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心声

我多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够把自由、民主和人权大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而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个人资料
加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与《外国名歌200首》

(2020-04-25 15:17:37) 下一个

我与《外国名歌200首》

从小就爱唱歌,回忆年轻时会唱的歌,大致分为四类。一是音乐老师教的歌,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劳动最光荣》,大多是儿童歌曲。二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如《我们走在大路上》和《一条大河》,听多了自然会唱。三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歌曲,如《大海航行靠舵手》和《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还有数不胜数的《毛主席语录歌》,开大会和游行时必唱。这三类都是中国歌曲,还有第四类就是外国歌曲。

文革前夕及文革期间,除了《国际歌》,不允许唱其他外国歌曲。我当时在南京大学读书,是个理科生,却偷偷学会了不少外国歌曲。学歌离不开歌本,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音乐出版社推出的《外国名歌200》,这个64开本的袖珍歌本,定价只有0.56元却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外国名歌200》收集了224首歌曲,采用简谱以方便民众学唱。歌本初版于1958年,当时正是“东风压倒西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天天好起来”,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一天天烂下去”。歌本的第一首是《国际歌》,这是全世界共产党的共同党歌,自然要放在第一位。接下来是苏联及俄罗斯歌曲,有91首;再加上东欧及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歌曲37首,总共占了近六成。与之相反,美国歌曲仅有13首,英国歌曲更只有4首。虽然不可避免带上时代色彩,但是瑕不掩瑜,这个小歌本还是如同闭塞的房屋里开启了一扇窗,让人们领略到了外国音乐的风采。

我初次接触这本《外国名歌200》,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那时准唱的歌极少,只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及毛语录歌,准唱的外国歌只有《国际歌》,其他都属禁唱之列。这种情形用音乐沙漠来形容,应不为过。我的室友私藏了一本《外国名歌200》,我就借来;这歌本与《毛主席语录》一般大小,藏在口袋里不招人注意。我带着它悄悄来到校园的背静角落,低声学唱,自学了不少外国歌曲。我爱唱抒情的外国歌曲,特别是苏俄歌曲与印尼歌曲。苏俄歌曲宽广深沉,又略带忧郁,能抚慰我的心灵。印尼歌曲则风格多样,旋律舒缓、悠扬抒情,把我带进梦幻般美丽的南洋风光。记得有一次,我吟唱起苏联歌曲《在那遥远地方》:“在那遥远地方,那里云雾在荡漾。微风轻轻吹来,飘起一片麦浪。在亲爱的故乡,在草原的小厩旁,你同从前一样,时刻怀念着我。”此时远处大喇叭传来高八度的文革歌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好!就是好!就是好!”前者如诗如画,后者扯着嗓门喊,如泼妇骂街。无须多作比较,高下美丑立判。

1968年大学毕业,我被发配到穷乡僻壤,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每天清晨,我勉强睁开惺忪的双眼,拖着疲惫的身躯,扛着锄头铁锨,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田间小路上。看着老乡们默默地边走边打瞌睡,我就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绵远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乡村的夜晚寂静清丽,看着满天繁星,听着凄切虫鸣,我就不由自主哼起舒伯特的《小夜曲》:“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向你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曼妙的旋律在我心头萦绕,把我带到与悲催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绿草茵茵,野花点点,小河流水,令我神往。有的夜晚,我又会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儿也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在这迷人的晚上。”优美的旋律像清泉浇灌沙漠,抚慰我憔悴的心灵,冲洗困惑、苦恼和哀怨,点燃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我们这一代文革中毕业的“老五届”大学生,恐怕很少有人没唱过《外国名歌200》里的歌曲。然而在那大革文化之命的年代,凡是沾上“封资修”(即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三条罪状之一的,就必须被破除。《外国名歌200》竟然沾上了两条罪状,自然难逃付之一炬的厄运。可是这个小歌本依然活在人们心里,其手抄本在民间不胫而走文革结束后,这个小歌本终于在1981年得以重印。

国门开放后,我有幸留学,1995年我在荷兰读博士学位。某日学校组织留学生参观,同车的大都是印度尼西亚学生。汽车开上须德海拦海大坝,左面是一望无垠的大西洋,右面是沧海变成的桑田。看到这壮观景色,印尼学生不由得唱起了他们的民歌,不少都是我在《外国名歌200》学过的,就同他们一起唱起来,包括《宝贝》《星星索》《梭罗河》等。不过他们用印尼语唱,我则用汉语唱。这些歌曲唱过,出现了冷场。我突然想起《外国名歌200》里还有一首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就唱了起来:“河里青蛙从哪里来?是从那水田向河里游来。甜蜜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一曲唱毕,全车报以热烈掌声。我没想到,当年在南大校园角落里偷偷学会的歌,居然在荷兰派上了用场。邻座的印尼朋友惊讶地说,没想到中国学者居然会唱他们的歌。他哪里知道,我在文革时可是冒着风险学这些歌的。这段二十多年前的往事,成为珍贵的记忆片段,留在我的脑海里。

《外国名歌200》里的许多歌曲,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很高的品位和迷人的魅力,是我们这代人年轻时非常喜爱的。许多歌曲的歌词真挚、谱曲优美、格调高雅;有的激昂、有的忧郁、有的悲伤、有的舒缓、有的悠扬、有的正义、有的纯洁、有的轻柔、有的缠绵、有的朴实、有的明快、有的委婉、有的深情,让人得到美的艺术熏陶。如今我已满头银丝,每当回首往事,仍会不由自主地哼起这些歌曲。正如一首苏联歌曲唱的那样:“当我们回忆起年轻的时光,当年的歌声又在荡漾”。同样,每当我唱起《外国名歌200》里的歌,眼前就会浮现逝去的青春岁月,想起我和同代人的艰辛历程,重温人生路上的跋涉和奋争,还有年轻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020年3月写于纽约大疫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robato 回复 悄悄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XhV7hHpj8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一定握个手!这两本我也有,学会了歌也教会了我识谱
邮政编码279 回复 悄悄话 要和退隐老妖握一下爪,我小时候就很怕看电影和听收音机,样板戏和那些尖声喇气的高音对幼儿的心灵不是一般的摧残,好在生长在广东,80年代港台音乐电影已经普遍,11,12岁时偶然看到香港的《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的几个片段,全身心的激灵,才知道还有人听的,人看的东西上荧屏。
退隐老妖 回复 悄悄话 国际歌是非常好听的。本七零后基本上会唱这本上所有的歌。七十年代是很压抑的,天天听着大喇叭里各种胡说八道还有郭兰英们尖声喇气的所谓民歌。某些极左省份,这种局面持续到包产到户全面铺开之前的八十年代初。
温莎公爵 回复 悄悄话 《200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启蒙了一代年轻人,如同文革中的《第三帝国的兴亡》。
Norstar 回复 悄悄话 文革期间,北京经常停电,我父母就会在油灯或蜡烛的光影里,拿着这本书唱歌,有时候还有同事来串门,一起唱。
race2010 回复 悄悄话 五十年代后期在高中时,我和几个同学经常在课间休息时唱世界名歌200首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南岛水鸟 回复 悄悄话 不记得这本歌书了,但《小夜曲》《在那遥远地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星星索》等那时经常听/唱,记忆犹新,有时候也去油管找来再听。谢谢分享!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有类似的一本,非常喜欢,以前老唱,后来丢了。我儿子现在喜欢唱中国国歌,还有国际歌,真奇怪!他们俩唱英文的,我闭着眼睛都能唱中文的,呵呵,还挺悲壮的:)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现在还能唱国际歌吗?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kylerluo 回复 悄悄话 我妈有一本,我也看过,也很喜欢,听她唱多了,也会唱一两句星星索,美丽的梭罗河之类的歌。很好听,很沉静,没有现在歌曲中得那种浮躁和多巴胺的气息 :)
海淀网友 回复 悄悄话 加成兄的文章,永远是意境深长,言微意重。

大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