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和教会的弟兄姐妹彼特、琳达夫妇你来我往,每次见面彼此都提及经年往事。彼特是广州人,当年的黑五类子女。下乡十年之久,好不容易熬到改革开放后高考返城。回忆起知青生活,彼特印象颇深的一件事就是伙同其他知青偷鸡。没有吃的尤其没有肉吃,饿得慌。他们一共偷过农民三次鸡,第三次被民兵抓住了个正着。证据确凿,难以抵赖,当众亮相的彼特正在尴尬痛悔中熬煎,却不料,被偷的农妇,那位60岁左右的大娘站出来说:“不是他偷的,是我自己给他的。”这一句话,救了彼特的命。大娘也是知恩图报的人,因她平时患眼疾,彼特曾给她点过青霉素眼药水。一报还一报啊。这不是一滴眼药水和一只鸡之间的交换,这是爱和仁慈的链接。
农民大娘的善举,让我想起《基督山伯爵》里的米里埃尔主教。冉阿让从监狱中逃脱之后,偷了米里埃尔的银器,但当警察抓捕他时,主教谎称银器是冉阿让借走的,并主动送他一对银烛台,这件事成为冉阿让成为好人的人生转折。
半个世纪前为彼特遮盖偷鸡之罪的农妇,没有读过《基督山伯爵》,甚至目不识丁,然而她却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文化人,善良的种子在她宽厚的胸怀里开花结果,然后,影响了彼特一生。
90年代初彼特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学成后安家立业,在教会受浸,成为基督徒。有一年,彼特带着十几岁的女儿回中国大陆,去了杭州旅行。一天早上,父女俩刚走出酒店,迎面来了一位讨钱的乞丐,彼特为了培养女儿乐善好施的品行,将一些零钱交给小女去施舍。可谁知,周边好几个乞丐忽地围了上来,伸手向小姑娘要钱,吓得她大喊:“救命啊!救命……”酒店保安闻讯跑了出来,举起手中的棍子劈头盖脸打了下去。在这混乱无错的关键时刻,彼特喊道:”不要打!是我自己给他们的。”一句话,救了几个乞丐。事后,其中一位年轻乞丐对彼特千恩万谢,说自己的弟弟妹妹读书没钱交学费,他迫不得已出来当讨钱……
事后,彼特反思,自己为何在关键时刻喊出那句话来?瞬间,20多年前自己沦为一名偷鸡贼被人捉住,被偷的大娘慷慨相助的情形浮现眼前。蓦地,他想起《圣经》传道书(1:9-10):“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我们以前的时代,早已有了。”其实,这里蕴含了潜意识的传承,也渗透着报应相向。大娘赐予彼特良善的种子,他用开出的花,结出的果来回报大娘。
彼特讲的故事,让我联想到另一件事。那时我的一位好友立的亲身经历。
很多年前,立在重庆市北温泉附近的一所中学任职。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她路过学校门口的公交站,两位南京游客(中年妇女)向她打听路线,她看见她们没带雨具,就取来雨伞送给她们,她们很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行,我们以后怎么还给你呢?”“一把雨伞还什么?不用还了。”这件小事,在立的记忆力很快就消失了。过了若干年,立迁徙珠海,她到了新的工作单位珠海机场报到没多久,遇见了一位看上去十分眼熟的阿姨,对方也认出她来了。这位张姓阿姨,原来就是当年她借雨伞的南京路游客当中的一位。茫茫人海萍水相逢,本以为擦肩而过,谁曾料到,上帝又安排她们再次相遇,而且成为了终身的忘年交。
张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她的工程师丈夫受聘于珠海机场,所以,他们从南京飞来长期落户,Li是机场的全职职工,当时,她的女儿才两三岁,孩子的父亲常驻外地,虽然立的父母也在珠海,但他们要替立的妹妹带孩子,所以,立一个人里里外外一把手,特别辛苦。张阿姨的出现,让立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她对于立来说,不是亲娘,胜似亲娘,她们之间很快建立起稳定的类似母女的关系。每当立需要的时候,张阿姨总是不辞劳苦主动替她带小孩,小家伙习惯亲热地称呼两位老人是爷爷奶奶,善良厚道的立对两位老人常常问寒问暖,关怀备至。这种关系延续了很多年,直到张阿姨夫妇到了垂暮之年返回故乡南京后,他们之间依然保持亲人般的来往。
这个故事让我唏嘘不已。世界真小,转来转去,你总会遇见你该遇见的人;太阳永远都是新的,但日光之下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旧的;有的时候,看似恶人横行霸道,却得着用不完的好处,可实际上是上帝手中那根善恶报应的指挥棒从来都没有放下。也许正因为如此,立才会归顺耶稣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