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记录生活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生命在于折腾
个人资料
边走边看66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和女儿游缅甸 (5)- 曼德勒

(2018-09-14 15:11:16) 下一个

从蒲甘到曼德勒大约5个多小时的车程,早早的就让酒店给定好了去曼德勒的小bus, 这种长途小bus是点对点的服务,从蒲甘的酒店接上你到了曼德勒再把你送到那边的酒店。 我订的是上午9点的车,8:30 前台就来电话说车到了。 上了车走了半个多小时售票员接了个电话然后让我听,一听是酒店打来的,说是抱歉让我们上错了车,需要一会儿换车,可刚才上车时是给看过车票的呀,而且这辆车也是去曼德勒的。 售票员说他们不是一家公司的,就在途中的一个汽车站给我们放下了,你说这都什么事儿呀。 车站人来人往的,时常有妇人头上顶着大筐卖各种吃的和小杂货。 车站的人给我们找了两把椅子坐着等,半个小时后我们的车终于来了。 

车上有很多说西班牙语的外国游客,女儿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说他们在不断地讲钱,挣钱、取钱、省钱之类的话,看样子也不光我国民众好这口哈。 中途又不断在路上拉当地人,一会儿车就坐得满满的了,司机周围的空位的地上都坐满了人。 中间又在一个餐馆停下,司机和售票员还要去吃中饭,到了曼德勒还要一家家地送游客,我们是最后一家,这一路折腾了六七个小时。

 

我在曼德勒订的这家酒店离皇宫很进,走个几分钟就可以到。 酒店的房间是我这次住得最舒服的,早餐也好,服务就更不用说了。 结账的时候一看才44块美金,我以为是一个晚上的,可没想到是两个晚上的价钱,这性价比也太高了吧!

重点推荐:Thiri Thitsar Hotel

 

 

 

放下行李去皇宫转转,门口有军人把守,说是关门了。 这个曼德勒的皇宫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火毁,现在的是在原址上重建的。 不过听说里面大部分还是在被军人把持,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给游客开放,没啥意思,不进去也罢,就在外面护城河边上散散步就好。

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城市,为贡榜王朝的都城,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 在大街上看到这里的人不像仰光和蒲甘的人们那样传统一律穿隆基,时常可以看到穿裤子的。 曼德勒街道也挺宽敞干净的。

 

往皇宫的护城河的尽头看去就是曼德勒山

 

去到酒店前台订了第二天的包车游 Three Ancient package,45k一天。

第一站去的是Mahamuni Pagoda 马哈木尼佛塔,是缅甸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佛塔里的青铜佛像高约4米,据说是佛祖亲自开光,当地人将这座佛塔视为佛祖真身。每天清晨4 点都要举行为佛像洗脸的仪式,虔诚的信徒们将金叶贴满佛像,如今金叶的厚度已经有16公分,金灿灿的十分耀眼。 但妇女不允许进入内厅的神殿,也不能去贴金,只能坐在栏杆外参拜。

 

看着男人们在里面给佛身贴金我有点来气哈,佛教不应该是众生平等吗? 释迦摩尼说过男人比女人高一等吗?还不是男权社会中男性操控下写出的霸王条款。 相比于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对女性的歧视尤其严重, 说什么女人有“五障思想”,不能成佛,女色是祸水,明明是自己抵不住诱惑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那女人受诱惑了是不是也要说都是男人的错呢?

 

 

寺庙外有买纪念品的长廊,我随手一拍,却不经意地把一些正在合影的花枝招展的女人们照了进去。

 

来曼德勒游客都会到 Mahaganayon Monastery马哈伽纳扬僧院看千人僧饭的盛况,这是缅甸最大的僧学院,有2000多僧人,从5、6岁的小沙弥到60、70岁的大住持都有。

缅甸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会受到佛的熏陶,每天都会拜佛祈祷。 在缅甸,男人只有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他是个真正的男人了,素有“You must become a monk before you can become a man.”之说。 男人出家次数不限,时间可长可短。几天、几个月、几年、终生都行,这也是他们的宗教义务,千年来沿袭的传统。 很多小男孩七八岁时就要剃度出家了,在寺院里他们可以免费学到文化知识。到了结婚的年龄可以还俗,老了的时候也可以接着出家。

男孩子出家时父母会孩子举行隆重的仪式,让孩子穿上节日衣服,骑上大马,敲锣打鼓地给孩子送行。网上照片

 

僧侣们每天凌晨4点起床,每日两餐,早上5点吃早餐,上午10:15吃午餐。 缅甸的僧人是可以吃荤的,化缘得到什么就吃什么。缅甸出家人遵守“过午不食”的规矩,每天午后到半夜,除喝水外,不再吃任何食物,于是午餐变得十分重要。

10点钟开始就有些小和尚站队,渐渐地越来越多,队伍长得望不到边了,真是场面宏大,十分壮观。。僧侣们估计对每天都被游客们围着观看早就习惯了,可游客们的镜头也让他们不自在,有的都低着头躲着。

 

 

有对男女在发钱,每个和尚给两千,这么个发法还不得上千美金啊, 大款啊

 

每日都有很多民众们前来给僧侣们送饭

 

 

我们第二站要去的是实皆古城 Sagaing City,距离曼德勒西南20公里。

路上看到一队队粉色衣着的小尼姑们,好像放学的样子,就让司机停下来问她们从哪来,她们指了指后面说是她们的学校,我让司机带着我们去参观一下。遇到一位僧侣老师聊了会儿天,小和尚和小尼姑们每天都要来这里上课,今天他们刚刚考完试。

 

在缅甸和尚的地位很高,缅甸社会把人分成五等:和尚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公民,女人是三等公民,尼姑是四等公民,人妖是五等公民。

在缅甸女人没有要求必须出家当尼姑,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女孩子去坐尼姑,尤其是家境不好的女孩子,可以有地方免费读书认字。缅甸是典型的重男轻女的国家,出家上面缅甸男女也是不平等的。男人可以多次出家,还俗后可以媳妇照娶,以前还可以娶好几个老婆,最近几年才实行一夫一妻制。 据说女人只能出一次家,缅甸的尼姑严格地来说不能算尼姑(比丘尼),南传佛教女性的传承在历史的传播中中断,她们最多是十诫尼,地位远不如男性僧侣,和他们不能平起平坐,见到男性僧侣要示予恭敬。

 

这里的小尼姑和小和尚们平日不见游客,对我们都很热情,很愿意跟我们合影。 后面站着的那个男人是我们的司机,他是我们在缅甸用过的最好的司机,人非常老实谦和,彬彬有礼。 他的英文不太好,和他沟通要用最简单的词,要是复杂一点就要用 Google translate 跟他交流。

实皆古城拥有众多的佛教 寺院,有上千个僧侣和尼姑在此修行。 它曾是掸族王国的首都,也曾在贡榜王朝时期坐了短暂的几年的首都。 郊外的实皆山上有座漂亮的寺庙,蓝色金色搭配起来的扇形庙宇十分靓丽耀眼,外面有好几十个小拱门,里面端坐着一排佛像,蛮壮观的。

 

从实皆山上远远看去,郁郁葱葱,植被繁茂,佛塔星罗棋布,远处宽广的伊洛瓦底江缓缓流淌,真是一幅令人难忘的美景。

 

山上还碰到一群来玩的小尼姑们,欢声笑语的,小小年龄的她们还不知人间的愁苦是啥滋味啊

 

因瓦古城 Inwa,位于曼德勒市区30多公里处,从14到19世纪,这个小城曾经被选作缅甸王国的都城多次,直到1839年的一系列的大地震彻底摧毁了它,这座首都从此就被废弃了。

去因瓦古城要过一条河,船票来回每人1200块。 到了对岸坐马车游古城,5000块一个人,一般是带你去四个景点。

在码头等船时突然大雨倾盆,幸好我和女儿带了雨衣,等了一会儿雨不见小,司机打着伞过来请我们回车去等。

 

等了十几分钟的样子雨小了点,我们就又回到码头。 可上了船不久雨又开始下大了,外面模糊一片。 这可咋整,难道我们要在大雨中游古城吗? 我在心里祈祷佛祖保佑,让天气赶紧好起来吧。 几分钟后到了对岸,兜售小商品的凑上前来,可这大雨中谁还有心思买东西呢。 岸边有很多辆马车在等候,游客谁也没上,都在棚下避雨,过了几分钟我看雨小些了就领着女儿上了一辆马车,没过一会儿雨就真的停了,感谢佛祖!

 

建于1834年贡榜王朝时期的Bagaya Monastery (柚木寺) 是全部用柚木建成的,里面有267个巨大的木头桩子。

 

空荡荡黑漆漆的大厅里面趴着几条野狗,我们要用手机来照亮,顺着亮光看到一尊佛像端坐在那儿。

 

 门柱上的雕刻精美又大气,透着远古神秘厚重的韵味

 

这是Yadana Hsimi Pagodas, 如今已是残垣断壁,只剩下几座菩提树下端坐的石头佛像。

寺庙外的田园风光

 

华丽的马哈昂美寺(Maha-Aungmye-Bonzan)可以说是贡榜王朝修道院建筑的典范,建于1818年,由贡榜王朝的Bagyidaw国王的王后为皇家修道院所建。

 

这座黄色调的僧院也曾在1838年的大地震中被损坏,后经部分翻修,二层以上的颜料显得比一层要新些。 修道院建于贡榜王朝的繁盛时期,风格大气,从繁琐的雕花和精美的石刻装饰上仍可遥想当年盛景。 如今人去楼空,神气的狗狗爬着那里好似这里的主人。

 

马车游览大约两个小时,之后乘船回到对岸接着去曼德勒最著名的桥 乌本桥(U Bein's Bridge)看日落。

 

路上我们需要上洗手间,司机把车停在在了一个僧院里。 僧院的后院有一排厕所,还打扫得蛮干净的。 从厕所出来时吓一跳,妈呀,外面站了好几个和尚,有几个七八岁的小和尚上下地跳着跟我说hello,还有年轻的和尚让我去一个什么地方,我以为是洗手的地方,可看了看什么也没有就没动窝。 一个干瘦的老和尚从厕所里出来,瞥了我们一眼就走了。 等女儿出来后我们在和尚们的目送下离开,他们这儿大约很少有女人来吧,更没见过不穿隆基穿裙子的国外来的女人吧。 我偷偷地笑了,想起了那首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歌。

 

托佛祖保佑到了乌本桥时太阳也出来了。 僧院的和尚和尼姑们也都来这儿溜达。

尼姑们也爱玩手机,旁边俩尼姑一边看手机一边讲个不停,坐在对面的女儿把我们给拍下来。

建于1850年左右的乌本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柚木桥。 乌本桥也被缅甸人称为情人桥,看到很多对男女来这儿谈情说爱。

 

乌本桥的日落是非常美的,尤其是干季时很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们都来此拍红彤彤落日下的美景。 雨季有云彩差点,不过也很美了。

 

第二天一早先去了曼德勒山,坐了电梯到了山顶,山顶上有座寺庙

 

寺庙里还摆放着高僧们的舍利

从曼德勒山上俯瞰曼德勒

从曼德勒山直接去了机场飞云南。 终于该离开了,飞机起飞时我和女儿对窗外的缅甸挥手告别。 我合上眼休息,一会儿睁开眼的时候发现旁边的女儿在抹眼泪,“妈妈,我怎么有些不舍得离开”。 女儿真是一个感性的孩子,我给她擦眼泪,对她说:“将来有一天你可以带你的家人和孩子再来呀“。 女儿对我说她下学期的艺术课的project要画缅甸,画蒲甘树丛荒草中的红砖佛塔,寺庙回廊中的迷人的光影,小尼姑们灿烂又害羞的笑脸,还有乌本桥的醉人的落日余晖......

 

谢谢大家的一路跟读!

 

我和女儿游缅甸 (1) - 启程

我和女儿游缅甸 (2) - 仰光

我和女儿游缅甸 (3) - 蒲甘 (上)

我和女儿游缅甸 (4) - 蒲甘 (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6)
评论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1写得太好了,同意一叔!:)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谢谢给俺出主意。 可要知道那带着任务的事都不是好事,你要会博眼球,标题党,怎么炸怎么来,不怕苦不怕累,还要时不时地摆个浪漫的pose忽悠一下,我没那个本事啊,拍照摆个姿势都觉费劲。
firstuncle 回复 悄悄话 国内有公司招聘到处旅游的,叫旅游体验师,强烈推荐你应聘,包吃包住回报是写游记。你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再加上点风水算命啥的,想不火都难,比田间的蚂蚱还火。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随着缅甸的不断开放这些传统的愚昧的思想都会慢慢地被消除,泰国这方面就没有这么严重,还听说那里的父母更喜欢生女孩呢。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谢谢一凡来读我的游记,很高兴你喜欢, 周日愉快!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谢谢莲子有深度的留言! 无论去哪个国家,对我来说那里人民的淳朴和善良才是最珍贵的品质,会给我的旅行增添很多美好的回忆。
以前只知道你们家是东南亚华侨,没想到你外婆和母系都在缅甸生活过,莲子以后多多分享这样的旧事,昨天读了你写外婆的文很感慨。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 希望落后愚昧的如歧视女性被摒弃,人们赖以寄托的信仰还保留。 ”

握爪,同希望!
寒一凡 回复 悄悄话 边边的游记好看!这些小尼姑看上去都很可爱漂亮。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读边神的游记,想起Anthony Bourdain的那些电视节目。他也去过缅甸,更多的相关之处是你和他对世界各地民俗文化的态度,关切,谦和,尊重,令我敬佩!

金塔,隆基,对我而言,陌生又熟悉。我母亲在仰光生活过,家里有许多照片。

美丽的风景,朴实的平民,纯洁的僧尼,浓愈的宗教文化,缅甸真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谢谢你的详细介绍!一直在跟读,给漂亮的边神母女点赞!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严惠姗' 的评论 : 是啊,这个问题太大了,肯定是跟人类的痛苦和恐惧有关。 惠姗姐是小姐型的,我是野孩子那种的 :)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过客手笺' 的评论 : 哈哈, 豆豆,还是你能抓住重点,而且会举一反三,佩服!
BTW , 俺旁边坐的不是和尚是尼姑好不好。 等着看你和和尚的合影。 周末愉快!
严惠姗 回复 悄悄话 宗教是怎么形成的呢?怎么让人信的呢?我这不是让你回答,这个问题太大了。看到你们母女旅缅甸收获很大,很满足,真好生羡慕。我怎么就不太喜欢破破烂烂的地方呢?
过客手笺 回复 悄悄话 缅甸的风俗为什么男人要做过和尚才算男人呀?是不是因为他们通过做和尚,发现了老虎还是蛮可爱的真理了呢?:))

我喜欢你坐在那两个和尚旁边的照片,只是远了点。我下次写最后一篇台湾游记时给你看一张我和和尚靠得很近的照片呀,哈哈。:))
过客手笺 回复 悄悄话 昨晚太累了太困了,所以只是看着边边的美人照就甜甜地入睡了。:))今天回来安静地读博文!

你的这段话把我笑死了,边边啊,难怪我喜欢你呢——— “看着男人们在里面给佛身贴金我有点来气哈,佛教不应该是众生平等吗? 释迦摩尼说过男人比女人高一等吗?还不是男权社会中男性操控下写出的霸王条款。 相比于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对女性的歧视尤其严重, 说什么女人有“五障思想”,不能成佛,女色是祸水,明明是自己抵不住诱惑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那女人受诱惑了是不是也要说都是男人的错呢?”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清fq' 的评论 : 风清,你风风火火地也来晚了,我昨天晒了照一阵子呢。 老农民眼一点没花,第一个跑进来看 :)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omiao' 的评论 : 谢谢你补充这么多信息。 我想佛祖开光之说不光是对游客,也许也是对当地佛教徒的一种说法,为了显示佛像的圣灵。
同意你对和尚的解释,缅甸尼姑不算出家,严格来说是十戒尼,和尚尼姑都是老百姓对出家人的俗称而已。
倒是没听说缅甸的尼姑可以随时回家,看到过说法她们可以还俗一次,但还俗了就不能像和尚那样再入佛门了。
风清fq 回复 悄悄话 哪有边神?你让我们大海捞针啊!哦!模模糊糊的影子后面必定是边神,则是游士看花了眼,那明明是俩尼姑不是和尚。边神不跟和尚拍照。欣赏完照片再来欣赏神的大作。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冬日好! 缅甸虽然很多泥土地,但到处也打扫得挺干净的。 好像从没看见过垃圾满地的情况,不过他们的居民区没近距离看过。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谁说不是呢,我发现他们的头型长得都挺好看的,圆鼓鼓的。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碧蓝天' 的评论 : 欢迎!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如果缅甸文化中存在的落后愚昧的东东被摧毁,是不是会将其瑰丽的文化一同摧毁呢?” , 园姐想得有道理,看来姐也是个不信教的人啊。 希望落后愚昧的如歧视女性被摒弃,人们赖以寄托的信仰还保留。

中国制造我不大清楚,至少我买的都是当地造的,我想中国制造对他们来说也算贵的吧。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哈哈, 姐,我以为只有我很俗,见到照片就直奔主题,内容后看,原来姐也是这样啊,握手!
xiaomiao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花时间贴这么详尽的缅甸游记,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看来你对佛教不太了解,这里提供一些信息供你参考:
1,根据考古研究发现第一尊佛像出现在佛入灭约五百年后,而且雕刻艺术在印度出现应当是在古希腊亚历山大入侵之后,所以所谓“佛祖亲自开光”的青铜佛像的说法应当是招揽游客的噱头。
2,“和尚”本是用以称呼出家年资长、在教界地位较高、特别受人尊敬的出家人。
3,南传佛教过去有比丘尼制度,后来因为战争的缘故断了,近代没有正式恢复。你的照片中剃头穿粉色衣服的很可能是“十戒女”,她们过离家的生活、持“十戒“,但没有受”比丘尼戒“。这就是为啥她们的衣服为粉色,而不是像比丘那样为褐色或土黄色。她们随时都可以回家过在家生活。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大片啊,66辛苦了。看你笔下的缅甸我都喜欢了,好像是一片洁土似的,民风淳朴,也挺干净的。
ziqiao123 回复 悄悄话 小尼姑小和尚们真可爱。
碧蓝天 回复 悄悄话 图文并茂!有空俺要来看看前几集。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缅甸真是个美丽又神秘的国度,而文化却如此落后,如此重男轻女,让我们在西方文化中浸淫多年的女性很难接受。我心中很矛盾,一边跟着边神欣赏着缅甸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维护,一边担心地想,如果缅甸文化中存在的落后愚昧的东东被摧毁,是不是会将其瑰丽的文化一同摧毁呢?

BTW,缅甸市场上闪闪发光五颜六色的旅游工艺品是不是也是中国制造呢?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先看照片,终于找到了一张粉裙美少女的背影照和两张面目模糊的仙女美人照。现在再去细读游记。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对不住了,暖冬姐,你错过了我的“清晰”照了,我闪了一阵子给拿下了。

尼姑的地位跟和尚比低多了,人们对她们也不像对和尚那样慷慨,去作尼姑的大多是出身清贫的女子。

女儿其实一开始对去缅甸不是很期待的,她以前更喜欢欧洲的高大上,可摩洛哥和缅甸之行都给了她很多惊喜,也都让她不舍地垂泪。 人在旅行中也在慢慢地改变自己。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有水浮莲就是被污染了吗? 这我可不懂,不过觉得河水挺干净的,也没异味。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俺不敢往人家那靠,不过啊我的爱旅游有很大一部分是看三毛书被忽悠的,所以说有的书是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 谢谢唐西。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iyan' 的评论 : 哈哈, 子燕这是脑洞大开,我看那些个小和尚和小尼姑们一个个都挺乐的,也许是一种模式吧。 不过啊,也有很多人是不喜欢集体生活的,比如我。

是,我也看那么多小尼姑一辈子就没有了世俗的生活有些可怜。 据说她们的吃住环境都比不上和尚的,也没有什么大户给她们大笔的捐赠,生活挺俭朴的。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别看缅甸那么穷,我那些天只看到一个乞讨的。 在缅甸应该不会饿着,没饭吃至少可以去出家。 谢谢王妃美眉的跟读!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来也匆匆London' 的评论 : 谢谢伦敦美眉的跟读,心动就行动吧 :)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土豆,你夸得到位 :)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乌本桥美,真是名不虚传。河里有水浮莲,是不是有污染了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半夜醒来读边边游记。我有没有漏了边边的照片?有清晰的、脸没有模糊的吗?恭喜边边完稿,辛苦了!写游记要一点点整理回来,还要贴那么多照片,耗时耗神,不过于己于人都是很有意义。这组照片同样漂亮,还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值了,尤其是你女儿最后的不舍,更是让这次旅行物有所值。赞你这样的妈妈,女儿跟着你有福了!
另外,这尼姑的地位排第四,太不公平了,还不能还俗,真是地位低下的,看来缅甸不鼓励女人去当尼姑了。边边周末好!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摘自波城冬日 2016-12-02 留言,博主,你就是我认识的文学城三毛!
难怪博主的博文读着读着,就有这种感觉。

zhiyan 回复 悄悄话 跟着你们一路走来,看得意犹未尽。 小尼姑们挺好看的,叫人心疼。 “小男孩七八岁时就要剃度出家了,在寺院里他们可以免费学到文化知识。到了结婚的年龄可以还俗,老了的时候也可以接着出家。” 这个不错,养小养老寺院都包办了,难怪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是不是以后婚姻家庭消亡了,可以借鉴? 孩子从小学校负责教育,机器人(AI)负责照顾,成年人独立自由的生活,老了社会机构接着照顾? 科幻一下:)
边神照片好看,女儿的飘飘长发的背影叫人喜欢。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好别致的地方,那里出家是最安全的生活保障了!没想过要去的地方,看了边边的连载,也有兴趣去看看了!谢谢分享!
来也匆匆London 回复 悄悄话 看你的好介绍,缅甸一定是要去了:)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母女俩都有颗素朴的心。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xyz' 的评论 : 还有缅甸人,朴实又友善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女儿学了好几年西班牙文,还到过西班牙上过camp,我们去西班牙玩的时候都是她来用西班牙语点菜。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谢谢松松。 周末愉快!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过客手笺' 的评论 : 哈哈,豆豆也是个有福的人,也看到我了。 周末愉快!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qun0' 的评论 : 谢谢qun大哥的跟读和鼓励。 你认出来没关系,就怕我周围的人认出,闪过了,我一会儿要把照片拿下来了
cxyz 回复 悄悄话 看完边边的游记, 觉得缅甸特色是佛塔,寺庙,尼姑和尚 :)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玩家' 的评论 : 谢谢临帖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老农民看到的可真多,一个不落 :)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女儿晓得西班牙语不错嘛,不过也是的美国就有6千万讲西班牙语的裔民,耳濡目染。
博主怎么看上去有当年三毛的范儿。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图文并茂,对缅甸的非常好的介绍,谢谢边边分享,问好!
过客手笺 回复 悄悄话 看到边边了!边边好苗条,好秀气呀,拉过来拥抱一个,哈哈。:)

一睹真人为快。至于文章呢,我得留到明天找个好时间安静地读,慢慢地享受。明天看完了再来写心得。边边晚安。
qun0 回复 悄悄话 边边写的游记别具一格,很耐看。有点心疼那些淳朴的小和尚尤其是那些小尼姑们。边边女儿最后抹泪令人感动。赞边女神的倩影。以后无论什么时候碰到你都会一眼认出的。:)
大玩家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边神好游记!看到你了,看到小和尚了,看到水葫芦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