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7)
2021 (42)
2022 (39)
2023 (32)
此文是西藏游记的始篇,也曾是我在新浪博客的第一篇文字。后被共党删除。
在此转帖。文字青稚,感谢指正!
一个人的西藏—1
自认为特能享受寂寞的孤旅者,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只有你一个人拥有太多太多的时候,孤独便开始出现了。
高原的景致,一切都充斥着无限的反差和无尽的慷慨。荒凉的坡,优柔的谷;蓝天碧水,风沙漠岸,外加刺骨的寒冷和慵懒的温暖,所有这一切,都泼洒在记忆中的那份无尽的阳光下。此时,无需任何美丽的藉口去推却或接纳。
因为,这是西藏。
。。。。。。
思绪便是文字,但想用文字表露这份藏域归来的心境时,却又难以理出头绪,特别是随着这些图片,重又走进记忆的时侯。
于是,发照片给好友时,仅仅就写下了这几行字。
此时我在想,人生多有执著,但似乎又总是不断地对自己的经历悔与悟,而人在一生中,却能有多少机会对自己表示一次感谢?
藏域之旅并无波澜,倒全然带给我一种异样的安详。这份安详与平定,无疑是沉寂在心底,自己既往亦不曾察觉的一种渴望,被旅途之上刻留进眼底的一切所触动。
西藏归来之后的很多天里,每当打开电脑,有意无意间都会让这些图片梦幻眼前。
静静注视着屏幕,我无言。那单调的色彩,素裹的山川,幽蓝的湖水,悠然的飞鸟,那转经的低吟和拜天吻地的等身长头,还有那随风而舞条条经幡下虔诚的眼神。
多少年来,或是有意逃避人群带来的无奈,或是一向自认为对自然有一种本性的贴合,出门总是奔向郊野,在山谷河畔去寻找一点原本野性的的感觉。偶尔随意一点心情文字,也总是开篇三句不离山林草木,刻意淡化掉人文的内容。
但此时,在走过这片高高的地域之后,我却恍间发现,所有的风景,一旦缺少了人文的陪衬,便似乎失去了灵性,淡落了色彩。宛如云天碧水、残阳栖鸟,大概只有收进你我的视界,感于你我的心境,才能解其风情,品其韵味。
当真挚长眠在记忆角落的时候,却总会被纯朴所触动,被虔诚所唤醒。 醒后的感觉却仿佛投胎再世,回归上界,很难再走回原本习以为常的环境。
没有宗教背景的我,感动于高原上那种寻佛的执着和敬佛的慷慨与虔诚,感慨于随之而来出现在社会群落的平祥与谦和。尽管人文的世界充满消极的共性,但抛却掉生活中细碎的烦扰,这佛教衍出的对上灵的敬畏和对来生的祈盼,却冥冥间使得高远的藏域,弥漫着一种从容的步伐和悠然的气息。
匀步在街头河畔,呼吸在这种气息中,不免感到这或许便是一种禅意,不仅孕育在僧侣的苦修岁月和朝佛者的每一个等身长头,也衔进我走入这种氛围的每一步当中。
依在布达拉宫高高的山墙,我俯视眼前的一切。尘埃开始浮荡,但蓝天依旧清澈。
我深知,当圣洁遭遇污浊时,将再也无法保持洁净。但能够在洁净走出视野的最后时刻走进这方土地,竟使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归属感,并升华出一种悠然与平静,不再碾转反侧。
出门是为了看世界,却未曾想看到了自己。当心底装进雪峰湖泊,背囊便不再沉重。
至此,我不由想对自己道声感谢了。
感谢!
很遗憾,这种统治意识,已经被如今的政权毁灭了。
记得我曾经说过,旅行是最好的教育。当山水人间都落在眼底,便会看到自己所属,于是心便明,便定了。这也是为何有时在一些旅行之后,会有感谢自己的愿望。
对于我,文字是述心,音乐是心韵。当音乐依附在文字,似乎会将自己述心时的感觉延伸。
谢Luumia!
就像风景之于人。人总觉得风景离开人就少了些什么。但这只是人的想法。风景本身并不需要人,就像宇宙没有寂寞。
“感谢自己一次”。的确,我们走天地间,看世界,看到的终究只是自己,不断映证的也是自己。我想,这里每篇文字后的音乐中,你听到的是不是也是你自己?
不管修行人怎样看待,自己一直感到,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空,意即让精神超乎肉体,遁入虚无,那是一个连宗教和信仰都不存在的境界。
我在新浪博客写的西藏游记,一些被共党删掉了。这是其中一篇。其它的还在。
看着照片,想起来,以前有位同学,出家了,听说在西藏。
西藏不是净土,更不是什么神圣的疆域。那里只是个有自己文化的地方。那里的人有着与你我一样的喜怒哀乐,并无两样。但在浮躁的市井之上,你仍旧能看到神明在人间的力量。
我还记得第一次向藏民问候“扎西德勒”的时刻,回应的音容和真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