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幺六六

用心灵诠释心灵
博文皆为
原创

个人资料
老幺六六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哥哥何许人(3)

(2025-09-28 18:39:48) 下一个

 

3

        博友灰蘑菇在评论中断定哥哥是一个有担当的人,真的是说到点子上了。哥哥确乎是一位很有担当的人,他那看似并不厚实的肩膀却能担当起巨细责任。 无论对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家庭,他一辈子都在默默地尽本分。

       妈妈几次聊起这样一件事情。1958年我的表弟(小姨的儿子)在襁褓中丧失双亲,当时有一对军人夫妇有意要收养他,哥哥坚决不同意,他对妈妈说:“把他留下吧,将来我要培养他读大学!”妈妈说他自己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竟说出如此有分量的话来。父母收养了表弟H,并把他抚养成人。可谁知H的个性天生十分顽梗,再加上外婆太迁就他,在管教H时常与妈妈发生矛盾。H一度养成在家小偷小摸的习惯,成为我们家的一个老大难。哥哥为了给长辈排忧解难,曾把H带到下乡落户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父亲退休后H顶替去了长江航运局工作,做了一名水手。

        由于航运工作的特殊性,父亲常年不在家,这使得哥哥在年少时就成了家里的一根顶梁柱。俗话说长兄当父,这话放在哥哥身上,真是贴切极了。

       1966年冬天,山城白雾茫茫,刺骨戳心的冷空气弥漫我的家。辛苦劳碌一生的外婆因脑溢血去世了。母亲伤心至极,全家大小泣不成声。年仅20岁的哥哥强忍悲伤,默默担负起料理外婆后事的全部责任,从订制棺木到去母亲老家(重庆南岸黄桷垭)寻找墓地以及最后安葬,都是哥哥带领二哥以及朋友操办;外婆走后没有两年妈妈患了冠心病,两次送医院急救,也是哥哥和二哥抬着担架往医院跑。父母晚年时从市中区搬往沙坪坝和三姐住一起,其时哥哥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每个周末必会探望父母(除特殊情况外)。

      1975年8月8日上午,山城火炉烈日炎炎,18岁的我和19岁的五姐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在母亲和哥哥的护送下从重庆朝天门四码头乘船东下,前往长寿县晏家区沙溪公社插队落户。我们这一届(高75)毕业生已经不似以前那样由学校带队,和同学们一起奔赴农村,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联系落户的地点。有的回祖上的农村老家,有的是家长单位帮忙联系落户地点。我们则是通过四姐的好友,联系了长航局重庆驳船厂,跟该厂职工的子女一道落户长寿县。临行前,我们在学校信誓旦旦发言,表示要听党和毛主席的话,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可是,当我们抵达目的地以后简直傻眼了。三面环山,重峦叠嶂,看不见来路;一面环水,江水茫茫,断不知归期。那一夜,妈妈不停地嘱咐这嘱咐那,生怕遗漏一句;哥哥坐在小板凳上,眉头紧锁,锁不住满目愁云。他自始至终没有多说一句话,第二天清晨哥哥和妈妈一道用依依不舍的目光与我们告别。我知道,哥哥一定在心里为两个小妹妹深深担忧,默默叹气。

      哥哥对弟妹的爱从来没有因为有了小家而减弱过。记得哥哥刚结婚那会儿住的是一个小套间,就这条件,他也常常轮流把我们接到家里去住两天。记得,我当知青时因病回城住院,出院后在家疗养,有一天哥哥专程回家接我去他们家小住。我跟着他乘坐公共汽车从解放碑前往杨家坪(那时哥哥已经调往家附近的育才中学)。车上拥挤不堪,重庆的人实在是多,仿佛无论多少车都装不下乘客。好不容易身边腾出一个座位来,哥哥叫我坐下,他一直站在我身边直到终点站,站了半个多小时。那一幕,让我没齿难忘。

         90年代初我和哥哥同为南飞孔雀,有幸在广东沿海同城生活了多年。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我家首次购房欠下贷款几万元。我开始努力做家教还款。周末辅导小朋友写作文,我从培养孩子想象力入手,没有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接二连三来了好多孩子,有的家长从老远的地方开车送孩子来,就为了上两节写作课。我想他们来一趟不容易,于是突发奇想让哥哥也来上两节英语口语课。哥哥的口语是一流的,无论在重庆还是在广东,他在业内的专业水平都是令同行仰慕的。哥哥那时在重点高中教英语,通常常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课程,非常之忙碌。没有想到他却答应了我的邀请,更没有想到他为了培养和提高小朋友们对英语的兴趣,课前做了丰富多彩的课件(这在那个年代是很超前的事情),而且他对小朋友非常有耐心,语言表达很幽默,且借用生动的动画或图画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开心的英语乐园,我们兄妹倆合作了两个学期(一年的周末),小朋友们收获颇丰,他们每周督促父母送他们来上课,绝不是父母强迫他们来。很多年过去了,当我回忆这段愉快的往事时都在心里十分感恩。我知道薪酬不菲的哥哥应邀和我一起做家教,并不是出于个人的迫切需要,而是为了助我一臂之力。

       哥哥在善尽家庭职责的同时也善尽社会责任。无论是在重庆南开中学,还是在重庆育才中学;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广东,哥哥的教学能力都是第一流的,都得到同行和学生的交口称赞。哥哥是四川省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高级教师,也是四川省和重庆市的英语教研骨干。我大学同学的先生是重庆某区的英语教研员,曾经托太太要我转达对哥哥的问候和敬意;我的老同事的先生是重庆另一个区的英语教研员,也曾经请我转达对哥哥的问候和敬意。这两位老师都曾经与哥哥一道出席过教研活动或者一起改过高考试卷,在他们眼中哥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英语天才,且人品也令人钦佩。

      哥哥却从不吹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连对家人也从不提及相关的话题。有一次,我所在学校英语科组一位年轻女教师找到我说,她的中级职称在评定中受阻,没有批下来,又说,听说我哥哥是市教育局中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委员,问我能否帮忙通融一下。哎呀玛尼,这人的消息真够灵通,连我这个做妹妹的都不知道这回事。后来,顺藤摸瓜,我才知道除此之外,哥哥也是广东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委员。当然,当然,在哥哥的眼里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针尖大点儿的事。(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大哥有担当!典型的中国传统好男人。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抚养、供养哥哥、姐姐的孩子们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大哥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大丈夫,砥柱中流,铁肩担道,太值得人们敬佩了。老幺75年下农村插队,和我太太的弟弟同一年,他是去了四川剑阁县。长寿县晏家区我知道,非常艰苦的一个地方,幸好离重庆不太远。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我来坐板凳!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读完通篇,和蘑菇一样,印象最深的就是“担当”二字。长兄当父,在六六大哥身上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哥哥有水平却很谦虚低调,而且对妹妹们都这么疼爱,六六太有福气了!
看到六六写坐公交车的情形,我也想到我哥哥。我们兄妹年龄差的很大。小时候我就是他的“跟屁虫”,走累了要他背着,他累了就让他的朋友们轮流背着我。现在他朋友还会开玩笑:“小时候我还背过你呢。”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坐六六家的沙发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