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专业是医学教育,然而他最爱的却是营养学。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的墙壁上,一排溜挂着十张食物营养成分图,包括了数百种荤素食物。一有空闲,老爸就望着这些图出神,时不时还讲解给我听。他在医学院讲课,台下的学生数以百计;然而讲起营养学来,听众却只有我一个。我那时才进初中,哪里懂得这些?不过老爸并不在乎我懂不懂,只要我在听,他就满足了。
现在想来,老爸感兴趣的并不是主流营养学,而是“经济营养学”。我至今记得他自问自答的几个问题,比如“为了获得相等的卡路里,吃什么食物最合算?”答案是“吃米饭和面食最合算,所以你要多吃主食。”又比如“吃海参与吃猪肉,哪个更合算?”答案是“当然吃猪肉合算得多。因为二者都摄取蛋白质,价格却差了许多倍。”再比如“吃时鲜蔬菜为什么不合算?”答案是“时鲜蔬菜与长老了些的蔬菜相比,营养成分差不多,价钱却贵得多,所以我从来不买时鲜蔬菜。”
不过老爸的“经济营养学”在自己家里行不通。老妈也是医学院教授,她提出异议:“吃是一种享受,不仅要讲营养,也要讲色香味形。时鲜蔬菜就是好吃,为什么非要等长老了,咬不动了再吃?”我对老爸的“要多吃饭”的教诲也心存不满,因为几乎每餐饭,我吃饱了还要被老爸硬压着多吃半碗饭,只是我不敢讲出来而已。
始料不及的是,没过多久我想多吃半碗饭却吃不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悲惨的大饥荒,农村里饿死的人以千万计。我家住在城里,虽不至于饿死,也只能半饥半饱。老爸的“经济营养学”彻底无法践行,却还时不时望着墙上的食物营养成分图出神。老妈再也不能忍受,在她的唠叨声中,老爸终于把它们扯下来束之高阁。老妈不让再挂这些图的理由很充分:“饿着肚子最想吃的鸡鸭鹅肉鱼蛋,图上全有,却统统吃不到。画饼充不了饥,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
在饥荒年代,老爸的非主流营养学与时俱进为“饥饿营养学”。那时候的人要么浮肿,要么消瘦;老爸的体重急剧下降,从一百五十斤跌到不足一百斤。老爸说这是由于营养不足,要靠消耗自身组织来补充。我们都很担心,他却安慰说,人体有自我保护机能,总是先消耗比较不重要的皮下脂肪和腹腔脂肪,再瘦掉肌肉,以便保护心脑肝肾等最重要的器官。老爸的非主流营养学,转为想方设法让家人多摄取一点营养。比如逢年过节难得限量配给几条小鱼,老爸竟连鱼肚肠和鱼鰓都舍不得扔,而是洗洗煮煮吃下肚,说是能增加蛋白质摄取量。
当时报纸上登了不少推荐增量法煮饭的文章。传统煮饭是一斤米加一斤二两水,用大火煮开,再以小火收干。增量法则是先把一斤米干蒸半小时,然后加四斤水,再用猛火蒸一小时。增量法每斤米能出五斤饭,出饭率比传统方法高一倍,让人有填饱肚子的感觉。我正在长身体阶段,填饱肚子的欲望实在强烈,就提议家里也用增量法。没想到老爸不加理睬,我忍不住冒了句:“增量法是报纸上提倡的,还能有错吗?”见我抬出党报,老爸不能不理不睬了,就问我:“你在学校里学过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吗?”我那时已经上高中,就说:“学过,是碳水化合物。”老爸说:“对,米里的碳水化合物又称淀粉。你想,一斤米的淀粉就那么多,不管用什么方法增加体积,淀粉又不会多出来。煮得烂糟糟的,增加的不都是水吗?这样的增量法,与多喝一杯水有什么不同?”老爸一番话说得我哑口无言。
增量法在我家无疾而终,但是让家人多得到些卡路里,还是老爸“饥饿营养学”的重要任务。大饥荒最严重那年的除夕,老爸的大学一年到头难得会餐,几百号人狼吞虎咽吃掉一头猪,垃圾堆上丢弃了一摊骨头残渣。晚上老爸领着我去那里,发现几乎所有的骨头都是碎的,被啃得干干净净,根本就没有任何肉粒残存。我看不出这些碎骨头还有什么“剩余价值”,感到失望要走。老爸却不放弃,仍在骨头堆里翻尋,终于从底部翻到四根长骨头,高兴地说:“找的就是它们,还好没碎!”
拿回家一看,那些骨头被啃得光溜溜的,哪有什么可吃的?老爸说:“别急,你不懂。”他取来劈柴的斧子使劲猛砸,把骨头从中间砸断。他举起骨头对我说:“看到没有,骨腔里面满满都是脂肪,叫做黄骨髓。”老爸命我取来细长的小匙,把骨髓掏出来;掏到骨腔深部,小匙够不着了,再用筷子掏。从四根骨头掏出来的白花花的骨髓,竟有一大碗!老爸把捡来的骨头洗干净放到煮着大白菜的锅里,再把刚掏出来的黄骨髓,挖了满满两勺加进去。如同变魔术般,锅里顿时弥漫出油脂的香味。能让家人在大饥荒的年三十喝上好汤,老爸挺得意的。我问他:“食堂这么多人,怎么就没人想到把骨头砸开呢?”老爸说:“哺乳动物的四肢长骨里有黄骨髓,也就是脂肪。食堂里有没有人懂这知识不好说,但是经手这几根骨头的人肯定不懂。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吗?这就是营养学知识,你要好好学习。不过像增量法煮饭那种似是而非的东西,还是不能学”。
大饥荒过后,我考上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老爸很高兴,因为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有许多内容交叉重叠。从那以后老爸就不怎么对我讲他那套非主流知识了,不过他还是念念不忘要实践他的营养学。他退休之后,几次讲想去饭店或大学食堂当营养顾问,要在菜谱上注明每道菜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热量,让顾客和学生吃得明明白白。老爸三十年前能有如此设想,是相当超前的。现在美国超市中许多食品,包装上都标示营养资讯,这与老爸的想法不谋而合;然而在菜谱中标示营养成分,现在还是不多见。
营养学最终没有成为老爸的专业,反倒是我出国留学从事与营养学相关的研究,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就在我获得人类营养学博士学位后的第五天,老爸故世了。我想,老爸知道我终于圆了他的营养学之梦,定是含笑去向天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