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腐败的底层》《讨薪的民工》
大官大捞,小官小拿。老扳和民工,欠薪和讨薪。
读新闻:《那些中国底层真实的生活:广州桥底居民们的新年》在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附近,这里是另一个世界。五颜六色的废弃共享单车汇聚在此,装着纸壳、塑料瓶的塑料编织袋堆放在人行道上栽种的树间,靠里的花坛旁走几步就有一套垫子被褥,大推车上堆放着生活用品、凉席和一年四季的衣物。这些是街友们的全部家当。
《欠薪和讨薪》:民工回到工地打工,又遇到欠薪。工地卖力气时薪二十元,有时候会连续干一天一夜。许诚不能拒绝,工钱是一年一结的,走人就拿不到工钱,年尾结钱也不会结清,总要留点,以便拴住工人来年继续干活。他找包工头说了很久,只做半年,从2023年的3月做到8月,但最后只拿到一千,还有三万元至今没有拿到,干活时,他脚被钉子扎穿,包工头也没给他医药费。他们中有来自四川的、广东的,被拖欠一亿工程款,讨要了三四年。工程是在珠海的一个养老院项目。
转载《9个月立案7.7万村官!腐败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作者:子夜呐喊
10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今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通报显示, 今年1至9月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7万人。
这一数字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2023年被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书、村主任达6.1万人,2022年也是6.1万人。再往前则没有公布这个单项数字,而是共同列入到“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这一项。
村支书、村主任是行政村的“一把手”。7.7万是什么概念?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国现有行政村数量不到70万,这意味着仅仅在今年前九个月,平均每9个行政村,就查出了1例原任或现任“一把手”的腐败问题;而在过去两年零九个月时间里,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1!
这个数字一方面展示了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和丰硕成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存在于农村基层的“微腐败”泛滥的程度——正应了很多人的那句话,“把你放到那个位置,你也要贪”。
农村基层腐败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无外乎几种:有的是在农村开发与对外经济合作过程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有的则是直接侵占土地补偿款、惠农补贴、扶贫基金,侵占村村集体资产;还有一些村干部以“乡贤”的面目示人,本身既是村官,又是企业家,背后甚至还是黑恶势力,利用职务便利,大发横财。
与那些动辄贪墨上亿的“大老虎”相比,除非在沿海发达地区,绝大部分腐败村干部的确只能算是“苍蝇”,但是,“大老虎”损害的是地区甚至是国家的整体利益,老百姓并无直接感受,而“苍蝇”们却直接损害的是当地农民的利益,腐败村干部的日常奢靡生活也直接暴露在了村民面前。可以说,村干部是不是腐败了,甚至做了哪些恶行,本村的农民基本是心知肚明。
然而,如此容易被发现的农村基层腐败为什么还是如此泛滥、屡禁不止呢?这就涉及到腐败发生的底层逻辑——农村基层群众民主权利的缺失。
真正的社会主义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应该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产阶级的大民主,两者缺一不可。然而,自从人民公社解散以后,村集体经济名存实亡。一方面是村集体资产占比急剧萎缩,另一方面是村集体资产往往由村委会及村干部执管,村民对于本村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低,也根本谈不上发言权;公共事务的表决往往流于形式,何况还有“乡贤贿选”现象的存在;人民公社时期形成的农村共同体早已不复存在,村民之间变成一盘散沙,只能任由腐败村干部胡作非为。
在以往的很多案例中,个体村民对村干部的检举举报很容易石沉大海,而且事后极易遭致打击报复,因为某些村干部本身就涉及黑恶势力。
而村民想要联合起来向上举报,也需要上级政府的配合。村民联合举报本身就需要一批有公心、有威望的村民不畏个人风险且能够拒绝被“收买”出来牵头,这在“各顾各”的当下是难能可贵的;一旦村干部买通了上级“保护伞”,联合举报最后也不一定有结果,还很容易被当作群体事件处置。
所以,要根治农村基层腐败现象,必须要发展壮大真正的农村集体经济,而且是村民高度参与、真正当家作主的农村集体经济,重新凝聚农村基层的社会共同体,才能对农村基层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和震慑。
近期媒体上有一部分特殊人群在鼓吹《世界无安宁》,世界要末日来临了,太乱了,正在摧毁世界,经济大萧条来了,快把世界推向深渊了,打乱了世界规则了,破坏了世界秩序了等等。而战争,天灾,瘟疫都不是近期发生的。何来如此多的怪论?只怪一个有美国大多数选出来的一个独裁总统川普的施政方针。独裁总统川普的施政方针被这些人描述成一个字《乱》。世界何时不《乱》?人类社会何时停止过这个《乱》?而近期的《乱》,究竟《乱》了谁?
全球化时代,DEI政策,政府招大量员工不作为以及大政府时代,加强无限制造难民又大量吸收移民时,就不《乱》吗?
从俄乌战争中当年的美国伙同北约充当了什么角色?天灾时的山火不《乱》吗?瘟疫新冠病毒时不《乱》吗?以巴战争不《乱》吗?从战争这个角度看:《北约不解散》《世界无安宁》!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大戏就急不可耐地上演了。为了遏制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国家,1949年,在美国的牵头组织下,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12个西方国家签署协议,正式成立了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同盟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经过多轮的扩张,北约现有28或30个成员国,军事实力在全世界强大得到无任何组织或国能敌。回看当时土耳其倚仗着北约成员国的身份,才有豹子胆,于2015年11月击落了俄罗斯的苏-24战机,让普京无可奈何,不敢展开军事报复。
北约是美国牵头创立的,加上美国是全世界第一强国、全球第一大军事强国,几十年来,美国当仁不让地坐着北约“总裁”的宝座,也是这个军事集团的决策者,其他成员国充其量只是“董事会”的成员而已,大事小事都得听“董事长”的。长期以来,美国在北约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特朗普上台后,对这种状况很不满意,一直批评欧洲的北约成员国只愿意享受北约提供的权利与福利,却不愿意承担责任,强烈要求他们提高军费支出,达到军事占GDP2%的标准线。一时曾想退出北约将经费用于美国国内, 可惜没能实现。但美国无利不起早, 付出的一定回报的, 而且是几倍几十倍的回报的。
北约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 尤其是近代美国侵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以及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等军事和准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北约对美国的帮助,由此可见,美国通过北约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并借此确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完全碾压世界各国,不需要再看英法等传统殖民帝国的脸色,这使得美国也将国家目标转向称霸世界,做一个世界警察。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攻打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无论如何都会显得太不要脸。所以美国需要包装自己,让自己显得更加正义。而让自己更加正义的方式,除了成为真正的正义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扭转舆论,颠倒黑白,拉拢更多沆瀣一气者下水,而北约就是沆瀣一气者的俱乐部。事实证明,正是这种所谓的集体行动和集体意志,将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打扮得正大光明,北约成为美国的最好挡箭牌。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存在一天,北约就不可能真正结束。北约的发展已经不止一次地表明:决定北约是否解散的最大因素,不是北约面对的苏联或者俄罗斯,而是躲在背后喊打喊杀的美国。西欧国家出于国土安全考虑需要北约,出于政治独立需要又渴望摆脱北约,但这种矛盾的心理对北约的存亡而言并没有什么卵用。总之,北约有没有对手并不重要,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才是北约能否存在的最大影响因素。
冷战时期世界上有二个对立的军事组织,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另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北约和华约分别代表东西方对立的二大阵营,曾经一时互相对峙势均力敌。有说法西方成立北约是为了对抗苏联为首的华约,实际上事实是北约在1949年4月就成立了,而华约则是在1955年5月才建立的。当时苏联建议北约不要吸收西德,因为二战结束不久,德国是二战的策源地不能再加入任何军事组织。
而北约组织并没有理睬苏联的这一要求,仍然将西德吸收进了北约组织。 北约是在没有华约的条件下建立的,以防御华约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并不是处于守势。无论是工业制造还是经济实力,北约应该就比华约强得多。北约是西方国家军事同盟组织在冷战时期,有用来对抗苏联华约集团的使命,成为美国在欧洲的一个军事存在的重要抓手。
但是在九十年代以后,苏联和东欧阵营国家的相继垮台,使得国际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国家纷纷易帜,华约失去了存在基础,也在同一年里宣布解散。 北约比华约成立得早但依然存在,华约建立得迟却先消失了。如果说北约的建立是为了防御苏联和华约,哪在1991年之后,北约也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北约这个怪物并没有解散,在没有敌对的军事组织的形势下,北约非但不解散,而且还在继续发展新成员,扩大队伍。北约基本上把原来东欧苏联阵营的国家,都吸收进去了,甚至连苏联其中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以及拉脱维亚也都吸收进去了。现在的北约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有28或是30个成员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强军事组织。
今天的北约,和过去的北约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今天的北约,可以称之为“新北约”,新北约的架构是美国几个智库的共同作用下构造的,他们分别是:兰德公司。国防大学国家战略问题研究所。卡托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其中最为出名,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篇文章,是1993年由兰德公司高级分析家,罗纳德·D·阿斯穆斯等三名专家在《外交》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建立一个新北约》,这篇文章就构成了克林顿政府时期制定北约东扩政策的理论基础。
其实从苏联到俄罗斯,倒是希望融合到欧洲,甚至要求加入北约的。1954年3月苏联曾经公开照会,要求加入北约,北约的回答是不现实没有理睬。俄罗斯独立建国后也曾经要求加入北约,但是后来北约认为俄罗斯不符合北约的要求和条件。曾经有报道2000年在克林顿访问俄罗斯时,普京也提出了加入北约的问题,克林顿回答说当然可以。2001年俄罗斯与北约建立了合作伙伴机制,当时有人认为下一步就是俄罗斯加入北约了。但是克林顿的回答吓坏了北约其它成员,俄罗斯是欧洲一些国家历史上的宿敌,尤其是俄罗斯的很多欧洲邻国。
俄罗斯不能加入北约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有庞大的武器库,加入了北约的俄罗斯不会是小伙伴,在山寨里的地位不是晁盖也是宋江,北约安不下这尊佛。所以北约继续东扩,实行的是弱俄方针,就是不吸收俄罗斯。由此北约在美国的带领下,与俄罗斯的利益多方面发生冲突,普京面对美国北约遏制打压,索性出手反击,美国北约一时倒也无奈。资本主义之间互相争斗世界不得安宁。
从华约解散以来,北约越来越胆大妄为。已经不是一个区域性组织,跟着美国军事干预别国很多。从轰炸南斯拉夫到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轰炸利比亚等等。随着美国到处的插手,北约成为了美国的打手和工具。从目前的世界局势来看,世界上根本不需要北约这个军事组织,早就应该解散了。但是从美国的世界霸权意识来看,北约非但不能解散,还要发挥更多的作用。美国甚至一个北约还不够,还一直图谋在亚洲地区建立一个小北约。
其实北约似乎早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北约从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为堵截共产主义阵营而设计的。而随着1990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的陆续发生,共产主义阵营早已灰飞烟灭,继承苏联大部分政治遗产的俄罗斯,虽然国土面积仍然是世界第一,但综合国力早已大不如前,已经彻底掉出了超级大国行列,沦为二流强国。所以,作为针对共产主义阵营的北约,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理应随着苏联解体成为历史。
但现实情况是,虽然前苏联己解体, 现在的俄罗斯又半死不活,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丝毫不会放过俄罗斯。不仅如此,北约还在积极地不断地东扩,将昔日作为苏联卫星国的东欧小国拉进北约阵营,向昔日苏联的加盟国抛去了橄榄枝。这使得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急剧压缩,发展势头得到了更加丧心病狂的遏制。按理说这样的俄罗斯已经不需要北约这样靠气势取胜的国际组织来群殴,以美国的国力,搞定俄罗斯完全不在话下。但美国却坚持将围堵俄罗斯的功劳分给大家,绝不吃独食,其"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是感动了全世界。
但细想一下, 看看如今的全世界各国, 经两年多的新冠病毒的侵略之下, 近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国内民怨高潮通货澎涨物资短缺等等不来一场战争无法维持下去了。所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鼓噪支持乌克兰对抗资本主义的俄罗斯。可以说形成资本主义之间的战争条件己成熟。如果互相之间再不断煽风点火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农民工:《打工的收入不稳定,以至于自己没有留下积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2023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农民工平均年龄42.3岁,比上年提高0.6岁。男性占63.4%,女性占36.6%。
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7.0%,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41—50岁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3.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9.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约有8632.1万人。
专家指出,在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出生,并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外出务工的人群,在学术界被称为“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是生计型农民工,外出务工是为解决家庭生计问题。目前,“第一代农民工”的年龄都超过50岁,很多仍在打工。
再过10年,这8600余万农民工都将迈过60岁,成为超龄农民工。随着年龄增长务工受限,他们的晚年生活和养老问题值得关注。
转载《第一代农民工己经迎来晚年》:打工23年,孤身回乡寄居洞穴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于 2023-05-14
作为中国“第一代农民工”,62岁的冯必全在外打工20余年,如今孑然一身回到老家。家里老屋早已垮塌,他也从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男子变成逐渐衰老的6旬老人。因身无分文,只得寄居洞穴……
实际上,步入晚年的“第一代农民工”已然成为一个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亿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9.2%,约有8632.1万人。这也意味着,再过10年,这8600余万农民工,都将迈过60岁这个坎,进入晚年岁月。他们的晚年生活及养老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观察……
在外打工23年
孑然一身回乡
1961年,冯必全出生在四川合江县焦滩乡小岩村,他在这里长大、打工、结婚、生子。后来,为了生计,年近40岁的他携妻儿出门打工,此后20多年里很少回家,他是典型的中国“第一代农民工”中的一员。
如今,在外打工23年,已年届62岁的他孑然一身地回到合江家乡时,生养他的老家已变成神臂城镇上大村,不再是当年的名字。而对于新的村子名字,他至今都记不熟。
冯必全是个石匠,家里兄弟姊妹多,他直到35岁才娶到媳妇。冯必全的媳妇肖某芬比他小13岁,今年才49岁。据当地村民介绍,婚后两人生了一个儿子。
冯必全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忆,当初家里分家时他只分到一间土房。后来在其他石匠同行帮助下,用条石垒墙建了一栋拥有3间正屋的瓦房。但由于经济条件困难,当时连水泥砂浆都没有,墙壁由条石直接重叠垒砌而成,最顶上的石头摇摇欲坠。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窘境,冯必全带着妻子肖某芬和两三岁的儿子,一起外出到广东河源县打工。其堂兄弟冯必勇在河源县古竹镇乡下农村包工建房,冯必全干打地基的活。冯必勇在河源县古竹镇做了上门女婿,其岳父将一间偏房借给冯必全居住。“他们到了河源一年左右,肖某芬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冯必勇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靠天吃饭,天气好就有活,下雨就耍。”冯必全说,打工的收入不稳定,以至于自己没有留下积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据冯必勇回忆,冯必全属于手艺比较粗的“毛石匠”,做不了精细的活,因此其石匠手艺逐渐没多大用处了。
“20多年前,河源农村修房子基本不用石头做地基,而是用混凝土,因此他实际上只能干小工。”冯必勇说,现在冯必全更难找到活了。后来,冯必勇在广东河源县当地成家,融入了当地社会。但有家有室的冯必全反而成了光棍,与当地人格格不入。
“我们做泥水匠的也只能进工地,冯必全也只能到工地干活。但工地管理很规范,对年龄有要求,满了60岁就没工地要了。”冯必勇说,从3年前开始,冯必全就几乎没有正常上过班,靠着在河源打工的亲友们接济,勉强维持生活。
2022年农民工平均年龄42.3岁
50岁以上达8600万人
“第一代农民工”将迎来晚年
2023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农民工平均年龄42.3岁,比上年提高0.6岁。男性占63.4%,女性占36.6%。
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7.0%,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41—50岁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3.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9.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约有8632.1万人。
专家指出,在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出生,并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外出务工的人群,在学术界被称为“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是生计型农民工,外出务工是为解决家庭生计问题。目前,“第一代农民工”的年龄都超过50岁,很多仍在打工。
再过10年,这8600余万农民工都将迈过60岁,成为超龄农民工。随着年龄增长务工受限,他们的晚年生活和养老问题值得关注。
再读新闻:《大厂“反内卷”:从“996”到“强制下班”》文章来源: 金融界 于 2025-03-09:的文中说:《三重压力倒逼管理革命》:
一重压力:2024年底生效的《欧盟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规定,任何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不得进入欧盟市场,而“超长加班”可能被视作强迫劳动。作为出口大户,大疆、海尔、美的等企业不得不调整工作制度,以符合欧盟法规要求,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欧盟市场。
二重压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写入文件,市场监管总局2月召集阿里、隆基等7大行业龙头座谈,剑指恶性加班、低价倾销等扭曲市场行为。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企业开始反思加班文化的合理性,积极探索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三重压力:随着社会对加班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不断加深,员工们越来越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愿再为加班牺牲健康和个人时间。社交媒体上“反内卷”成为热门话题,年轻一代员工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追求高效工作,拒绝无效加班。这种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企业调整管理策略,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文中又说:从“996”到“强制下班”,这不仅是工作时间的变化,更是职场文化的一次深刻变革。大厂们以身作则,撕开了“996合理”的裂缝,为打工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的职场,应更加注重结果导向,用智能工具替代重复劳动,让员工在高效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实现“上班像下班一样快乐”。
《上班像下班一样快乐》?《上班像下班一样快乐》吗?每月工资提高了吗?沒有讲。每个打工人的工作能稳定吗?沒有讲。到了35岁以上会被辞退吗?沒有讲。
只是在国际,政府,打工人的三重压力下,从形式上采取:
1,“不准加班”运动,要求员工晚上9点必须下班。在深圳总部,每到晚上9点,主管和HR分三轮“赶人”,甚至会巡楼检查,确保员工准时下班。上海区域更是直接,办公楼到晚上9点准时关灯,从物理上消灭加班的可能。以往部门核心研发人员常常工作到晚上11点、12点,如今9点10分左右,整层楼100多人便全部撤离。
2,实行双休,周六不准来公司,食堂也不提供饭食。特殊情况需要加班的,必须提前一周审批,且工作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天。这一举措旨在避免因加班问题导致产品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同时提升管理效能,追求员工工作生活平衡,塑造尊重员工权益的良好企业形象。
3,向中国境内员工提出简化工作方式的六大要求:禁止使用PPT进行内部沟通(除特殊情况外)、严禁下班开会及形式主义加班、减少微信群交流、杜绝代写材料及手工报表、禁止内部送礼。这些措施旨在直面企业内部沟通的复杂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只是为了公司产品出口外国能被接受,是让打工人《上班像下班一样快乐》吗?
这批打工人不知算是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还是第三代农民工的子女?总之,再过三十年后,也是如同《第一代农民工》一样己经迎来晚年了。
新闻:《他们去年投票给特朗普,现在却被解雇了》中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他的盟友、亿万富翁马斯克正寻求改革美国联邦政府,他们在过去一个多月里解雇了成千上万名美国政府雇员,试图缩小美国政府的规模。
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9日发文称,特朗普的裁员计划波及了美国联邦政府内部一些共和党支持者,许多在美国大选中投票给特朗普的政府雇员也遭到解雇。“他们在2024年为特朗普投票,却在几个月后被他的政府裁掉。”
被选上总统有谁能满足每个选民?《小政府》不是很好吗?
文中又说:迈克尔·格劳纳德(Michael Graugnard)在去年年末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工作,成为美国农业部法律顾问。但仅仅三个月后,他和数千名联邦雇员一起遭到解雇。格劳纳德对CNN表示,这令他感到意外,因为他的上级曾向他保证,这份工作是“安全的”。
格劳纳德最近才带着怀孕的妻子和蹒跚学步的孩子搬到了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他坦言:“我的生活被摧毁了。我本以为我这辈子都会从事这份工作。”
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格劳纳德投票支持特朗普,他认为特朗普是改善美国经济的最佳人选。格劳纳德表示,虽然他支持改革美国政府,但他“没有投票支持以现在的方式实施”,“我充满信心地投票,希望看到技术主导、高效、理性的改革,但事与愿违。”
《这份工作是“安全的”》?《我本以为我这辈子都会从事这份工作。》?只有毛泽东时代的《工人阶级做到了》。
《理性的改革》?什么叫“理性“?如何做到“理性“?如何能做得到人人平等?人人受益?只能以《大多数人》和《少数人》之区别。拿《少数人》之中的个例来说事,这就是《立场》问题了。是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这就是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阶层,又是不同的个人所反映的利益冲突了。各自都为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说事,而作为一个《总统》《领导》如何制定有利于谁的政策时,是有其《独裁》性的。所以,不管是一人一票选的,还是家属式的皇帝,又或是打江山的,又或是被指定的头头们不管叫《总统》也好,《领导》也罢,上台执政后都是《独我者》。指望这些头头们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上帝也做不到,撤旦就反上帝。撤旦是《圣经》中的堕落天使,基督教指魔鬼的名字。据称原为上帝所造的天使之一,因出于狂妄,企图篡夺独一上帝之位而堕落成为魔鬼。但仍具有超人的本领对抗上帝,并引诱人抛弃生命与救赎之路而走向毁灭。基督教认为,魔鬼终将于世界末日审判中被投入火湖受永罚。但在《旧约·约伯记》中,撒旦却是众天使之一,奉上帝之命考验约伯,并不与上帝为敌。《圣经》中所描绘的恶魔和堕天使,大部分都是由一些《圣经》上的语句推断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