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心声

我多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够把自由、民主和人权大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而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个人资料
加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了也要存希望

(2022-01-01 14:13:09) 下一个

老 了 也 要 存 希 望

我们社区有位美国老太太,只要不下雨下雪,就坚持每天外出走路。她沿百老汇大道走二十多条街,再转到阿姆斯特丹大道返回,来回走四、五十条街。这两年她虽然用上了助行器,但仍不需要人伴护。她的步速相当之快,难以相信已是高龄九十多岁了。每次看到健行中的这位老太太,我就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每天走这么多路?

前些日子我恰巧走在老太太后面,见她到咪表处停下。纽约街边装了许多咪表,供临时停车者缴费。她以手指伸进退返硬币的小孔,摸摸有没有被遗忘的硬币;然后走向下一个咪表,重复摸硬币的动作。我不禁诧异:难不成她以此补贴家用?然而靠此每天能取到几个硬币?看着老太太接连摸过几个咪表,我突然领悟到:她并不是为了取得几个小钱,而是在追逐一个希望。不管在这个咪表有没有取到硬币,她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咪表,希望在那里能取到硬币。这个目标听上去微不足道,但恰恰由于心存这个希望,支撑着她每天走几十条街,到九十多岁还健康地活着。

由此想到一个很大的题目:人老了还要不要心存希望?环顾周围,有些老人退休后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希望。特别在现时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有些老人为了避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枯坐百无聊赖,除了看电视就无所事事,长此以往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我想,希望并非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应该心怀希望。正如有首歌唱道:“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笔者工作过的纽约圣卢克医院,对13.7万名平均年龄67岁的老人进行过长达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目的感强、觉得生活有奔头的老人,大脑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比没有生活目标的老人慢百分之三十,死亡风险低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见,老人对未来有所期待,身体就会更健康些。

那么老人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目标呢?其实这并不难,老年人的生活目标可以有多种,都能提高自己的积极性。一种生活目标是学习型。我的朋友群里有位女士,摸索制作西式糕点的技能,遇到老友生日和聚会,她会送上蛋糕给大家享用。她做的西点有模有样,已接近专业水平,甚至还能根据各人口味和健康状况来调整配方。我们开玩笑地说:“你为什么不去考个执照,开家点心店?”她说:“我又不是为了挣钱,就是想让自己高兴、大家也高兴”。我还有些同学,老了还在学习音乐、摄影和书法,既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也不时把自己的作品发给亲友们共享。

另有一种生活目标是奉献型。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参加公益组织或社区活动。我太太每天清晨带领十几个老人,打一套陈氏四十八式太极拳,已经坚持了十五年之久。他们是在室外打拳,在疫情期间也不曾停止。有的老美组员亲切地称她为“leader”,太太开玩笑地对我说:“在中国半辈子都被别人领导,没想到老了老了在美国居然当上了领导”。

再有一类生活目标是发挥余热型。我们社区有位高龄九十多岁的老先生,毕生从事电学教育。他留意到,老美家里的小电器出了毛病,往往不经修理就直接丢弃。这位老先生就捡回来,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修修弄弄,不费多少事就让其功能恢复。有的小电器他留下自用,多数则贴上“已修复”的条子,让需要者取用。我则经常写写小文章,投寄到《世界日报》发表,为读者提供些精神食粮,这也算是发挥余热回报社会的一种吧。

还有一类生活目标是健康型。老人可以制定健身运动计划、健康饮食计划、老年病治疗计划等。我们社区那位老太太,以在咪表取到硬币来激发自己每天走路,就可以归为这一类。其实老年人的生活目标还有多种,例如休闲型生活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条件,制定旅行计划,开阔眼界,陶冶性情。

每个人都应该心存希望,老人自然也不例外。只要目标於人於己有益,无论是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都能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些、活得更长久些。我想以康德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老年人就像青年人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人好比百灵鸟,有他们的晨歌;老年人则好比夜莺,也可以有自己的夜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