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争东北不可再有满洲国二
日军入侵中国,必先争得中国东北。在蒋介石国民党民国政府的不抵抗之下,日军很快占领整个东北,扶持建立了殖民政府,伪满洲国之后,日军以东北为基地,迅速向中国内地入侵,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伪满洲国的东北抗日联军等民间进行了十四年的抗战,全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到了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150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前曾要求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突显东北之重要,兵家必争东北。而这一次即《日本投降》之后的中国东北绝对不可以再有《满洲国二》了。
苏联何时打算出兵中国东北?这150多万军队又是如何运往远东地区的?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三国外交部长,聚集于雅尔塔。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问题。
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过:“一旦德国垮台,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就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当时,三方还就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政治条件进行了试探性的会谈。2月8日,斯大林在雅尔塔同罗斯福秘密会谈时,提出了苏联出兵的条件,他说:“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我们将难以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参加对日作战。”10日,斯大林同罗斯福再次会晤,达成正式文本。斯大林向罗斯福表示,大连不能成为国际港口,苏联需要得到旅顺港周围的海军基地。英国没有参与协定草案的制定。但2月11日,斯大林和罗斯福却邀请丘吉尔在协定书上签了字。
丘吉尔对苏联关于远东不冻港的看法感兴趣,罗斯福则明确告诉斯大林,自由港的主张可以适用于远东地区,大连就有这种可能性。雅尔塔会议使斯大林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如下: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1.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即:a.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b.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C.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正如当年英国外交部长艾登所说:“那里是一个将来国际上的是非窝。”艾登还批评罗斯福,说他热衷于同斯大林搞“秘密谈判”,达成有关远东问题的协定,“既不通知他的英国同事,也不通知他的中国盟友”。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此刻,用“十分得意”来形容斯大林一点也不过分。他兴致勃勃地走到地球仪旁,向莫洛托夫描绘苏联的边界线:“这边怎么样呢?千岛群岛如今是我们的了,库页岛全是我们的了,您看,多棒呀!就连旅顺口、大连都是我们的了。中长铁路也是我们的了。中国、蒙古——一切正常……您瞧,对我们的边界我还能不满意?”
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成了苏联向中国东北运兵的大动脉。从1945年5月到1945年8月,苏联从9000至12000公里外的欧洲战场,迅速向远东地区和后贝加尔运送了13.6万节车皮的部队作战人员和作战物资。在远东共展开了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两个战役集群、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航空军集团和三个防空军集团、四个独立航空兵军,有26137门火炮,5556辆坦克,3446架飞机,此外还拥有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地区舰队。苏联能在短时间内将如此多的兵力、武器及其他作战物质调到远东,而且没让日军觉察,这确实是个奇迹。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西南30公里处的波茨坦,举行了代号为“终点”的秘密会议。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国首脑的最后一次会晤。
斯大林原定8月11日发动进攻,后因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而提前。莫斯科时间8月7日16时30分,斯大林签署命令,要求苏联远东红军做好准备,于9日零时开始进攻。8月8日17时,莫洛托夫向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宣读了苏联对日本的宣战书。
8月9日零点10分,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由于一点准备也没有,仗打起来时,日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竟然还在大连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日本歌舞演出。直到清晨,关东军综合各方面的报告,才得出苏军已经开始全面进攻的结论,急匆匆于早晨六时下达了全面作战的命令。经过近一周的激战,8月14日,苏军各集团军迅速向东北腹地推进。就在这天,日本政府向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发出照会:“天皇陛下已就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条款事发出诏书;天皇陛下还准备命令所有陆海空军当局和所有在他们统辖之下的各地部队停止作战行动,缴出武器。”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但关东军的抵抗并没有停止。
1945年9月,八路军挺进东北,积极配合苏军作战。苏军撤退前,将大批关东军的装备交给了中共军队,仅第一、第二两个方面军移交的武器就有:3700门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辆坦克,861架飞机,680座军用仓库及松花江舰队的船只。据原八路军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回忆,沈阳苏军曾将日本关东军最大的武器仓库——苏家屯仓库交给他们看管。他们打开仓库,“拉了三天三夜,有步枪两万多支,轻重机枪一千挺,还有一百五十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和山炮。”这不仅装备了到达东北的部队,还向山东运送了一批武器弹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面对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也受到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制约和干扰。蒋介石政府依仗美国的支持,顽固坚持剿共和内战的方针,妄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建立蒋介石集团的一统天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在这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搏斗中,东北地区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斗争焦点。
当时所说的东北地区,包括现今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河北省的承德地区,总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现代工业区。同时,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铁路公路运输极为发达,铁路公路均占全国铁路公路的一半以上,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具有空前盛况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作大会结论报告,他提出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也就是说确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就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个整块的地方。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础。”
然后,毛泽东谈到东北问题,他说:“我觉得这次要有东北的同志当选才好。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那么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为什么不巩固呢?因为我们现在的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所以,我觉得这次要有东北的同志当选才好。”
会议期间,中央几次召开从各解放区来的东北籍的代表开座谈会。毛泽东对原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军长李延禄说:你是东北人,你要准备到东北去。
8月8日,苏联政府正式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150万人,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分路进入中国东北及热河、察哈尔地区,对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攻击。紧接着,10日至11日,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出关于受降和对日寇开展全面反攻的8道命令。其中第二道命令就专门作了向东北进军的部署。
然而,看好东北的并非只有共产党一家。蒋介石在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上声称:“国民党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也不保。”
为了争夺东北,蒋介石在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时就物色去东北的人选了。9月1日,蒋介石发表了熊式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的任命。9月3日,蒋介石又抢先以国民政府名义划分东北为9省2市,9月5日,任命了各省主席和各市市长。还收编了大批伪满军共20余万人和大批土匪武装,要他们“保持武器”,“为自己安全而斗争”。
蒋介石对他的下属说:“东北不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而是中国革命的归宿地。经过本党这30年来不断的奋斗,我们中国的革命已经到了归宿了。希望各位在这最后成功的时刻,格外奋起,格外努力,完此一篑,以竟全功。”
10日,东北行营副参谋长董彦平乘飞机先到长春。12日,熊式辉率外交特派员蒋经国、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委员张嘉熬、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莫德惠同机飞往长春。一批“接收大员”也纷纷到达长春各地,企图用行政接收的办法,造成东北是国民党的既定事实。
但是,蒋介石的这个如意算盘打起来谈何容易。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在东北并无一兵一卒,从大西南向东北调兵遣将,尽管有美国先进运输工具的大力支援,也不是马上就能办到的事。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他的回忆录里就说过:“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华南和华东仍被共军占领着,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响也没有。”“如果他不同共产党和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1945年8月30日上午,毛泽东正在重庆湿热的暑气中前去拜访孙中山遗孀宋庆龄,一大批中外记者蜂拥跟随。而在距重庆数千公里的渤海西岸,在一个名叫“前所”的小火车站附近,具有历史意义的场面出现了。
进入中国境内作战的苏军首次遇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但是苏军无法弄清眼前这些手拿武器的人是干什么的。我军侦察科长找来的一位曾在海参崴做过工的老汉前去交涉,但是,苏军的翻译竟然是个蒙古人,俄语和汉语的水平还不如“海参崴老汉”双方无论如何都难以沟通。更糟糕的是,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携带的唯一一部电台此刻与关内的联系中断了。
双方的持枪对峙持续了两个小时。
突然,曾克林对十六军分区副政委唐凯说:让他们看看你的胳膊!
唐凯恍然大悟,他把衣袖卷起来,露出右臂上一个醒目的印记:镰刀和斧头。
苏军军官看清楚这个图案后大叫:“格米尼斯特(共产党)!”名叫伊万诺夫的苏军营长向唐凯伸出了双臂。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极具象征意义。接着,两支武装开始了首次合作:攻击日军占据的山海关。
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都知道东北的重要性。国共双方收复东北的命令几乎同时下达。1945年9月5日,曾克林和唐凯的队伍到达沈阳。
此刻,对于苏联,彻底打败日本关东军已不是问题,难题是如何处理国共两党在中国东北的利益。
9月14日上午,在延安没有得到任何通报的情况下,一架苏军飞机降落在那块已经成为机场的空地上。曾克林从机舱里一钻出来,就朝跑过来的警卫战士高喊:快去报告!我从东北来!我把苏军代表请来了!
驻扎在长春的苏军最高司令官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全权代表贝鲁罗索夫上校和翻译谢德明中校到达延安。朱德立即接见了苏军代表。
当晚,中央政治局彻夜开会,最终形成一个重要决策:舍弃南方的所有根据地,全力抢占东北。会议决定:抽调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分别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部队开赴东北。同时,派遣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以及报务员段子俊和译电员莫春和,立即跟随苏军飞机飞赴东北,在沈阳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党在东北的一切工作。
此后,以开荒闻名的三五九旅一部在河南林县接到命令后迅速北进。由于中央关于东北情况的通报已经下达,官兵们中间流传的说法是:东北遍地是物资,枪炮要多少有多少。部队把所有的重武器都留在了当地,手里的轻武器也在北进的途中走一路送一路,不少官兵甚至用自己的枪支和冀中军区的地方部队换了自行车。
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是当时进入东北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早在9月14日,黄克诚就以个人名义给中共中央发去电报,建议立即派部队去东北“创造根据地”。
9月23日,第三师接到中央的命令后,四个作战旅和三个特务团共35000人立即从苏北淮阴出发北上。黄克诚没有轻信东北到处是武器和物资的说法,不但坚持让官兵把武器都带上,而且还带上了过冬的棉衣。事后证明,他的这个命令具有惊人的预见性。
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分别从陆路、海路进入辽东半岛。这些乡音不同、建制杂乱的共产党官兵,是后来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最初基础。第四野战军以其巨大的规模、充实的装备、官兵们头顶上的各色狗皮帽子和勇敢强悍的战斗作风以及指挥他们的那个精于战术计算的著名军事将领而闻名于世。
当杜聿明于10月28日飞抵长春后,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同意杜聿明的军队在苏军管辖的营口登陆。不久之后,在杜聿明等待登陆几个小时之后,得到的消息却是:“苏军卫戍司令不在,国军无法登陆。”
苏军已经撤走,现在占领这里的是来自山东的共产党军队吴克华部。
于是,巴贝下令军舰掉头。在试图从葫芦岛登陆时,才知那里也被共产党军队占领了。经过侦察,发现秦皇岛只有五百日军和少量伪军。杜聿明和巴贝决定在秦皇岛登陆。
“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伪军投降”:
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西、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出发。
1945年8月15日,日本一投降,中共部队八路军及新四军的一些骨干,马上开动,沿着长城里外以及山东、苏北,日夜兼程,分水陆两路源源抵达东北:
9月初,冀热辽军区曾克林部到达沈阳、本溪。同区李运昌部,到达山海关、锦州。
10月上旬,山东萧华部到达安东,沙克、万毅、吕正操各部抵达南满各地。
10月下旬,吴克华、杨国夫、刘立人等各率部由山东纷纷到达山海关至沈阳一带。
11月,罗荣桓、黄克诚等由山东、苏北,率大队人马到达安东、沈阳地区及锦州一带。黄永胜率部到达热河。
由9月至11月,短短三个月间,中共各路部队,先后到达东北,有十一万人。中共中央又从各地抽调党政军干部二万多人,一同进入东北。
同时中共中央制定了几项重大措施,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9月15日,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彭真为东北局书记,委员有陈云、伍修权、叶季壮、林枫。彭真等即刻飞东北,21日在沈阳召开会议,宣布东北局成立。此后陆续派往东北的高级干部又有高岗、张闻天、李富春等,先后到达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竟达二十人之众,政治局委员就占有四名。1945年6月,七大选举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13人。
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任政治委员,罗荣桓任副政治委员,周保中、吕正操任副总司令;1946年1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除八路军、新四军外,并包括东北旧有的“东北抗日联军”、“民主自卫军”、“自治军”。
由此,在甚短期间,中共在东北便建立了掌握党政军的初期架构,开展工作。
中共能够如此迅速进军东北,一来由于抗战期间,中共部队在华北冀、热以及山东、苏北一带常年打游击已奠下根基,由这些地区进军东北,得了地利。中共中央抢夺东北志在必得,一声令下,剑及履及,其果断决心,也是成功因素之一。至于苏联在东北到底帮了中共多少忙,迄今仍有争议。但至少中共部队初到东北,苏军没有像对待国军那样百般刁难,则是不争之事实。国共两军争夺东北,共军抢得了机先。
中共对进军东北的人事布置是下了大本钱的,党政军精英尽出。军事上林彪是当时共军中头一号战将,其他如罗荣桓、黄克诚、萧华也是共军将领中的佼佼者。中共又大量启用东北人士,张学思(张学良弟弟)、吕正操、万毅等率领的老东北军,返回东北故乡有一定的号召力。东北局的彭真、陈云,后来又加高岗、张闻天等人,更是中共党内的核心人物,连长期居留苏联走国际路线的李立三也回转东北,参加工作。中共对东北下了如此大的赌注,连罗荣桓自己都说:“如果还搞不好,那就该打屁股。”
中共军队干部初入东北,开展工作并不十分顺利。长期以来,日伪统治时代,对于中共在东北的地下游击抗日工作严厉镇压,周保中等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牺牲很大,1942年后被迫退入苏联境内。不同于华北、苏北等地,中共的势力在东北民间并未生根,东北人民当时都只“认同国民党的中央政府,想中央,盼中央”,对于中共不甚了解。中共军队开始并未获得东北人民支持,初到东北,相当艰苦。
中共部队进入东北,苏联红军虽然开了方便之门,没有刻意阻止,但红军对待共军,也并非完全友善的。据黄克诚、罗荣桓等人的回忆,他们的部队初到东北,曾受过红军不少气。苏联借口与国民政府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东北的大城须交到国民党手上,中共部队欲进驻沈阳,也被红军赶了出去。苏联原来答应将日伪留在沈阳的大批武器移交给中共,后来并未实践诺言。不过罗荣桓承认,一些中小城市的日伪武器还是交到了共军手中,“改善了装备,保证了战争初期的需要”。
斯大林对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一向轻视,他曾对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讥称中共为“奶油共产党”。斯大林对中共战后武装夺权的胜算,起初并不看好,当时国军的人数军备远超过共军,又有美国援助,看起来国民党远占优势。斯大林老谋深算,对国共施展的是两面外交,并非完全一边倒向中共,国共相争,斯大林是坐山观虎斗,伺机从中取利。在东北,苏联对中共部队,最初援助是有限度的。
中共抢先进军东北,天时、地利、人和虽然都占了便宜,但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亦不少。
最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解放了东北,占领了东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1]。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
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它的道路是没有的。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
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
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五十九万七千方公里的国土。
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