不可以”。 有时,家长及培训人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态度及说话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要下命令或设定不接地气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期待。

3) 训练是以给积极的指引为宗旨

行为训练中指引小孩在不同的场合正确表现正确的行为。这便是告诉小孩“怎么做”而不是“不做什么”。 要找到方法极力用积极的语言总结小孩的行为。 譬如,与其说“不要走路中央”不如说“我希望你和我一起走因为坐在路中央会很危险”。从心理学角度说使用“不”开头传达的如果不服从指令便会获得关注。如此便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做为家长或长辈,不应该让小孩感受挑战长辈所能带来的刺激和快感。另外,如果不听话的后果仅仅是长辈和家长的絮叨说教或哀求,那么小孩便会了解他/她的行为不仅可以获得关注更可以控制家长和长辈的注意力。尤其当家长感到愤怒和困惑而情绪失控,小孩便知道他们可以控制家长的情绪反应。

相反,把指令用积极的正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会有效地给家长的奖赏做铺垫渲染。 奖赏尽量不要和物质挂钩,最好是以”社交认可”的形式来做奖赏回报. 比如口头上说“杰米,你真的很听话”。 最好是品论小孩的积极正面的行为而不是他/她这个人, 如不要说“杰米,你真是个好孩子。”

 

4) 训练时要对不可接受的行为使用明确的并一致性的后果。 训练的目的时要在发现不当行为时及时加以指正。 但仅仅停留在口头指正通常是不够的。 对社交不接受的不当行为所使用的明确且一致的后果最好时用“Time out” (暂停)这其实时针对奖励暂停 (time out from reinforcement),即让小孩知道他/她的行为导致了他/她暂时被剥夺了潜在得到奖赏的机会。 具体操作应该时当不当行为出现时,第一时间将小孩移离人多玩具多的地方,让他/她独自呆在角落或没有任何有趣物件的卧室中。两到五分钟后要给小孩改过修正的机会并师范正确的社交行为。如果小孩对职责有情绪反应比如大哭大闹,那么给他机会修正之前要让他平静情绪,有必要时可以延长暂停时间以便他情绪回归平静。当然, 如果不当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暂停这个方法不一定适用。那家长应该至少要在控制关注上做文章。充耳不闻小孩的无理要求,平静的将小孩暂时挪离现场。有时小孩会对肢体接触做出强烈的反应,那家长就要针对小孩的个人情况尽量避免肢体上发生冲突。对大一点的小孩,可以考虑使用缩减零用津贴或优先权的形式来辅助矫正不当行为。

总之,训练的目的时要小孩知道不当的行为导致的后果一定时合理公平的惩戒。暂停这一招有时会不大管用,尤其时当小孩知道他们可以不接受暂停或他们只要讲不当行为升级便可逃过暂停的处罚。 训练的宗旨便是始终一致的方法,切忌不能无原则地让小孩得过且过。 一般来讲,训练最好在学前班时开始,稍晚亦可亡羊补牢。家长在训练过程中不要用太多的词语和情绪,应该简明扼要地理性地传达暂停的处罚。也可以使用Phelan博士的倒数三技巧,即家长在表达暂停的决定后,给小孩时限来履行 “ 一、二、三、暂停”。

5) 训练要避免肢体惩罚。训练是不以惩罚为目的的。 惩罚并不会交给小孩正确的行为。 家长尽量克制自己不要采取体罚和其他的惩罚措施。 家长的惩罚行为最多只是教会小孩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已。 而且施惩的家长优惠深感愧疚和不安而选择补偿赔罪的措施比如嘴上会说是为了小孩好,是爱她/他,或拥抱他们以表抱歉等等,都会将事情越搞越混乱。这种互相矛盾的双轨信息所传递的就是小孩了解到他们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家长的情感宣泄。这样也就是说小孩有学会了一招来控制家长。 拥抱可以使用,但要注意一定是在xi年纪稍小的小孩乱发脾气后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失控时,家长用安抚拥抱的方法来给小孩一个定心丸让小孩感到有安全感。

6) 训练行为约束的技能。 做行为训练时一定要了解行为和认知的一些基本原则。 A)约束和等待奖赏的训练原则。 家长要做好不吝说“不” 并且设计一些低险级场景培养小孩的等待耐心。如果小孩做到了便及时给予奖赏。难易程度由简单开始。家长一旦虚了诺便不可食言。有一点可以借鉴以便提高小孩的耐力,家长可以这样说“你做得很好,按照我们事先约定你可以得一个冰激淋,可是如果你能等到我们用完晚餐后再吃,那你就太棒了。” 如此训练,小孩逐渐会习惯延长等待得时间。这是孩子培养过程中很重要得一课。能够擅于等待得小孩长大后多半是可塑之才。B) 训练对恼怒的管理。 无法约束行为、无法等待奖赏的小孩容易内心积压困惑而产生恼羞成怒的问题。在有冲突的时候,小孩变得十分生气。家长应该在小孩不那么生气时和小孩探讨一下他的情绪反应并让他有机会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家长可以这样说“你知道有的时候你会因为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而生气,这是很正常的。我想和你聊聊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气恼而不伤害自己和别人。”当然着适当的机会如看书或电影时介绍一下正确的控制情绪的方法。有时让小孩给自己的情绪加标签。如果小孩能及时的在他生气时说出他生气了其实是帮助对付生气情绪的第一步。 如果小孩开始有点生气了,家长便可以这样引导“我知道你不高兴因为你很想吃冰激凌但我不允许你吃,可是如果你平静下来我们可以谈谈你什么时间可以吃。”

 

 

 一些心理咨询师如Michael White 非常推崇用”外化“法将恼怒和发脾气和小孩本人的天性分开。这样可以帮助小孩意识到生气是不速之客,小孩会逐渐掌控他们自己的情绪。C)训练反思的思维方式。 帮助小孩从认知上提高并使用内部语言能力学会控制冲动行为。简单地说便是使用语言暗示”停下来、观察、聆听“。引导小孩用反思的方式回应。让小孩 ”停下来,然后想一下是什么问题?然后想想我能有什么选择“,想好了以后再采取适当的行动。鼓励小孩多找几个备选方案,并且鼓励小孩谈谈他/她的选择原则。如此反复多次的训练,先思而后行便会成为一种习惯。 D)训练自我监督自我评估的能力。这主要是指

让小孩自己学会监控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般就是让小孩定时自省 “我在过去的半小时表现怎样?“家长或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反馈。无论行为是否得当,重点是要给予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行为这件事做一下肯定。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整个训练变成是一种陷阱。比如下面这种处理便是错误的:

家长: 好吧,杰米,你觉得你今天早上的表现如何?

杰米:呃,我认为肯能不咋地,也就的了五分钟的一分吧。

家长:你说对了,今天下午你就呆在你的屋里别出去玩了。

这样的处理的问题是家长摆明了是要给小孩挖坑而违背了训练的初衷即“尽量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另外这种处理不但没有肯定小孩的正确自我评估反倒成了惩罚小孩的借口。这便成了事与愿违的状况。正确的处理应该是:

家长: 杰米,从1到5,你觉得你今天早上得表现怎样?

杰米: 我觉得我得得是1 分吧

家长:我也这样认为。 我非常高兴我们得看法是一致的。 虽然你的表现被扣分但你的正确评估却给你加了分。咱们一起看看怎样让你的下午过得好点行吗?

总结一下。虽然这些技巧看似不足为奇并简单易行,训练其实是要花时间和有决心的才行。 就像游泳打球一样不可能一晚上就学会。如上所述的方法如果能照办,训练不仅能够改善冲动行为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小孩的情绪和行为的调节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对于既有冲动问题又有多动症的小孩,训练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证明这种结合的方法着实有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