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9级系列怀旧短文 — 7【食,食堂】

(2019-05-22 06:30:01) 下一个

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人都得靠吃饭摄取一天所需的能量。如果用四十年前的标准来和当下来相比,那今天交大餐厅可以称得上是天天过年,顿顿盛宴。

四十年前的中国大陆,还处在物资贫乏阶段。粮食和付食品均按人头定量供应,城市人口的粮食定量标准是男32斤,女28斤,特殊工种定量多一些,可到36/38斤。恢复高考后,高校的状况要比社会上好一些。当时的大学生的生活费分自费和助学金两种,助学金是根据学生家庭收入状况而评定的,分甲乙丙三类。刚入校时每月伙食费需十五元,后涨到十七块。我们当时每班有一个生活委员,主要工作任务是每月从学校领取全班部分同学的助学金,拿甲等助学金的同学,扣除伙食费后还能剩有几块钱的生活零用钱,生活委员负责把扣除伙食费后剩余部分,分发到领取甲等助学金的同学手中。生活委员会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月底向没有助学金的同学收取下月的伙食费,头二类助学金无需再交,领取丙类的同学还得补些钱才够每月的伙食费,然后生活委员携''巨款''去食堂换取饭票和菜票/金(菜金用于买菜,与现金等值,但食堂卖菜的窗口不收现金,所以必用菜票作等价代券)。七九年第一学期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们还用过餐劵。餐劵是每天分早中晚三张,打饭时交一张餐劵,换取一份主食和一份菜,没有什么选择。发下来的餐劵是印在一张很薄的十六开纸上,每张餐劵只有一个大拇指那么大小。大家用自己独有的方法管理自己的餐劵,有人领到后就把大张裁剪成一个个小张,也有就把一大张随身携带,打饭时在窗口现撕下来,反正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后改成饭票和菜票/金,在使用上方便很多,而且可以选择饭的种类及多少,以及菜的花样。

因为交大是从上海西迁来的,所以食堂里年龄大点的师傅都是南方人,做菜的式样有着南方菜系的特色,最有特色和受欢迎的有咕咾肉,大块肉,和大排,但并不是天天有,头两年一周有一次就是最好情况了。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搞活,毕业前后食堂状况提高了很多。由于当时物资供应和地域的限制,主食是偏北方特色,以面食为主。不定期中午会有米饭,南方同学和喜欢米饭的同学会排长队争取(抢)。

好菜一般都在午餐供应,供应量有限,去晚了就没有了。米饭也不是每天都有,同样每次供应量有限。所以当有好菜或米饭的那天上午第四节课,同学们会有着急等下课的情况,有时临近下课时会听到碗碰碗或勺碗碰撞的声音。也有体查民情较亲和的老师会在开课前就声明,大家好好听课,和我配合,我争取提前下课。

一般下课铃声响起后,东西俩条梧桐大道和中心花园旁东西两条较窄的樱花道上会出现壮观的人流,人流由北向南急速涌动,最终分别汇聚到东西两区的食堂。走进食堂,景象更壮观,饭、菜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饭桌周围满满地围着一群群狼吞虎咽的人们,找不到空位的就只能端着打来的饭菜回宿舍。

我们东区有两个食堂,一个是动力系食堂,大庭在二楼,另一个是电机系食堂,是平房。两年后,两食堂合并,原电机系食堂变成了营业食堂,有米饭和小炒供应。当然收费也高一些。

早饭一般是馒头,稀饭,玉米糊,或包谷珍子,外加咸菜。后来有了改善,有哨子面,炸酱面供应。午餐主食一般是慢头和不定期供应的米饭,头两年不是每天都有肉菜的,和米饭一样每周不定期供应,有之前提到的咾肉,大块肉,和大排,还有回锅肉等其它北方的肉菜,排队人多的窗口肯定是有肉菜卖的,而且很快就卖完了,来晚的同学只能选择素菜了。这也是为什么同学们上午第四节课不安心的原因。晚餐一般是馒头,花卷,稀饭,有时会有汤,哨子面,或炸酱面等。

毕业时,我们全班男生进城下过一次馆子,坐了四桌,那时餐馆也没什么菜,总共上了四道菜,其中一道还是拔丝土豆,每道菜一上桌,立马被清盘,四道菜过后大家全没吃饱,只能喝汤。

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时,学校特别为我们安排了一项活动就是午餐,古咾肉,大块肉,和大排应有尽有,每份的量也是当年在校的近两倍,想想当年能这样多好。

和同龄人相比,当年大学生在校的待遇要好很多。社会,学校在物资资源贫乏的情况下都在优先提供资源给我们,和当下相此,那时的生活条件是差了很多,但我们还是在社会的呵护下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我们班有个同学大学四年个子長了二十多公分,主要原因是没饿着。

 

79级系列怀旧短文 -- 序-【79级】 | 1.【参加交大各系之间的排球联赛】 | 2.【交大摩托队】 | 3.【选择当体育委员】 | 4.【理发】 | 5.【募捐】 | 6.【参加校田径队】 | 7.【食,食堂】 | 8.【食堂的那些事儿】 | 9.【那些年读的那些基础课】 | 10.【那些年读的那些专业课】 | 11.【高考和手表】 | 12.【高考,查分】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