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来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瞎子跟瘸子叫劲

(2020-10-16 16:05:06) 下一个

两个老北京,一个瞎子,一个瘸子,二人道别。瞎子对瘸子说,“走好,您那。”瘸子回道,“瞧好吧,您那。”乍一听,道别话没毛病,细一琢磨,哥儿俩这是在叫劲哪!

在中国旧文化里,有所谓四大缺德: 骂哑巴,打瞎子,踹寡妇门,挖绝户坟。此处,瘸子虽然没打瞎子,但给瞎子上眼药也够缺德的了。 小品《十三香》里,小贩被瞎子激怒,脱口而出,“你这个瞎...”,话没说完,瞎子急问,“你说什么?”小贩急忙改口,“瞎...,哎夏天热,冬天凉,冬夏离不开这十三香”。小贩改口的原因就是不想落下缺德的话把儿。

弗洛依德在讨论笑话的心理机制的时候,顺便讨论了词义的变化机制。他举了一个例子,与两个老北京叫劲的笑话异曲同工。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the blind man asked the lame man.
“As you see”, the lame man replied to the blind man.

弗洛依德试图用这个例子说明,语词具有流形用法,即在某些特定用法里失去原始含义,但在其它用法里,原始含义仍起作用。弗洛依德用了一个数学用语manifold,译成汉语为流形,即黎曼流形之流形。如,在高纬度球面上,近似三角形西瓜皮的区域,在墨卡脱海图上,被拉伸成矩形。

流形用法泛指语词含义的可塑性与流变性。在日常语言里,“如你所见”,“如你所说”,“如你所知”等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在多数场合,我的所见所说所知的存在不必是对方使用短语的必要条件。邻居四姐的口头禅可作很好的例子。四姐经常说,“就象你说的”,尤其是在试图快捷地说服对方的时候。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如果四姐正确地引述了对方的话,对方可能当即被呛住。然而,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对方偶尔会问,“我说什么了? ”四姐当即被呛住。

Get along的流形用法更加突出。脱离了上下文,瞎子的问话有多重含义,亊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你还好吧? 你干的怎么样了? 甚至,你们相处的可好? 但在这一上下文里,get along的翻译只有跟行走有关才能保持住笑话的微妙之处,即瘸子行走困难,瞎子偏给他唱《刘海砍樵》,走哇,行啊。瞎子看不见,瘸子偏给他吟诵《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下面是我的粗略翻译:

瞎子问瘸子,“进行得怎么样了?”
瘸子回瞎子,“就象你看见的那样。”

听上去相当生硬。幽默的要害是简捷机智,容我作半文半白的简化,看情况如何:
瞎子问瘸子,“进行得如何?”
瘸子回瞎子,“如你所见。”

感觉好点,但听上去不象中式幽默,于是有了开篇那两个老北京的对话。联系到近来城内外大气候小环境的风起云涌,这个笑话还可以做如下发挥:

两个东北人,一个瞎子,一个瘫子,二人斗狠。
瞎子威胁瘫子,“咱走着瞧!”
瘫子强硬回复,“没问题,咱骑着驴看唱本,走着瞧。”
瞎子进逼,“走着?”
瘫子回道,“瞧你那小样儿。”
瞎子再逼,“走不走?”
瘫子无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来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三颗松' 的评论 :
天地良心!
三颗松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你是个坏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