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流浪汉妓女吸毒者会去迎财神吗
流浪汉妓女吸毒者会去迎财神吗?会迎来财神吗?中国几千年以来,帝皇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孔孟之道取乐的妓女文化,迎财神文化,各种封建迷信,信神弄鬼,大师污婆等各路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忽悠愚弄百姓的丑陋文化,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不但传承,更是发展致盛世。仅仅在文革十年之间清静过。来吧!人人迎财神,个个能发财,祝中国人人都是亿万富霸千万土豪百万恶霸十万黑道的盛世时代。祝永远兴旺发达成Al强国,称覇世界。
每年大年初五,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五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活动就是“迎财神”。“大家都知道“中的“大家“是指哪些人?“习俗“是哪些人的习俗?
烟花爆竹在增添节日气氛的同时,却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噪音污染,还有可能危害到生命安全。所以小编在此建议大家改放电子鞭炮。
新闻:《大年初五迎财神,上海城隍庙人气旺》今日是农历正月初五,民间素有“迎财神”的习俗。昨夜今晨上海城隍庙内人头攒动,市民游客纷纷来到财神殿祈福迎财神,祈愿新的一年财运亨通、事业兴旺。
新闻:《凌晨3点已人山人海!杭州市民: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在这》
文章来源: 潇湘晨报 于 2025-02-02
今天是正月初五,财神日。凌晨3点已人山人海!杭州市民: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在这。零点一到,你的朋友圈里,是不是都在发财神图迎财神?同时,今天还有登高迎财神的习俗。杭州人“迎财神”必去的天下第一财神庙——灵顺寺,又迎来了一波客流高峰。2月1日晚上11点多,北高峰索道售票口,有人已经到了。有网友爆料:凌晨3点,排队现场已经人山人海。晚上11点就排队了。下雨也挡不住“迎财神”的脚步。
新闻:《大年初五“迎财神”的习俗与意义》每年大年初五,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五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活动就是“迎财神”。“大家都知道“中的“大家“是指哪些人?“习俗“是哪些人的习俗?
接财神
接财神这种事,人人都起劲。普通人家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或者初五的清晨,要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但烟花爆竹在增添节日气氛的同时,却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噪音污染,还有可能危害到生命安全。所以小编在此建议大家改放电子鞭炮。
各个店铺闻鸡鸣即起,开始接神,放鞭鸣炮,在招幌上挂红布,庆祝开市大吉,共喝财神酒。那声势比年初一零点的时候还厉害。
知习俗一送穷
“送穷神”也叫“送五穷”“送穷土”,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打扫卫生、放鞭炮,把“晦气”“穷气”等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从家中送走,让它们越远越好。
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二开市
按照老北京春节习惯,从大年初一开始,各大小店铺都要关门了,直到正月初五才开始营业。为何选在初五这天呢?据说主要是因为初五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选择这一天开始吉利,预示着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三吃饺子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剁饺子馅时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
正月初五迎财神,恭祝您财源广进,富贵满堂!过好破五这一天很重要,财源滚滚来!数钱数到手抽筋!从此,好运、财运和福运永远伴随你左右!
清末民初的洋卖办。抗日时的伪军。改革开放后的洋奴才。都是黄小人与黄小人之间的你死我活。洋人们在旁边笑。如同外国干扰法。
新闻:《以华制中?“二代华人”致信川普 被白宫团队邀请会面》
文章来源: Next Apple 于 2025-02-05
中国新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号称以低成本、高效能与全开源的特点,对美国擘划的AI霸业造成震撼。美国AI产业群起应战,其中战力最强、口条最佳的就是年仅28岁的“二代华人”Scale AI创办人兼执行长汪滔(Alexandr Wang)。日前,他自费在华盛顿邮报刊登“给总统川普的公开信”,强调美国必须赢得AI“战争”后,被白宫团队邀请会面,商讨应对中国DeepSeek威胁。
美媒报导,美国Scale AI执行长汪滔今、明两天与国会议员及川普政府官员会晤,讨论中国AI模型对美威胁。汪滔2022年成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翁,1月受访曾说DeepSeek可能取得大量受管制芯片,使他跃上全球头条。
中央社报导,人工智能(AI)公司OpenAI执行长阿特曼(Sam Altman)上周才刚来华府向行政及立法部门展示最新模型。美国新闻网站Axios今天引述消息人士报导,Scale AI创办人兼执行长汪滔今、明两天也将与议员及政府官员会晤。
汪滔1月受访时表示,中国新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应握有5万颗辉达H100芯片以开发模型,购买这些芯片需要的资金远高于DeepSeek对外宣称的558万美元(约新台币1.83亿元)。
汪滔说,这些芯片都是被禁止向中国出口的元件,这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此外,DeepSeek拥有的这类芯片数量,更可能超出外界预期。
Scale AI为私人企业和政府提供AI服务,最近在华盛顿邮报刊登“给总统川普的公开信”,强调美国必须赢得AI战争。其创办人汪滔从麻省理工学院(MIT)休学后,2016年在旧金山共同成立Scale AI。
汪滔与中国无人机大厂大疆创办人汪滔同名同姓,不过发迹过程截然不同。英文名字为Alexandr Wang的汪滔,出生于1997年,24岁时就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2023年入“时代杂志”(TIME)百大AI人物之列。
“时代杂志”报导,汪滔是第二代中国移民,2018年去了趟中国后,开始大谈中国AI野心所带来的威胁,并和与他有着同样急迫感的美国官员接触。
汪滔的双亲都是物理学家,曾在新墨西哥州洛萨拉摩斯国家实验所(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工作。
这座实验所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也是最初研发核武的地点,研究与工作人员破万,领域涵盖国家安全、核能、外太空、再生能源、医药、奈米科技和超级电脑。
“时代杂志”指出,汪滔的成长背景给他灌输了这样的信念:“突破性科技实际上是国家安全的真正关键”。他说,“我非常清楚拥有这些科技来吓阻对手有多重要。”
汪滔曾闭门向国会议员简报AI发展,及出席国会听证会,并与国防部签订合约。他来华府的时机,正值DeepSeek疑似“弯道超车”,拉响美国政府警报,也引发出口管制出现漏洞的疑虑。
美国2022年9月禁止向中国和香港出口辉达(Nvidia)A100和更强大的H100芯片。辉达之后为中国市场特别开发处理速度较慢的A800及H800芯片,但2023年10月也被禁止出口。
日前社群媒体X传出美国国务院、台积电及辉达合作围堵芯片出口漏洞,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昨天以电子邮件回复中央社相关询问时表示,对此没有评论。
2023年3月,特鲁多任命前总督约翰斯顿审查外国干涉事宜。5月23日,前总督报告指出:不需要对外国干涉加拿大选举的指控进行公开调查,但举行公开听证会是必要的。他批评《环球新闻》针对华裔国会议员董晗鹏的错误报道,并且表示,没有证据证实来自中国的资金在2019年联邦大选中送达特定候选人。约翰斯顿提议反对党党领们在按照国会要求签署保密协议后亲自阅读证据,但是遭到了拒绝。在政治斗争与揭示真相之间,官员们显然选择了前者——他们没有兴趣去阅读CISI的有关“证据”,宁愿在完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所谓的“报道”来做出政治判断。
2023年9月,魁省法官霍格被联邦政府任命,组织关于外国干涉的公开调查。2024年5月发布了初期报告,“在最近两次联邦大选期间,确实发生了外国干预行为,但这些行为并未破坏我们选举系统的完整性。我们的选举系统依然稳健。选民能够投票,他们的选票也得到了妥善记录和统计,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这方面存在干预。同样,外国干预也没有影响最近两次选举中哪个政党组建了政府。然而,发生的干预行为给我们的选举过程蒙上了阴影,并对投票前的过程产生了影响。”
蛇年春节来临之际,霍格法官的最终报告如期而至。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议会中有叛徒与外国密谋;没有证据表明外国干涉影响到了议会席位;没有证据表明外国干涉影响到了加拿大立法。霍格法官更明确指出,当初媒体对董涵鹏的指责也缺乏证据。吵了几年的外国干涉调查终于要落下帷幕。
捕风捉影的指控充斥着相关的媒体报道中,不胜枚举。
在非黑即白的思路下,随意将某人与外国干涉相联系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时间,各种指责与爆料不断。
新闻:《加拿大联邦大选要来了,我们如何看待“外国干涉”?》
发布:2025年02月05日 08:57
来源:来稿 作者:王立
联邦大选临近了,社区中有关外国干涉(FI)与外国干涉法(C-70)的讨论再度热闹起来。
有待完善的C-70
先从C-70说起。这部法律于2024年6月份几乎在上下两院全票通过。因此,这部法律不是任何一个政党单独提出或者通过的,而是加拿大政界的合力。
目前来看,C-70可能存在的漏洞是什么呢?借用胡元豹参议员写给外国干涉调查委员会的公开报告中的陈述:
“根据C-70法案的相关条款,外国影响透明度登记要求,任何与外国实体‘有联系’的人,如果参与与加拿大政治或政府相关的活动,就必须进行登记。而所谓‘有联系’的判断标准,很可能会倾向于基于个人观点,而不是对‘与外国实体有联系’这一概念进行一致且有意义的定义。
如果这种登记只是对加拿大人施加的一项繁琐要求,即使其广泛的定义可能涵盖许多人,也还算可以忍受。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许多价值存疑的官僚式填表工作。然而,更严重的风险在于,那些真诚地认为自己与外国实体没有联系的加拿大人,可能因为未进行登记而触犯C-70法案第2部分,从而面临起诉,其中包括因‘在加拿大行使民主权利’而被控罪。这类罪行的最高刑罚是终身监禁。”
在一个法治的国家,完善的法律至关重要。联邦大选将至,衷心希望联邦大选的候选人们对此有清晰认识,以便在当选后能够尽快完善C-70。——这个认识应该与党派的左中右无关,而是基本常识——管理外国干涉的法案不完善,连什么情况是外国干涉都搞不清,怎么能抵御真正的外国干涉呢?那样则很容易发生指鹿为马的诬告或者是令真正的外国干涉招摇过市、成为漏网之鱼。
有待辨析的主流新闻报道
加拿大这样的法治国家,为何上下两院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三读,推出如此不完备的法案呢? 个中缘由可以借用胡元豹参议员报告中对外国干涉调查的概述来推测一二:
“自2019年联邦选举首次出现外国干涉(FI)传闻以来,到2024年底报告发布的这段时间,关于外国干涉的信息不断被泄露或公开,激起了广泛的猜测。同时,围绕外国干涉的讨论在加拿大已高度政治化,党派人士通过选择性解读和自我服务的方式利用所谓‘证据’谋取政治利益。”
其实,“外国干涉”说法的形成与壮大不仅仅是政界合力,更与英文媒体中一些长期的、毫无理由的对华社的指责分不开。
例如,2020年4月30日,Global News的头条新闻是时任调查记者的Sam Cooper写的“所有的海外华人是武士”的新闻。这篇报道传达出的信息是“全球疫情爆发前,海外华人给中国捐助PPE是受中共统战部指使”;“五千万海外华人都有可能受到中共的操控而成为间谍”。其后,Cooper接连推出此类“揭秘”类报道。如,2022年4月,Sam Cooper在其报道中将温哥华西区两位从中国大陆来的女士的被枪杀归因于她们为中共工作,还将加拿大泉州同乡会说成有百位人士与中共有染。这些报道发布后,受到污名的组织和不愿意忍受此种污名化的社区民众与媒体联系、抗议,遗憾的是媒体丝毫不为所动。在“新闻自由”的保护下,Cooper的“揭秘”一路狂飙,2024年9月发布了揭秘前RCMP警员“通共”的文章,“证据”竟然取自2015年的一部周润发的香港电影《澳门风云2》——这位前警员在电影中出演了一个配角,影片的镜头被截取作为“证据”。
尽管细究起来荒诞不经,但是主流新闻这类“扣帽子”的信息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极大的作用。2022年1月,根据星岛综合报道,加拿大边境局的内部文件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无规律、但也最活跃的情报部门。任何华人,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人,从学生到行政总裁,都是潜在的情报资产。”
有待查考的模糊“证据”
在舆论风暴中,与中国(PRC)相关的活动、人员越来越受到怀疑。甚至发展到中国驻温哥华使领馆人员参加华裔社团活动时,许多人避免与他们合影。因为与某人合影也成了不安全隐患。
捕风捉影的指控充斥着相关的媒体报道中,不胜枚举。最典型的应该算温哥华和魁北克的“中国警察局驻外办事处”案件。只是由于西班牙一个人权组织查到了中国国内的新闻报道——疫情期间,为了方便不能及时回中国的侨民在居住地更换中国的驾照,温州市警察局在温哥华设立了办事处。这个西班牙人权组织发布相关信息几天后,位于列治文的加拿大温州同乡会就成了被RCMP调查的对象——温州同乡会内被怀疑设立了温州市警察局的办事处。尽管如此子虚乌有,但警察敲门、新闻报道等等,令温州同乡会遭受到巨大的名誉损失,主要负责人很受影响。他们聘用律师鸣怨,却毫无进展,因为警局总是说案件调查中。魁省的两家华裔成立的移民安置机构由于被怀疑设立“中国警察局的办事处”,运营也受到严重影响,一度濒临破产。同样,警局尚未展示任何证据。如今,那个西班牙人权组织的网站上已经查不到这份报告。但不幸的是,关于中国警察局在加拿大设立办事处的信息已经广为流传,新闻仍在不断提及,似乎成了定论。
2022年秋冬到2023年夏,加拿大从东到西刮起了“外国干涉选举风”。国会议员董涵鹏、安省省议员柯文彬、万锦市副市长陈国治等纷纷都被某些新闻归入受中国政府干预才上位。尽管董涵鹏、柯文彬、陈国治均提出诉讼,2024年6月20日的CBC发布“法官发现没有文件支持《环球新闻》关于董涵鹏指控”的报道,但是坏的影响已经形成。许多民众对“外国干涉”形成了定势思维。
在非黑即白的思路下,随意将某人与外国干涉相联系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时间,各种指责与爆料不断。高贵林港的市长,尽管在上一次选举中无候选人而顺位当选,也站出来说自己受到了中国的负面干涉。温哥华市长沈观健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直接被记者问,他是否受了中国支持才选上的。沈观健的回复是:“如果我是白人男子,我们就没有这样的对话”。省议员马博文在社交媒体上被指责受中共支持时,她干脆说自己是台湾人。确实如此,马博文的父母来自台湾,她生于加拿大,据说中文名字还是竞选时根据英文名取的。
凡此种种,归结为一点就是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的不信任。这样的怀疑撕裂社会,割裂社区。借用网红漫画《蝉女》中的一句话,“当你想测试一块玻璃的硬度时,这块玻璃注定要碎。换句话说,怀疑一旦产生,罪名就已经成立。”
有待慎重对待的“外国干涉”
2023年3月,特鲁多任命前总督约翰斯顿审查外国干涉事宜。5月23日,前总督报告指出:不需要对外国干涉加拿大选举的指控进行公开调查,但举行公开听证会是必要的。他批评《环球新闻》针对华裔国会议员董晗鹏的错误报道,并且表示,没有证据证实来自中国的资金在2019年联邦大选中送达特定候选人。约翰斯顿提议反对党党领们在按照国会要求签署保密协议后亲自阅读证据,但是遭到了拒绝。在政治斗争与揭示真相之间,官员们显然选择了前者——他们没有兴趣去阅读CISI的有关“证据”,宁愿在完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所谓的“报道”来做出政治判断。
2023年9月,魁省法官霍格被联邦政府任命,组织关于外国干涉的公开调查。2024年5月发布了初期报告,“在最近两次联邦大选期间,确实发生了外国干预行为,但这些行为并未破坏我们选举系统的完整性。我们的选举系统依然稳健。选民能够投票,他们的选票也得到了妥善记录和统计,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这方面存在干预。同样,外国干预也没有影响最近两次选举中哪个政党组建了政府。然而,发生的干预行为给我们的选举过程蒙上了阴影,并对投票前的过程产生了影响。”
蛇年春节来临之际,霍格法官的最终报告如期而至。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议会中有叛徒与外国密谋;没有证据表明外国干涉影响到了议会席位;没有证据表明外国干涉影响到了加拿大立法。霍格法官更明确指出,当初媒体对董涵鹏的指责也缺乏证据。吵了几年的外国干涉调查终于要落下帷幕。
希望无论媒体人还是吃瓜群众,以后再指控他人时,能找找切实的证据、尊重事实,而非仅依靠自己的猜测。
加拿大的司法制度不认可“怀疑”。然而事实上,外国干涉委员会网站上发布的“证据”报告中,充斥着“怀疑”、“我听说”,甚至还有基于错误的翻译产生的被干涉论断。这些信息如果不被梳理出来,将会继续破坏加拿大的民主政治。正如胡元豹参议员的报告中所说:“如果不对毫无根据的指控做出回应,未来解决真正的外国干涉问题将会更加困难,因为这些虚假指控分散了注意力并导致公众信任的丧失。”
希望加拿大政府在处理外国干涉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以避免对华裔社区造成不必要的怀疑:“如果我们的安全和情报机构认为,加拿大境内的中文社交媒体帖子可能构成选举期间的虚假信息,那么为何不以相同标准对待英语或法语社交媒体上数量更多的可疑内容?如果对与中国外交官有互动的华裔加拿大政治人物进行监控,为何对与其他国家外交官互动的政治人物没有采取类似的措施?”
在即将到来的加拿大联邦大选及未来数年的新政府执政中,希望政界对待外国干涉的态度是:既不能掉以轻心,又不要草木皆兵;让真正的干涉去登记、受到有效管理,解除对沉默的大多数的怀疑、胁迫表态。在新的更加紧迫的国际关系中,要避免麦卡锡主义在加拿大重蹈覆辙。
新闻:《川普向乌克兰收保护费?要“数兆美元稀土”换援助》
新闻:《特朗普特使:美盼乌克兰年底前举行大选!泽连斯基不听话或被抛弃》特朗普近日表示,正在拟定让俄乌达成协议的方式,不过没有透露细节,也没有表示何时会公布计划。但特朗普特使和其他美国官员要求,“乌克兰在与俄罗斯实现临时停火后立刻重新举行总统选举,以作为第一阶段休战的必要部分,因为只有合法的乌克兰政府才能与俄罗斯签署正式的和平协议。”言外之意是泽连斯基政府已经不合法了。
特朗普的乌克兰特使凯洛格1日表示,“无论停战与否,美国希望乌克兰年底前举行总统和国会大选。大多数民主国家在战争时期都会举行选举。我认为这样做很重要,我认为这对民主有好处。这就是稳固民主的魅力所在,因为不止一个人可以参选。”
另外,美国新闻台FOX前主持人卡尔森在接受英媒采访时表示,泽连斯基是一个独裁者,不仅取消了乌克兰的所有选举活动。还不让俄族群说自己的母语。
根据乌克兰法律,如果没有发生战争,乌克兰应于2024年4月举行总统大选,泽连斯基任期2024年5月就到期,这一点也被俄罗斯方面所看重。
新闻:《美国“颜色革命总部”被特朗普裁了 各国NGO或断粮》
文章来源: 卢克文工作室 于 2025-02-04
2025年2月3日,埃隆·马斯克发帖称,总统同意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就在同一天,川宝任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为国际开发署的代理署长。
这意味着,“美国国际开发署”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已不复存在,这是个爆炸性的举动,因为“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各国NGO的最大金主,是“颜色革命”的中枢。
一旦它被削弱,大量的NGO可能会断粮。
美国“颜色革命总部”被特朗普裁了 各国NGO或断粮
其实早在1月27日,国际开发署的官方网站就被发现打不开,社交媒体账号也注销了。
又过了两天,裁员开始。
“国际开发署”有一万名正式雇员,其中3000人左右在本土总部,7000多人在海外。在本土总部的3000人里,至少有600名中高级人员被解雇。
未被解雇的,也不能再进入办公场地,有些人试图回去取物品,却发现总部大楼进不去。
在海外的七千多人同样不能幸免,许多人发现自己办公用的手机和电脑,突然无法使用,邮箱也没法访问了,显然是被取消权限了。
如此一来,“国际开发署”便陷入了瘫痪,而主导这次行动的是“政府效率部”(DOGE)。“国际开发署”也成了川宝上台后,第一个被降本增效的机构。
问题来了,川宝和马斯克,为什么要把“国际开发署”作为首个目标呢?
2024年,“国际开发署”的预算高达500亿美元,只有一万人左右的雇员,作为对比,美国司法部的预算不到300亿美元,雇员11.3万。
拜登的四年里,“国际开发署”总计获得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金,是十分庞大的数字。我们知道,马斯克提出了“四年节省两万亿美元”的目标。
理论上,只要把“国际开发署”砍掉,就能完成10%的额度,很有诱惑力。而且,“国际开发署”在职能上没有多么不可替代。
教育部、农业部、财政部这种传统机构,很多职能是社会所必需的。贸然砍一刀下去,容易造成社会混乱,不得不谨慎一些。
而“国际开发署”的职能是对外援助,砍掉对社会的影响很小,是个软柿子,何况在孤立主义日益成为美国社会主流的今天,很多人早就不想对外援助了。
“国际开发署”的意识形态,也与MAGA严重冲突。
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开发署”,明面上的工作是对外援助,实际干的却是颜色革命的勾当,比如对华援助项目,“国际开发署”在官网上写得清清楚楚,主要援助西藏。
只能说,懂的都懂。许多NGO的背后大老板,都是“国际开发署”。
2023年,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总计高达720亿美元,其中超过500亿美元是通过“国际开发署”发放的,比传说中的16亿美元要多得多。
这种机构,意识形态上肯定是严重偏民主党的,川宝就多次说过,“(该机构)一直由一群激进的疯子掌管,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
一刀下去,痛的是民主党。
美国联邦机构有三种:内阁部门、总统办公室下属部门和独立机构。
“国际开发署”就属于独立机构,是国会依据相应法律设立的,既不属于内阁部门,也不属于总统办公室部门,尽管总统有管辖权,但无权撤销机构。
想撤销机构要经过国会,相当麻烦。所以我们看到,川宝处理得很聪明,他利用总统的管辖权,任命卢比奥为“国际开发署”的代理署长。
这等于让国务院成为“国际开发署”的上级,再以机构合并的名义进行降本增效,这样就不违法。
并入国务院后,“国际开发署”的预算会被大幅削减,很难再有500亿美元那么多,原因也很简单,国务院的2024年总预算才不到700亿美元。
你一个下属机构敢要500亿美元,想什么呢?
值得注意的是,卢比奥在成为代理署长后,很快宣布将管理“国际开发署”的权力,委托给彼得·马洛克。
彼得·马洛克是谁呢?
我们知道,自从“弗洛伊德事件”后,削减警察数量和经费,就成了民主党的主张。与之相反的是,共和党主张增加警察数量和经费。
在许多地方,双方对立的趋势日益明显,得州的达拉斯市也不例外。
作为MAGA派,彼得·马洛克成立了一个NGO--“达拉斯英雄”,推动修改达拉斯市的城市宪章,要求增加900名警察,并提高警察和消防员的工资。
得州虽然整体偏红,但奥斯汀、休斯顿、达拉斯这些大城市却是偏蓝的,想获胜并不容易,彼得·马洛克进行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不断深入基层拉票。
彼得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去年11月的公投中,“达拉斯英雄”提出的各种条款获得通过,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他,由此一战成名,进入川宝的视线。
彼得·马洛克在国防部、商务部和“国际开发署”工作过多年,体制内经验丰富,川宝尤其看重他在“国际开发署”的工作经历。
川宝就职后,马洛克被任命为国务院对外援助办公室高级主任,川宝上任第一天签署的“停止对外援助90天”行政令,就是马洛克的主意。
在马洛克崭露头角后,民主党一通挖呀挖呀挖,意外挖到了一个事情:彼得·马洛克和妻子梅里特·马洛克,都参加过“占领国会山”,俩人是个铁MAGA。
只是当时他们没名气,故而无人注意。
让一个忠诚度拉满,且熟悉体制内运作的铁MAGA管理“国际开发署”,可想而知,大幅度的降本增效要来临了,被整废也不是不可能。
在国会山现场的彼得·马洛克和梅里特·马洛克
未来四年,“国际开发署”哪怕侥幸存活,其作用也会被严重削弱,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部分。
先说短期影响,主要在于俄乌战局。
根据《基辅独立报》的统计,自2022年2月24日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为乌克兰提供的各种援助,约合376亿美元,而美国近三年来,合计援助乌克兰约18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国际开发署的援助,占美国对乌总援助的五分之一左右,现阶段乌克兰的各种资源已很紧张,再减少五分之一,乌军的战场颓势将更明显。
难怪国际开发署瘫痪后,乌克兰上上下下无比焦急,泽连斯基还亲自喊话,希望对乌援助可以获得豁免,不过川宝明显懒得理,卢比奥发布的“豁免令”里,并没有乌克兰。
至于长期影响,则是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的能力,将面临严重衰退。
美国发起颜色革命有一套流程,而流程的核心就是“国际开发署”这个指挥中枢,它负责花巨款资助各国NGO,培养各种带路党。
很多颜色革命的基础工作,也是“国际开发署”负责的。
比如在资助项目上,“国际开发署”更偏向社会议题,而不是政治,通过环保、教育、文化、动保等议题,悄然推动不同群体间的对立。
政治对立的基础,一定是社会群体的对立。
等积累了足够的不满,时机成熟,国家民主基金会等机构再下场,它们的资助项目更偏向政治议题,颜色革命进入冲刺阶段。
在这套流程里,“国际开发署”是主力输出,其他机构打辅助。失去了输出,辅助再强也没意义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四年后民主党回来,再重建“国际开发署”不就得了?
话虽如此,但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很难的,就像生意场上的客户,四年不合作,后面再想重新合作,会困难重重。
任何机构、国家和组织,都是破坏容易建立难,“国际开发署”亦不例外。四年时间,足以让很多渠道断掉,让很多资源失去,重建成本高昂。
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会是永远失去。何况,四年后是不是民主党还不一定呢。从这个角度看,川宝和马斯克,无疑干了一件大好事。
只不过,他们干的好事越多,也就越危险。俗话说,砸人饭碗犹如谋财害命。
民主党不会坐以待毙的,反扑,将会很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