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和城堡 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我真不知道如何形容这个美丽宁静而庄严的古镇。假如它是一首歌,那绝不是一首流行的抒情歌曲,也不是一首或热烈或婉转的简洁的民谣,那么它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呢?容我想想。当我走在山丹丹的石板路上,耳边不自觉地回响起那首柔情似水、充满甜蜜伤感的“斯卡布罗集市”,而走在埃斯泰尔戈姆(Esztergom)的大街和山道上,穿行于1000多年前的恢弘的教堂和神秘的王宫古堡,有许多不同的感受涌上心头。“蓝色的多瑙河”、“匈牙利狂想曲”,还有颂赞上帝的“赞美诗”……它们汇合成一首庞大而细腻动人的交响乐,将我的这颗玻璃心撞得粉碎,当我重新俯拾起那颗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心时,发现它变得谦卑而坚实了许多。
那是一个晴朗的,但没有阳光的日子。我和先生上午九点多钟出门,从佩斯搭乘小火车前往埃斯泰尔戈姆。一个小时以后抵达目的地(火车每半小时一班)。
出站后右拐,沿马路往古镇中心走去。起先有些荒芜冷清,越往前走,发现路边的建筑和雕塑越显大器。你可以在空气中嗅到,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古镇,既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大家闺秀,而是一个曾经引领风骚的王者之地。你会凭直觉感觉到,这块土地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在这里一定发生过重要的事件,出现过重要的人物,在它宁静的表面下,深藏着岩石般的火焰。带着好奇和探索的心理我们一步步往纵深前行。
(离火车站不远有一个中国餐厅,从名字里读出老板可能是一个信基督的人)
(面包小屋)
(路边的教堂)
感觉这个古镇的宗教氛围较为浓厚。虽然山丹丹也有好几个教堂,但宗教氛围感觉却不如这里,也许是被商业气息冲淡了。
(教堂门口的天使)
(路边的英雄纪念碑)
(这种小教堂到处可见)
埃斯泰尔戈姆是位于布达佩斯西北五十公里处,在多瑙河右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和斯洛伐克隔河相望。从972年至1249年的300多年间,这里是匈牙利的第一个首都,皇家的居住地,匈牙利的第一位皇帝圣.史蒂芬在这里诞生。埃斯泰尔戈姆也是匈牙利罗马天主教教省的总教区。
这座小城的街道和建筑不亚于布达佩斯城市中心,但相比之下,这里显得更宁静洁净。
继续向前走,来到中心广场。广场前方的正面是一个正在维修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前面有春花斗艳的花圃,花圃的前面有一个大的喷水池,旁边有一组高耸入云的雕塑。广场中心的小水池中间有一组以妇女为主题的生动的雕塑。广场四周都是古老精美的建筑,一楼的门面大多是酒吧和餐厅。这天是星期四,游客不多。餐厅外面的凉棚下坐着一些食客,他们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旁若无人地聊天。那种场景和神态好像在调侃:“平生无所求,自由即快乐。”
是的,空气是自由的,风是自由的,云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树和花草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
我们选了一家匈牙利餐厅坐下来,怀着美好的自由心情享受午餐,顺便也让辛苦的腿脚放松放松。我们旁边有两父子在边吃边聊,看起来青春期男孩和父亲关系不错,父子倆尽兴地吃着聊着,末了,心满意足地拍着肚子,勾肩搭背地离去,亲热得像两兄弟一样。
(餐厅地里面几乎没有人,人们惜春爱春,都喜欢沐浴在春光里就餐)
(匈牙利人的口味比较重,先生点的烤猪肉又咸又辣,我对土豆鸡汤情有独钟)
餐后我们在广场溜达一圈,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去寻城堡山和埃斯泰尔大教堂,这才是此行的重头戏。
穿过一条街,沿着一条小河前行, 大约步行了两小时,终于来到城堡山下,此时已近下午三点。在山腰有电梯可乘直达山顶的埃斯泰尔戈大教堂和皇宫(城堡博物馆),参观的开放时间是10:00—16:00。
(途径一条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街道,瞅瞅这老建筑满面沧桑,就像饱经风霜,尝尽苦辣酸甜的老人,见证了匈牙利的辉煌、沉沦、战火硝烟、分分合合、觉醒发展)
(河对面城堡山上的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的头颅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过桥即到目的地)
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是匈牙利天主教的中心,这座世界第18大教堂,其内部面积5660平方米,建筑高度328呎,是该国最大级别最高的教堂,也是迄今为止该国的最高建筑,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始建于10世纪,历经损毁后于1822年重建,1869年竣工。1956年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主持揭幕式,著名音乐家李斯特曾在此指挥弥撒曲。
(埃斯泰尔戈姆教堂 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史载,在匈牙利建国1000年的时候,国王圣.史蒂芬接受德国等基督信仰的国家建议,决意放弃百姓的多神信仰,率领全民皈依天主,以此确保匈牙利国家和马扎儿人的平安。这在当时是一件十分轰动的历史事件。
(主教为国王圣.史蒂芬加冕,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大教堂以8根巨型圆柱和高耸中央穹顶为特征,正面朝向多瑙湾,背侧临多瑙河,可从露台俯瞰两岸全景。教堂主圣坛和穹顶有着精美绝伦的大型油画,其中单块画布祭台话为世界之最。现存建筑侧面祭坛有匈牙利首任国王及天主主教头骨。附属建筑包含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和1831年加建的古埃及风格墓穴。
遗憾的是大教堂正在维修,游客只能在一楼的圣堂参观。然而,仅仅是圣堂和教堂外观就十分令人震撼了。古人用什么方式将这八根22米的圆形大柱竖起来的?没有上帝的支撑,这事能成吗?
我们来到紧邻大教堂的王宫——穿梭于像迷宫一样埃斯泰尔戈姆城堡,这里珍藏着匈牙利的深厚历史遗产,它见证了匈牙利建国的辉煌和战火的洗礼,如今作为博物馆馆向世人静静诉说过往的故事。王宫的建筑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等多种风格,拥有数十个保存完好的城堡房间,展示出土遗迹、历史文物若干(这些文物包括中世纪到近代的)。
(埃斯泰尔戈姆城堡山,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城堡的大门,可以看见砖块之细小,做工之精细,工程之牢固)
(花园一角)
(花园一角)
?
城堡博物馆的文物年代跨度较大。有公元2、3世纪的罗马时期的考古遗迹;还有12世纪—15世纪,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遗迹,如壁画、哥特式小教堂;也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木版画等。
(穿越时空、穿越迷宫、穿越地道)
(坚固的堡垒,易守难攻)
(很大的聚会场所)
(这是第一次修建王宫时的砖石)
登上城堡的高处,俯瞰多瑙河及对岸的斯洛伐克风光,脚下就是那座著名的玛丽亚.瓦莱里亚大桥。这座桥连接着埃斯泰尔戈姆与斯洛伐克的什图罗沃市(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过桥去瞅瞅,但我们这次没有多余的时间了,也许下一次可以专门过桥游览斯洛伐克)。这座桥最初落成于1895年,但在1944年着被撤退的纳粹德国军队摧毁,直到2001年在欧盟支持下重建。
(桥对面就是斯洛伐克)
(将就这个窗框拍下来,好像一幅画)
登高俯瞰,将埃斯泰尔戈姆的风貌尽收眼底。古老的文化及其不变的信仰源远流长,就像永不止息的多瑙河,滋润着一代一代人。那富有特色的精美绝伦的哥特式建筑伫立在河畔的原野,显得鹤立鸡群。倘若将这些古老美丽的建筑从这片土地抹去,这幅自然风光的画卷将会黯然失色。我常想到一个问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全世界观光客的聚焦点之一就是富有特色的古建筑——先人们的智慧结晶,民族的骄傲,也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无价之宝。在古代,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建筑也是区别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标志,但是现代社会的各个民族和国家所建造的房屋建筑,几乎是清一色的"砖头"形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建筑风格单一雷同,甚至还修建了不少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豆腐渣工程。试问,若干年以后,人类的后代,我们的后裔,将如何去识别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特色建筑?以何种建筑而自豪骄傲?并且在观赏中获得乐趣和启迪?
走出城堡,来到外围的一侧,亲抚断垣残墙,仿佛听见故人哀叹:人算什么?这些古老的建筑还在,至少还有废墟古迹,而建造它们的人在何处?魂归哪里?我的耳边响起《圣经》的话语: “凡血肉之躯的尽都如草, 他的一切荣美像草上的花; 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是的,人类永远都是有限的,渺小的,可怜的,只有上帝及其天国是永恒的,无限的,伟大的、神圣的。
再次来到恢弘的圣殿前,仰视令人畏惧的穹顶,拥抱巨大的圆柱,此刻渺小如蚁的我,真实的感受到神的力量之所在;感受到先行者的脉搏在圣灵的光照中跳动;似乎听到故人在创造奇迹时的声音:离开了上帝这个磐石、高台、避难所,人类什么都不是,最终一事无成。
暮色降临,我们告别埃斯泰尔戈姆城堡和大教堂, 往山下走去,在马路边搭乘去火车站的大巴,一路畅通无阻。
(辉煌的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 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