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6)
2018 (89)
2019 (100)
2020 (194)
2021 (123)
文/灵兮
写了一整篇推文,只有寥寥几个点击;熬夜做的视频,播放量停在二位数;满心欢喜发出去的朋友圈,除了自己点了个赞,再无回应。
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一片空无一人的峡谷,只有自己在轻轻划水,只有自己用力投石,收获的只有云的遥远和风的寂静。
九月的清晨,秋风里,在露台上收了一把牵牛花的种子。角落里的牵牛花,热热闹闹地开了一个夏天,如火如荼;如今,每一条枯萎的藤上都挂满干瘪的残花。
可就在这些残花上方,鼓起青绿色的荚,藏着几颗黑色、坚硬如沙砾的种子。它们在听不见的秋风里轻轻晃动,仿佛在说:“选我,快选我,把我放进土里吧,让我在下一个夏季复活!”
每天都有这样的一把种子,家里的小瓶子渐渐被装满。我知道,绝无可能种下那么多的牵牛花,总有一些注定会被浪费。来过,活过,这本是生命的旅程——为什么我们人类,总是那么在意结果呢?
我关注了十九年的音乐网站——麦田音乐。形式很简单: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年复一年,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这里停留,点赞、转发,在静谧中寻找片刻安慰。
麦田音乐的背后,只有一个人,网名“林中有鬼”,大家叫他老鬼。他全情投入,也做过T恤和袜子生意,质量上乘。本应“起飞”,可多年下来,麦田音乐依然不温不火。
抖音的流量、小红书的爆款、自媒体变现,如今早已是标准公式。而麦田音乐,就像生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是不美,不是不好,只是开在寂寞的地方,静静等风来。
也许,这就是老鬼的性格决定的——慢生活的坚持,只吸引同样低调、慢节奏的人。
在网上写作多年,前几天看到一则评论:“这么寂寞的地方,楼主真勤奋。”我还没来得及回应,没想到一位久未发声的朋友忽然为我辩护:“楼主想写,这与勤奋无关。哪怕人少,也要发出来。这就是自然原创者。”
那一刻,真的很感动。原来不是真的没有人看见,在那片广阔的森林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他们途径却不一定会惊动主人,哪怕没有留言。
只是,在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我们太习惯拿到数据作为结果:
盯着后台数据,一次次刷新;打开评论区,讨好回应,不敢松懈;每当数据不佳、门可罗雀,我们就开始患得患失,一边怀疑作品的价值,一边怀疑自己是否浪费了时间。
努力没有回报,于是沮丧,甚至嫉妒别人:为什么别人能收获掌声?为什么我不值得被看见?
更糟的是,我们渐渐连为别人喝彩的心也收了起来。害怕吃亏,害怕掌声得不到回报。可掌声真的只能用来交换吗?
《文明之旅》中讲到隐士。上留名的隐士都有一点相同:他们才情高洁,本可以入世、做官,却选择退隐。如果只是无力入世,那不算隐士。
想想我们这些自娱自乐的创作者,算什么呢?怀才不遇?还是野心太大、能力不足?就像那瓶牵牛花种子——如果真是珍稀宝物,早已被人争相播种,不会静静躺在那里,变成沙砾。
我们都在经历同样的疑问:什么时候,量变才能引发质变?什么时候,寂寞里才能开出繁花和硕果?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把自己与一件更宏大、更长期的事情绑在一起。如此,我们才能抵抗自我怀疑,每一次发力都是积累,每一次失败都可以卷土重来。那样,就不会焦虑自己在浪费时光。
别急着否定自己的坚持。也许今天没有掌声,也许明天依旧寂寞。
就像那些沉睡在小瓶子里的牵牛花种子——不是每一颗都会有机缘获得勃发的生命,可只要有人把它们埋进土里,它们总会拥有自己的希望。
“命运,就是机会与抓住机会的能力。你没有辨别机会的慧眼,也不可能预知未来的每一次来临。你能做的,是用时间和热情做各式各样的准备。往往在准备之后,你会做出临时性的选择,那些不知深浅的决定,正是让生活和命运发生转折的关键。若干年后回头看,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
-----《张艺谋的作业》
这段话,我反复看了十遍以上。因为它告诉我们——不算计、努力和勤奋的背后,正是默默在为机会做准备的坚持和积累。
若干年后回头看,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
野百合也有春天——相信,就是一种力量。
不是耐不耐得住寂寞,也许根本不寂寞:)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不被流量左右的、不一味迎合市场的创作,也许更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同意可可作家,赞如雨作家让人思考的好文!:)
不是耐不耐得住寂寞,也许根本不寂寞:)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不被流量左右的、不一味迎合市场的创作,也许更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