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来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哲人风度

(2017-05-19 16:42:22) 下一个

有一部老电影叫《平原游击队》,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松井带人到李向阳家找地道,吴有贵突然碰掉墙上的瓦罐,屋内外的鬼子伪军汉奸全部趴下,唯有松井保持了冷静。他原地站立,对趴下的一干人不满地说,“慌什么? 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在中国现代文化里,松井式的冷静被称为大将风度。究其原因,大概是出自宋朝苏洵《心术》里的那句名言,“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假设吴有贵碰掉的不是瓦罐,而是地雷,对那一屋子人来说,无异于“泰山崩于前”。松井虽然是鬼子,但他做到了“色不变”。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松井堪称有大将风度。

春秋时代有没有“大将风度”一说,不得而知。不过,那时候有三个寓言故事描述的都是松井式的冷静。这三个故事见于《庄子·达生》篇,亦见于《列子·黄帝》篇。许多国学大家都认为,列子是魏晋时代的伪书甚至剽窃之作,因此,我取原文于庄子。在列子和庄子中,三者出现的顺序都是,醉者坠车,丈人承蜩,呆若木鸡。为了叙述方便,我把顺序倒过来。看看远古时代人们是怎么说的。

一,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翻译成白话,上面一段大意如下。齐王请纪子帮他训养斗鸡。十天后,派人来问,鸡训好了吗? 纪子说,没好,一见对手就沉不住气。又过十天,齐王派人再问。纪子说,没好,还有点目怒气盛。又过十天,齐王再次派人来问。纪子说,好了。别的鸡叫,它已经没有反应了,看上去像只木鸡,它功德圆满了,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不敢应战,全吓跑了。

此处的木鸡之呆,与《庄子·齐物论》里南郭子綦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相似,表示进入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在道家的话语系统里,物我两忘是圣人的境界。这斗鸡似乎是得道了,只是它还惦记着一样俗务,与鸡斗其乐无穷。

二,丈人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①;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翻译成白话,上面一段大意如下。孔子去往楚国,从林中出来,见一位驼背老人在捕蝉,就象拾取一般熟练。孔子说:“老人家真灵巧,有什么门道吗?”老人答,“我是有门道的。用五到六个月的时间,练习在竿头摞弹丸。摞两个而不垮,失手的机率为六分之一,摞三个而不垮,为十分之一,摞五个而不垮,捕蝉就象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体如竖木桩,控制手臂如伸枯枝。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一心只在蝉翼,心无旁骛,目不侧视,用什么来换蝉翼我都不换,如此怎么会不得手呢!”孔子回过头对弟子们说:“专心致志,方能出神入化,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

佝偻丈人一心只在蝉翼,什么都不换,说明丈人也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只是这丈人还惦记着一样俗务,捕蝉。

三,醉者坠车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

翻译成白话,上面一段大意如下。喝醉酒的人从车上摔下来,虽然受伤但没死。骨节与别人相同而所受的伤害不同,是因为他心神没散。乘车不知,坠车不觉,死生惊惧,概不入心,所以撞了车他也不知道害怕。借着酒劲凝神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因得道而凝神的人呢!圣人藏神于天,所以外物伤害不了他。

醉者乘亦不知,坠亦不觉,惊惧死生,不入于胸,这说明他也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只是这境界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进入的。所谓酒中仙,体现的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 去掉酒的作用,那就真的成仙了,或曰得道,或曰成圣。

斗鸡的木讷无变,丈人的用志不分,醉者的迕物不慴,体现是同一种品质,专注于道,物我两忘。这种品质,于三者,属于傥来之物,是偶然性;于圣人,属于内在品质,是必然性。换言之,三者由于各种原因,偶然获得了圣人的品质。

据此,在古中国文化里,松井式的冷静应该被称为圣人风度。

在古希腊文化里,松井式的冷静被称为哲人风度。古希腊哲学有一个流派叫怀疑主义,亦称皮柔主义。怀疑主义者既不相信感觉也不相信理性,主张对一切保持沉默,不做判断,不为之动心,试图以这种方式谋求灵魂的安宁。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爱利斯的皮柔(Pyrrho of Elis 365-275BC)。皮柔去印度跑了一趟,带回一个概念,叫“悬置”(?ποχ??),原指对外部世界存在的所有判断及其行动采取悬而不决,存而不论的状态。皮柔将这一概念发挥到了极致,据说,一次,他乘船遇到风浪,众人惊恐不安,他却指着一头安然进食的猪说,哲人就应象它一样无动于衷。

一种冷静,三种风度: 大将,圣人,哲人,我必须在一实的三名之间做出取舍。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有风度的大将往往是用万千士卒的白骨堆出来的,大将风度透着暴戾之气。一个民族尚武固然不是坏亊,然而,说一个平头百姓有大将风度,犹如说他见过血,或杀过人,甚至杀人如麻。这不好。

圣人是中国古人美好理想的化身,不食人间烟火,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况且,现实中不少想当圣人的人反而害人不浅。远的不说,就说上个世纪,那个追求内圣外王的家伙,轻用民死,短短几年,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这更不好。

相比之下,古希腊的哲人与春秋时代的圣人有某些共性,但比圣人实在。无论什么时代,什么文化,哲人总是存在的,他们只是比其他人更具批评精神而已。因此,我倾向于古希腊文化的叫法,将彼实名为哲人风度,并在现实生活中尽力将其付诸实践。

一次,有人请看橄榄球比赛。在看台上落座后,前排右侧一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秃顶的胖子,其顶全秃,犹如刚煮熟才剥皮的鸡蛋,极光亮,不对,应该说,油亮。苍蝇,蚊子,虱子,跳蚤等害虫,如果不经滑冰训练,在那种光亮的表面上无法立足。

看着胖子的秃顶,我想起一首西北花儿。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唱的,“铁青骡子大呀大红马,三三二嘛六,哎吆我的鞭声大呀,你看我这尕骡娃的跑法”。那一刻我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想站起来,把花儿漫上,你看人家尕脑袋这亮法!

我的理性清楚地告诉我,有这样的想法,不仅政治上不正确,而且还有点缺德,可我就是抑制不住想唱的念头,当然,我最终没有唱。这种纠结使得我更倾向于接受人之初性本恶这一判断,并因此对假正经者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在假装正经的时侯,内心里该有多纠结呀!

突然,一泡鸟粪从天而降,正中胖子的秃顶。那是湖边水鸟的排泄物,挺大一泡,黑白相间,呈半流质状,着陆时,还发出挺响的溅落声,周围的人都清楚地听到了。有好几秒钟,胖子没有做出反应,他那一刻的表现让我想起几十年前的我。

那时,我还是学生。一日,在食堂吃饭,一桌人边吃边聊。我偶然咬到一颗沙,感觉颗粒不大,而且已被咬碎,心想,鸡吞食那么多沙粒都没亊儿,我咽下一星半点也无妨。想到此,我想表现一下哲人风度,于是,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继续咀嚼。这时,餐桌对面的一个同学突然用筷子指着我说,你咬了一颗沙,而且还明确指出,在左边。顿时,一桌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脸上,无奈,我只好吐了出来,心中暗暗不悦,真有好管闲事的!

那一刻,胖子也想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无奈,身边的人不争气。
左侧的呼唤一声,我的上帝!
右侧的乜斜一眼,运气!
后面的凑上热闹,我送你一罐啤酒!
胖子无奈,只好做出反应,眼睛上翻,若无其事地问,很糟吗? 
呼唤上帝的那位递过去一块纸巾答,粘在那儿了。
胖子接过纸巾说,好吗,说话的味道很象天津人。他不经意地擦了一下,然后,一手持纸巾,一手搭凉棚,继续看球,一时无话。

我在旁边自忖,什么叫哲人风度? 说的就是这位胖子。

----------------------------------------------------------------------

① 锱铢,春秋时代的旧制,四锱为一两,六铢为一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