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2021-10-05 11:51:10) 下一个

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保罗·弗里曼,美第八集团军二师二十三团团长,抗战时期曾任美国驻华助理武官,对国民党军队的作风和战斗力印象极差。时隔几年,当弗里曼与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手时,他的部队武装精良的美军一个团被打垮,团部也被攻占。所幸团长逃得快回到了美国,  一次集会上有记者问弗里曼对中国的军队有何感受时,他回答:“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1894年7月25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3个月后的10月25日,日军越过鸭绿江时清军守将不战而逃,日军不费一枪一弹侵占了当时还叫“安东”的丹东。然而在同一个地方的56年之后的同一天,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勇敢地与世界最强大的对手硬碰硬较量。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选择的助手,都是久历战火的年轻战将,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三位副司令员:邓华40岁,洪学智、韩先楚37岁;第一批出国作战的4个军的军长:第38军军长梁兴初和第39军军长吴信泉均为38岁,第40军军长温玉成和第42军军长吴瑞林都是35岁。

一条鸭绿江,见证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和一支不一样的军队。

第二次战役,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包围,美第二师师长劳伦斯·凯泽少将抛弃了他的士兵,神秘“消失”了。那一战,美第二师损兵4000多人,直接失去战斗力。美国随军记者阿普尔曼记载:“1950年11月28日的时候凯泽还很健康,但是到了11月30日他突然得了重感冒。”结果,当了9个月师长的凯泽被撤职。同样是在这场战役之中,志愿军第20军58师参谋长胡乾秀危急关头冲锋在前,血洒长津湖。13岁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胡乾秀,牺牲时只有36岁。

抗美援朝战争,4位年轻的军级干部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他们是:38岁的第67军军长李湘,33岁的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44岁的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37岁的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他们与197649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优秀中华儿女一起,血染战旗。

这其中,就有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年仅28岁的毛岸英。

毛泽东一家已经为革命献出了6位亲人的生命,活下来的两个儿子只有岸英健康,上战场意味着什么,毛泽东当然清楚。然而,当许多人劝毛泽东阻止岸英赴朝鲜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最朴素的两句话:“他不去谁还去?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后来,得知岸英在朝鲜牺牲的噩耗,承受老年丧子悲怆的毛泽东,几乎说了同样的话:“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个崭新的国度,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在这支英雄的军队,统帅与士兵生死与共。领袖和士兵是平等的! 

 众所周知,“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确定的使命型理念。同时,很多人也知道,这个理念的郑重亮相,是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致词。身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为牺牲的战友写挽联、全程参加他的追悼会,发表长篇悼词,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战友的一片深情。而且,这也是他亲力亲为促进平等文化的行动。因为,张思德只是中央警卫团的一个普通战士。而毛泽东则是中共中央的领袖,二者之间的身份差距巨大。事实上,毛泽东一直在推动构建平等文化。这既是他“改天换地”的目标,也是他“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原则。因为,“不患贫,而患不均”,底层民众最大的痛点就是不平等。

同时,官僚精英的“尊”和社会大众的“卑”是封建文化的主流,各种阶层分明、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习俗,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目标的天敌,是将亿万人民大众组织起来的最大障碍。只有高度的平等,才能淡化阶层之分造成的心理障碍,赢得“一家人”认同感,万众一心去奋斗。更何况,红色事业的“解放”就是消除各种不平等,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不会受少数强人的欺负,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因此,毛泽东高度重视平等意识,自始至终、全方位地推动平等文化。

首先,起步伊始就将平等作为重心。毛泽东倡导平等、大力推动平等意识、构建平等文化,始于“三湾改编”。在那个时期,他确定的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官兵同灶吃饭、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繁琐的礼节、经济账本公开,等等。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看起来各自不同,其实核心理念就是一个——平等。

第二,从最重要的经济利益方面着手,实行平等优先的理念。其中,战争时期的生活待遇,关键刚需上下几乎一致,津贴方面的差距很小。建国后,严格控制工资待遇差距,粮食等关键刚需则通过票证实现近乎绝对的公平,加上劳保福利方面的公平规则,让大家感受到相当的平等,以此推动“天下大同”的平等风尚。

第三,从称谓上弱化贵贱象征,增进平等意识。毛泽东旗下的军队,上上下下统称“指战员”,而不是“官兵”,而且许多职务都以“员”为表示,以示平等。例如,司令员、警卫员、勤务员、司号员、卫生员。而国民党军与此对应的是司令官、长官、副官、医官,等等。同时,为削弱官气对平等文化的阻碍,从军队到地方,下级对上级的称呼不允许出现“官”的概念,统一用“首长”代替了“长官”。

第四,从文化和法律上推动男女平等,突破社会困境。为解放受封建文化压迫最深重的妇女,毛泽东强力打破男尊女卑的世俗、推动男女平等的新观念。“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是毛泽东时代的流行语,是推动男女平等的号角。更重要的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通过法律规定“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废除包办强迫婚姻,禁止纳妾、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等等封建习俗。在毛泽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很快成为世界上女性解放最彻底的国家之一,是男女平等的楷模。

第五,重视“顽疾”,强力打击官僚气息。毛泽东知道,平等的最大障碍是官僚精英与平民草根之间的尊卑分明习俗,非常顽固,且根子在上层。因此,他在不断打压官僚主义的时候。突出强调平等。他明确指出,“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他认真要求,领导人应当“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必须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他严厉批评,“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其他,多管齐下,全方位推动平等文化。

毛泽东一方面教导知识分子平等对待工农大众的,一方面教导工农大众勇敢登台,热情赞颂人民大众“六亿神州尽舜尧”。而且,他自己一直以身作则。无论是长期共事的战友,还是对他顶礼膜拜的普通劳动者,他都以平等友善的态度面对。在毛泽东的主导下,媒体一直宣贯“劳动人民”、“阶级兄弟”、“阶级姐妹”等覆盖全民的身份同一概念,强调“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推动全民平等意识。

在毛泽东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仕贵民贱”、“男尊女卑”、“官大一级压死人”之类的风俗和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封建尊卑等级体系被冲击的七零八落。无疑,始终在全社会推动平等文化,体现的是人民领袖对人民的大爱。

1960年5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这位二战名将此行的目的之一,是想亲眼看看在朝鲜战场上完胜英国皇家王牌的中国军队。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陪同蒙哥马利走进了天津郊区的一座兵营。1953年盛夏时节,未满40岁的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指挥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之战。杨勇的对手,是新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年长他12岁的泰勒。金城之战,志愿军半个月歼敌5.3万余人,一举将对手逼到了谈判桌上。金城战役结束之日,便是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之日。蒙哥马利观看完500名中国士兵的刺杀之后,端起一支步枪瞄准射击,钢板靶应声倒下。然后,他把枪递给了杨勇,杨勇举枪就射,9发子弹发发命中。

结束中国内地的访问,蒙哥马利在香港举行的记者会上,留下了这样一段名言:“我要告诫我的同行,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

毛泽东闻言,一语双关地说:“杨勇上将,上将扬勇!”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抗美援朝战场,如同一座淬火成钢的熔炉,锻造了铁一样的意志、铁一样的精神、铁一样的部队。千千万万英雄儿女,用生命热血,铸成了新中国巍巍精神丰碑。

美军远东空军参谋长艾尔金曾说,在朝鲜的美军司令官眼里,中国军队后勤保障不至中断是一个“谜”,如果有机会,他们战后最想见的一个人,就是志愿军的后勤指挥官。

1986年10月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率团访美。大洋彼岸的同行,见到了这位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走上朝鲜战场那一年,洪学智37岁,已经是一位拥有21年战火经历的兵团级指挥员。美国人问:将军是哪个军校毕业的?洪学智笑着回答:“我是美军空军大学毕业的。坦率地说,我搞后勤是你们给逼出来的,是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教会了我如何组织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硝烟过后,相逢一笑。只有不变的信心和精神深藏心底。这样的信心,足以赢得对手的尊重。

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第二任总司令的李奇微,后来出任北约最高司令。他评价说,中国军队是他见过最坚强的敌人,“他们也是最值得尊重的敌人”。就在迟浩田上将1996年的访美过程中,美方还邀中国军事代表团到胡德堡基地参观最新型的MlA2坦克。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重要将领约翰·胡德名字命名的胡德堡基地,也是美军骑兵第一师的永久训练基地。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美军与志愿军第一次交手,骑一师就遭重创,损兵1840人。那也是有着“开国元勋师”之称的骑一师首遭败绩。 91岁的迟浩田回忆:美方人员介绍完坦克的性能及电子系统后,提议我试射一炮。我说打就打。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都没怕过,这有什么?结果,我对准目标就开炮,一发命中。对讲机里报告,“目标距离是1500米,一发命中!”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誓死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虽然知道美国武器厉害,但并不害怕,我们是为国而战,敢于舍得性命。美国兵大老远跑来打一场不义之战,自然不会拼命。再说,我们年轻,不信邪!”可惜这样的中国人又被走资派邓小平的少数人先富引导到一切只为钱时的中国人了。国民党的兵和中国共产党的工农红军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願军,  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而今天走资派特色政府下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一批人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