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勾画出了天下父母那种贱贱的,无可奈何的可又无法自拔的心境。这种心境只在为儿女操心,上心及担心等时出现!并且它是不计回报的,心甘情愿的,甚至有些低贱的且上赶着的。虽然,天下也有一些狼心的父母,但绝大多数父母在小孩会走以前,在注视那不断变化着的肉乎乎的“小精灵”成长过程中,一颗本来就不怎么坚硬的心早已经被那种莫名的称着“幸福”的东西温温地又一点点地最后完完全全地融化。初为父母的那种兴奋,在不知不觉间已化成了对儿女那种浓浓的且又柔柔的爱怜。从此,心中便觉得自己欠下他(她)的。此后,别说是心甘情愿还出钱出力地让孩子去学一些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就算为他赴汤蹈火,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正因为父母的这种爱怜产生在孩童一事无知的婴幼儿时期,便注定了父母对儿女的爱跟儿女对父母的爱不平等。对父母而言,这是你成年后意识清醒的状况下,自愿地无怨无悔地做出的这种“飞蛾扑火”般的选择,这就注定了你在毫不在意自己情况下,先小孩之忧而忧,后小孩之乐而乐。这当然也注定了你,在自认为某些对小孩有益的活动中,在花尽哪怕最后一分钱,用尽哪怕最后一份力的基础上,还会不惜把自己低到尘埃里,万般讨好地,软硬兼施地还加软磨硬泡地非得把他塞进那项活动中不可。而儿女呢,在未懂事时便享受着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皇上”般的照顾,在心里早已形成理所当然的“被宠被爱”的定势。早已习惯父母或父母的父母在自己面前点头哈腰的姿态。于是乎,仿佛父母及儿女之间已经达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契约,那就是: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绝无不是的儿女。
在这种契约精神的规划下,父母的任劳任怨便成了自然;父母为儿女操心,上心,担心便成了应该。因此在儿女高兴的时候,那怕无心地喊两句“爸爸或妈妈”,父母也会觉得自己心里一阵阵的甘甜;因此在儿女高兴的时候,哪怕是亲亲地拉父母的手一下,或抱父母的脖一下,父母也会觉得仿佛重获爱情一般。而儿女呢,学习时,好像是为父母学一般,一看父母不顺眼,便以不学习相要挟,非得父母陪完礼,道完歉方才善罢甘休;在吃饭时,仿佛是为父母吃一般,一看父母不顺眼,便以不吃饭相要挟,非得父母陪完礼,道完歉方才善罢甘休;在课外活动时,在各种比赛时等等等等,只要自己心情不畅,父母便第一个成了他们的出气筒!然而,之所以天下父母爱之伟大,之所以“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计较过,哪怕是一丝一毫地计较过!
当然,这些付出也不是没有回报。在父母一遍遍低声下气的劝导声中,孩儿们健康地长大了,知识也丰富了,能力也提高了,对父母的爱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特别是在他们自己也做父母以后,更深深地体会到原来父母竟然是那样地爱着自己,原来父母竟为自己付出了如此如此地多!但这时,父母已经成了父母的父母,那份无私的爱便又自然地无需任何过度地转移到儿女的儿女身上,一轮新的不平等的契约便又在爷孙之间形成,一轮新的循环有开始了....。
终于,天下的父母在操尽儿女的心,又在操尽儿女的儿女的心以后,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老了。想吃却吃不动了,想记却记不住了,想看的人也看不见了.....,一根从未熄过的蜡烛也快燃尽了!在尽心尽力地发出自己最后一点仅有的光后,灯息了,父亲或母亲也便识时务地带着对儿女的爱和对儿女的儿女的爱离开了.....。
这就是天下父母的心,它脆弱,是因为它受不了自己儿女痛苦;它柔软,是因为它满载着对儿女的爱;它低贱,是因为它把儿女当成自己的骄傲。但是,它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从来没有向挫折哈过腰!它为养育儿女放弃过自尊,放弃过娱乐,放弃过前程,但是,它从来没放弃过责任!
愿天下的儿女们记住父母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