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把“名媛”,写成“民媛”,因她们是民国的名媛。三代才出名媛,她们的确有资格担当“名媛”的称号,更是为抗日大业飞上蓝天的巾帼英雄。
加拿大女作家Patti Gully的《Sisters of Heaven 》中文版《飞天名媛—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家三人传》,花城出版社2012年1月1版,张朝霞译。我上个月读完,放下书本,即刻在微信上写下“一本让人了解中国抗战的书,了解民国名媛报效祖国的书,了解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书,了解海外华人为祖国捐赠的书,了解美加百姓援助中国抗战的书。一本加拿大女人写成的书,资料丰富,下笔严谨。”
看得见我微信的这段只有十来个人,唯有写出书评,才能够表达我对她们三位的敬仰。然,我一拖再拖,直到今天,“七七”抗战全面爆发的纪念日。写至此,我的眼睛不自觉湿润。我读此书时,想到海外华人回国在沦落到被骂“千里投毒”,想到美国再次被冠名“美帝”,连白求恩的故乡,加拿大都沦为敌对势力的角色。面对书中罗列的美加平民、华人侨胞援赠抗日的民间组织与真实数据,难以平静。那为中国抗战捐款的“一碗饭”运动,从以前读到过的殖民地香港,到书中提及的美加,是未曾到过中国大陆的北美人民的良心。我们怎能不让现今的中国人知道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也有美加人民,还扩展到南美,上至主流社会达官贵人下至唐人街底层华裔的滴水之恩。不求涌泉相报,但求传播真相。
她们三位,更是身先士卒,是中国女性的骄傲,以翱翔蓝天的姿态宣扬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可惜,了解历史,我经历的也是曲线的过程。即便2017年2月,我特意到了南京抗日空军烈士纪念馆,在介绍飞虎队、驼峰航线等文字照片前,都没有读到哪怕一行字介绍抗战期间的这三朵金花。
历史不会忘记她们,颜雅清、李霞卿和郑汉英,中国航空史上的三位女杰。Patti是偶然在温哥华图书馆的旧报纸里读到,深受震撼,寻找资料写她们。我也是偶然从网络纷争里发现她们已经有书介绍。忽而记得几年前,我读一本介绍上海基督教家庭的书里,读到过一页介绍李霞卿。推荐给我的忘年交朋友读时,她说曾经认识。
颜雅清、李霞卿和郑汉英的出身不只是名门,更是爱国世家。颜雅清的父亲是颜福庆博士,耶鲁大学第一位获医学博士的亚洲人,中华医学会的首任会长,湘雅医学院、上海一医、中山医院的创办人。颜家是上海的基督徒家庭,颜雅清的伯父是外交官颜惠庆。李霞卿出生在广东,她的父亲和叔父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出生入死。郑汉英出生广东官宦世家,其祖父是朝廷命官,但其子女反清。郑汉英的姑姑郑毓秀,不仅大胆敢参与刺杀袁世凯,更是出席巴黎和会成员,用一支玫瑰当作手枪,阻止陆征祥在合约上签字。这样的历史细节,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郑毓秀作为民国第一部《民法》起草人,把留学法国得来的平等理念引入,一九二八年,的《民法》,规定未婚、已婚女子、与男子同享平等权。郑汉英的堂嫂是李霞卿。李霞卿在上海美国教会学校中西女中就读,二十年代已经是上海的女明星。
也就是,她们三位与出身富贵豪门的民国小姐不同的是,原生家庭开明,让她们受到中西合璧的教育,让她们游弋自如在两种文化的精英里。以颜雅清为例,她1916年随父母到美国,入读纽约州的Rye Seminary私立贵族女子学校,回国后继续在中西女校。1921年,再次随父亲赴美,读美国顶尖艺术高中,考进Smith College,又回国在长沙雅礼大学毕业。
这为颜雅清成为外交官打下扎实的基础。她曾随伯父颜惠庆到苏联的大使馆工作,安排梅兰芳等的文化交流。1935年,颜雅清是出席日内瓦国联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她在会议里提出,“让全世界的妇女享有半边天,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她还曾作为专家顾问,专门负责调查妇女儿童的非法买卖问题。
当“七七事变”后,颜雅清放弃相对安逸的外交官职位,从欧洲抵达纽约,进入Safait Flying Service 学习飞行。这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离婚后的单身女性。毕业后,她活跃在华盛顿的社交界,为争取对中国难民的救济出力。她获得了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夫人为会员的“中国之友(Friends of China )”的赞助,进行环美飞行表演。
同时,被美誉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的李霞卿到达旧金山,她们在纽约会面,商讨筹款计划。只之前,李霞卿已经有国内长途飞行的经验。她们的个人魅力与爱国情怀,为她们引得了飞行的赞助和支持,包括美国26任总统之子小罗斯福夫妇、海伦•凯勒等等。她们的第一次在纽约出发,1939年3月23日。颜雅清与李霞卿是单独开小飞机,颜雅清在5月1日遭遇坠机事故,幸好没有重伤。李霞卿继续她的环美飞行,她曾出席纽约的第20届世博会,赠送一份象征中美友谊的签名卷轴,上面是她飞行过北美各地官员的签名。
与颜雅清一样,李霞卿也是离异的单身女性,有孩子。她们能够冲上云霄,要克服很多世俗偏见。单离异这件事本身,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都面临“不守妇道”之责。颜家与李家,的确是开明的,没有让两位断绝娘家门。李霞卿的父亲后是巨商,妻妾成群,却没有阻止女儿的个性发展,的确有革命世家的风范。李霞卿之后在好莱坞客串电影,演过飞行员角色。她们都参与筹款的时装秀,也让真正精致的中国服饰名扬美国上流社会。
李霞卿的雄心勃勃,从北美募捐至南美,她曾创下从秘鲁飞行一小时募捐4万美金的可观数目。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一位中国女性,到达加勒比海地区,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与同胞。
她们的爱国热情,在第三位郑汉英身上也表现得同样的酣畅淋漓。郑汉英26岁,于1941年出任温哥华领事馆外交官。她是中国空军唯一的女官,也是第一位在香港学习飞行的中国女性,第一位被派到加拿大任职的中国女子。郑汉英的哥哥郑云也是空军一员,牺牲。郑汉英留学巴黎索邦大学,这让她在加拿大的法语区的募捐占尽语言优势。
颜雅清在香港沦陷时,被关过,逃出来,转辗到重庆后方。郑汉英也经历过重庆的大轰炸。她们对战争造成的百姓苦难感同身受。郑汉英扬名温哥华却有一段苦涩的恋情,她是先有身孕追寻恋人司徒炳通,但遭到拒婚,司徒家是华埠豪门。
不得不佩服在异乡的人生挫折没有压垮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佳人,她放下女儿,投入到宣扬抗战,为国为民的洪流。她参加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航空俱乐部,真正游刃有余在主流媒体。为了外援,她与颜雅清、李霞卿一样,开展演讲,乘坐加拿大皇家空军的飞机,把她的声音从加西传到加东。1943年2月3日,她到达多伦多,入住King Edward Hotel ,这天是中国新年,她走访伊丽莎白街24号的加拿大援华基金总部(上网查不到24号,原来这条街住户基本是犹太人)。2月4日,Toronto Star刊登了她前日在唐人街饮茶的照片,这天,她驾驶飞机在多伦多上空进行试飞。不要忘记这是最寒冷的季节,她曾患过肺结核。
可惜,不知郑汉英那身中国空军女装制服最后流落何处,应该是在加拿大(或许是落葬时穿着?)。年仅28岁的郑汉英不幸于温哥华病逝,生命停留在1943年9月7日。加拿大皇家空军为其进行隆重葬礼,墓地在温哥华卫星城市。
值得加一笔,郑汉英女儿的生父司徒炳通是华人志愿兵参加了加拿大陆军,于意大利作战。战后退伍,组织成立加拿大唯一的华裔退伍老兵团体。鉴于他的贡献,1947年2月19日,他与其他六位卑诗省的华人入籍,成为该省首批获公民权的华人。出生于温哥华的司徒本人曾在上海就读,也曾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花花公子。单不能否认,他为华人有今日的地位尽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绵薄之力。
在这一本传记书里,可圈可点的细节太密,可歌可泣的事迹太多。连每一章后的注释都显示作家的尽责尽心。我选择读中文的一个原因是书里的人名与地名、学校、机构等涉及中国部分的更容易再查,而英文加注也比较全。
(补记,文学城博主元亨利有查到李霞卿、颜雅清、郑汉英的入美记录档案。再现历史细节。)
庆幸的是颜雅清与李霞卿在1949年后留在美国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