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在北京见到哥哥的第一时间,我心中秒间涌现难言之痛。五年不见,大哥变得不像哥哥了。以往哥哥虽然并非健步如飞或者大步流星,但绝非步履蹒跚、行动迟缓。造成哥哥走路困难的原因,除了膝盖退化以外,还有视力的问题——高度近视、曾经双眼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
这次我们和哥哥嫂子一家三代难得一聚,逛了北海、地坛以及国贸等景点,在交谈中发现哥哥的思维一如既往,脑袋依然装了许多新知识、新话题。万幸!
哥哥是我们六兄妹的老大,他下面有一个弟弟四个妹妹,我是老幺。(我们习惯称哥哥二哥三姐四姐……)哥哥——1946年生人,比我年长11岁,是文革前高66的学生。提起高66,我们这一辈的人无不敬佩,他们的文化底子厚,其童子功无人比肩。这一届莘莘学子,本来正值高考,结果一夜之间爆发文革击破了他们的大学梦。(文学城里有不少这样的才子才女,譬如荷姐等)
哥哥有读书的天赋。初中毕业考上重庆最好的高中——南开中学(三中)。那年我5岁,大哥16岁。记得在等候录取通知的日子,哥哥躺在床上紧闭双目,一只手在胸前来回画十字,口中念念有词:“上帝保佑我!上帝保佑我!”我站在床边好奇地盯着他,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个“上帝”。
哥哥貌似典型的书呆子,其实不然,他是那种读万卷书,动千次手的人。上高中的时候,他爱好无线电,业余时间埋头钻研,居然装了一个无线电收音机。听妈妈说,他在三中读住宿时,很长一段时间周末走路回家,端的是为了节省车费购买电子元件。要知道,重庆三中地处沙坪坝,我们家在市中区解放碑附近,当时乘2路电车需要花费四五十分钟,可想而知步行需要多长的时间。
哥哥还会动手设计和制造家具,其中最令他自得和我们羡慕的是一张可以变形的饭桌。平时几个人时就围着方形的桌子吃饭,客人来了把四边垂下的半圆形木板打开,就成了一张大圆桌,这是90年代初的事情。也就是那个年代,人们开始涉足电脑,当时大家对这个新玩儿意儿多少有些畏惧和抵触,但哥哥却是我们家最早掌握电脑功能并不断增进电脑知识的人,我们在电脑上遇到难题总是向他求助。
哥哥属于I人。习惯独处和阅读思考,从小到大不喜欢涉足社交圈;所交的几位挚友是与他个性类似的高中同学;他是一个年轻时和女生或者陌生人说话就会脸红的宅男。分析哥哥个性内向的外部成因,大约有两个。一是他出生时身边都是成人,两代长辈围绕他,对他呵护有加;二是他在七岁的时候遭遇一次严重的烫伤。听妈妈说,那时我们家住在重庆朝天门附近的陕西路,有一户邻家在楼道烧开水,大约那个炉子不高,哥哥从那里跑过的时候撞倒了开水壶,一壶滚烫的开水朝他稚嫩的腿淋下去,他发出惊恐的哭叫,妈妈在危急之下保持了冷静,抱着哥哥冲到水龙头下面冲洗降温,然后送往医院,但是大面积的烫伤无法逆转,从此哥哥的整条左腿留下了乌红的伤疤,让他一辈子都不愿穿短裤外出。
哥哥虽然少言寡语,但却很有主见。他很早就疏离政治,中学时期同学们都纷纷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但他却熟视无睹,班主任和团干部要拉他进去他却刀枪不入。文革时期他虽然和二哥就某些不同观点有所辩论,但在运动其间他几乎都呆在家里等闲视之。
1969年高度近视的哥哥,相应毛泽东的号召去了四川开县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一次他和同伴走夜路摔跤,把眼镜摔丟了,由同伴扶着他回到茅草房。第二天早上去找眼镜,但见它挂在山崖上的树枝荡秋千。下乡时政府对"高度近视"不设门槛,可是回城时招工单位对视力有所要求。只因为视力不过关,哥哥失去了几次返城的机会,为此父母很是担忧,到了百爪挠心的地步,后来不得已商量决定,让大哥跟爸爸去一趟上海,就是花大价钱也要配一副隐形眼镜。那时候正值爸爸的船从重庆——上海。他们在信上相约,哥哥在万县上船。到了上海,爸爸把他安置在一个简易的招待所,就返航回重庆了。哥哥在上海住了大约一周佩得一副隐形眼镜,当时的隐形眼镜是较厚的塑料片膜,戴起来很不舒服。后来因为是应招做教师,可以戴着眼镜检查视力,所以那副隐形眼镜也没有派上用场。
哥哥在四川开县当了三年半知青,最终将大哥从农村招回城的竟是他的母校。伯乐是教了哥哥三年英语的吴老师,在他的力荐下,哥哥被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局招聘成为南开中学(重庆三中)的英语教师。那是1972年的事。5年以后,1977年开文革后高考先河,哥哥考入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的英语专业。哥哥思想行为一向保守,据有关人士透露,其实凭他的高考成绩完全可进入北京外语学院和上海外语学院。我的哥哥就是这样一个过度谦虚谨慎的人,他有一句口头禅:“小心驶得万年船。”
(未完待续)
荷姐也当过老师吗,回头读读你的回忆录。是的,在体制内学校工作有许多限制,可以说是带着镣铐跳舞,像哥哥那样跳了一辈子,一直跳到退休,跳得很悲壮很精彩的人,确乎不容易。
六六的哥哥是个handyman。记得那时很多人,特别是男生动手能力都很强,我65年就开始工作了,那时许多厂里同事自己做汽油炉子,打家具等,但很多都是占单位的便宜,美其名“废物利用”挪用公家的材料做私货。
六六的哥哥在六十年代就认识上帝,求上帝保佑,我那时也知道有上帝,却时时抱怨自己是上帝的弃子,因为很多好事都轮不到我。
六六的大哥能给妹妹留下这么多的美好回忆,六六的哥哥是我们那时代年轻人的杰出典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遵循得好。继续跟读六六哥哥的故事。谢谢六六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