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晓

生活是可以缓缓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费时间,我情愿在慢慢里被时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气。
正文

三毛重庆黄桷垭故居门票(请勿转载)

(2024-06-25 10:20:17) 下一个

还是有点人缘,生活里。

这篇想到汇报给原来上海的一个红领巾小记者,当年在张乐平故居采访过三毛呢。:)

一个老邻居朋友二十年了,慢热型。上个月回国,忙里给我一个视频,六一那天恰巧在重庆三毛的故居。她从青岛去了重庆成都,时间紧,各才两天,离开重庆的上午偶尔知道住的离三毛故居近,去了。

今早请我喝咖啡,我说夏天在室外好,不必去Paradise 了,去它家斜对面的“此时&以后”,后院坐坐。

一杯咖啡,两个小时。说说家事,极愉快。给我看手机上那张门票,是明信片。她找邮局寄,还没有到家。她后悔开始不知道是明信片,故没有多余。送我一串黄桷垭老街买的木珠,我戴上,她说好看。

此刻我想起大学里受三毛影响,很想要一串木珠手链。1992年夏天去青岛,买过一串木珠项链,但好像没有买到过手链。今日我穿九十年代末在上海华亭路买的麻布短裙,这边淘的外销的七十年代玻璃丝绣花短袖衬衫,木珠串大小合适手腕。

真好。晚上要去邻居家加班。我让朋友来剪薰衣草、雏菊,拔点薄荷,工具放在门口椅子。

喝咖啡时,接到另一个邻居电话,上海方言“觉晓”的“觉”像“菊”。约我明天早上去她家后院喝咖啡。也是慢热型朋友,细水长流。

回家路上,先遇见龄龄小学同学妈妈。快到家,听见有“小妹”的叫声从远处传来,恍惚间,像在上海街头。回头,是厨师长从大街转到路口,我笑。他说要考验我的听力。

所以我不怕“更”,早更或晚更都不担心。因为永远是“小妹”,不会断崖式衰老。龄龄在东京说,给我买了小本子。喜欢的东西也是小的,没有大格局。写来写去以小为主,不关乎国际。但纸上谈兵,不都是一个“小”?

“此时&以后”,我们的谈话被木桌上的小花细听。六月将尽,雨季不再来。

朋友是图书馆员,我们谈谈书与作家。

三十年后,我有一串木珠。应了厨师长说过的,我想要的总会有。静心等待,像圣经上写的那样。

此时以后的一杯
细说从头的话语
源于重庆的轨迹
再见青春的手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