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乔生,江苏作家)
不久前,见了一台知青春晚的视频。于是姑妄看之。
可以说,我的心情十分复杂、矛盾。那些场景,那些语言,那些红歌是多么熟悉啊,曾几何时,它们在大江南北风行,至今还幽魂不散,而且,它们大抵和我们一代人的青春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引起无数逐渐老去的人的眷恋和怀念。
然而,一个疑团开始在我心头出现,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难道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还停留在那个专政的年代,没有丝毫进步,甚至还倒退吗?难道我们最爱的歌还是那首文化大革命的代表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成生长靠太阳”吗?历史已经翻过一页了,难道我们置党中央的否定文革和反对个人崇拜的决议而不顾,还要在春晚的幕布上高悬发动文化大革命时的图片和鼓噪造反的旗帜吗?
晚会的绝大部分语言、思想方式、艺术样式都是文革年代所固有的,是直接搬过来的。新的视角,新的历史观在哪里?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的精神在哪里呢?我一点都看不到。
这里,先说说我当知青的经历。1966年文革爆发,我15岁,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我是资产阶级的狗崽子,有人就看我不顺眼。复课闹革命的时候,一群干部子弟举着皮鞭冲进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朝我一顿猛抽。有趣的是,我居然一点都不害怕,一点都不伤心。
1968年深秋,传来消息,北京的中学生去内蒙古扎根了。我就和上海中学的一些女生聚到一起,吵着要去内蒙古,却没有被批准。到了第二年,1969年3月3日,我和一批中学生一道,在上海的公平路码头,坐上了运煤的轮船,抵达大连,换坐火车,到了北大荒,当上了知青。
说实话,那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愿意下乡,是敲锣打鼓到家里,走投无路,才被迫当上知青的。而我却是自觉自愿当知青。这么说没有半点炫耀,只说明我比别人傻。
到了农场,我的理想是什么,说来好玩,是当劳动模范。很快我当上了排长,其实那是个带人干活的官,如果上战场,就是带头冲锋陷阵的官。淫雨时节,我双脚陷在烂泥中割麦子。冬天零下四十多度,我赶着牛车去深山伐木,眼睛里流出了冰渣。在白雪覆盖的原野中放羊,想到的故事是苏武牧羊。
九·一三,林彪事件是一个转折点,我醒过来了,开始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忽然发现周身那么多东西竟然都是假的,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一直到文革结束,高考恢复。我凌晨三点钟爬起来,点上蜡烛补习功课,半年后参加高考,考进了家乡的华东师大。屈指算来,我在北大荒度过整整十年。
以上就是我的知青简历。
我毫不掩饰,我一点不欣赏“青春无悔”之类的口号。
不由要问,什么叫无悔?我们无悔的是什么呢?悔了能怎么样,不悔又能怎么样?
我当然爱我的第二故乡北大荒。我曾经在这里流血流汗,我的左脚脚面曾被轮式拖拉机碾过,奇了怪,它居然就没有碎!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生活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每个日夜都满含青春的汁液,我怎么会不爱?!
但我绝不“无悔”。在我看来,悔和不悔,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感情上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对改变农村的落后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知青春晚仅是慰藉曾经受伤的肉体和灵魂,怀念如我们父兄辈一般的贫下中农,祭奠我们的青春,那无可厚非,该唱就唱,该跳就跳。然而,它的真实意图似乎并不在此。
第二个层次是科学分析。我能不悔吗?!整整十年,在最需要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少年时代,我们被挡在学校的大门之外,被剥夺了接触书本的权利。整整十年啊!人生有几个十年,而且是最需要学习,最善于学习的十年,能不悔吗?我曾经想过,如果一定要去农村,和贫下中农接触,有个两年三年就可以了,就应该上大学了,最多不要超过五年。学习的黄金年代,耽误不起啊。个人耽误不起,一个民族更是耽误不起!我能不悔吗?
再讲第三个层次,就是对后人的启迪。如果历史条件重复(没有可能,仅是假想),那么,向老天借一个青春,你还愿意重来一遍吗?或者说,你愿意你的儿子、孙子,远离学校,远离科学文化,隔离现代文明,到穷乡僻壤去过十年无知的生活吗?如果不愿意,那无悔的意义在哪里?
随着春晚往下演,我一个感觉逐渐清晰。那就是,它时而用隐晦、闪烁的语言,时而用明白无误的语言,在诋毁着什么,在为什么而招魂!
我们必须弄清楚时间节点,知青运动是在文革中期开展的,是随着文革的结束而结束的。因此它不可能不打上那个专政年代的强烈烙印,显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而晚会是怎么展现知青运动的背景的呢?“叱咤风云的红卫兵运动变成了刻在里程碑上的知青(主持人语)”,接而是依次登台的八个样板戏。这就是晚会向我们展示的知青运动以外的全部背景内容!
而我们却看见了什么呢?知青的年代,文革尚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林昭等等先驱者的血迹还没有干,张志新等等烈士还在遭受非人的折磨。千千万万的知识精英和善良的人民群众,还深陷于阶级斗争和大批判的腥风血雨之中。这里有无数的史料和真实记载,可以供你们查找、阅读。可是,你们中间的少数人依然视而不见,闻而不达,甚至连翻一翻书籍的兴趣都没有。你们中间的少数人,根本没有想过那时人民在干什么?他们和你们一样在遭受磨难,在顽强地抗争。一直到天安门广场的四·五运动,人民发出了吼声。一个诗人说,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另一个诗人吟道,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再往前走!迎来了在中华历史上具有伟大启蒙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人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是,你们中间少数人却一概置若惘闻,今天,在怀念知青运动同时,还歌颂红卫兵的叱咤风云,挥舞着宣传队的红旗,高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
经常听到一句话,说我们的人宜得健忘症,其实不是健忘,是我们开始时就没有打算记住。
勿庸置疑,知青运动是在文革发生中产生的,是和读书无用论联系在一起,它武断地关闭了我们通向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道路。如若不是,那就应该世世代代进行下去,一代一代人高呼扎根。为什么文革一结束,就立刻恢复高考,大批知青全部返城?
作为和你们经历相同的人,我知道你们中间不少人,人生的路走得有些艰难。我们下乡给农村带去了城市文明,把青春献给了这块土地,部分地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有些知青,就此长眠在那片土地上。好不容易回城了,却又遭遇了种种不公。生活有时十分无情。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达观的胸襟。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同龄人吉祥、安康,有个幸福的晚年。
说句心里话,我从来不认为我们是最苦最冤的一代人。纵观中国历史,先看右派一代,那么多诚实的有抱负的青年遭受了无情的打击、摧残,这可以看杨显惠的纪实小说《夹边沟记事》,右派一代真的要比我们苦得多多。等到文革结束,他们中不少人已经进入了风烛残年,而我们知青,文革开始时都是中学生,一般不会直接遭受迫害,返城时在30岁左右,还有大把时间可以利用。还有国共内战时的一代,多少农家子弟死于战场。还有抗日战争的一代人,都要比我们惨烈得多多!
我这么说,不是说我们知青运动不该纪念,不该搞晚会。恰恰相反,该搞的还要搞,热烈地搞,满怀激情地搞。但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要有现代眼光,要懂得区分。
首先,要把红卫兵和知青区分开来,虽然它们前后衔接,却有云泥之别。红卫兵是文革的急先锋,他们的无知无畏造成了他们的血腥罪行。看看1966年夏天吧,北京发生了什么,红卫兵实行法西斯暴行,打死了许多老师和校长。还有在北京大兴县的屠杀行为,这已经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接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更大声势的红卫兵破坏浪潮。而知青则不一样,它的队伍要远远地庞大,意义也浑厚复杂。许多学生是怀着真诚的愿望下乡的,他们给穷乡僻壤带去了现代的城市文明,他们对农村现代化是有功劳的。这和红卫兵是两回事,不要搞到一起去,你们在怀念时,一定要严格区分开来。严防怀有险恶用心的人把它们混淆。
其次,要把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区分开来,文革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大灾难,是对科学文化的肆意破坏。有人说,文革是造反派和当权派的斗争。这是以偏盖全。
我认为,文革是以革命的名义,控制人的思想,践踏人权,残害生命。
总结文革的深刻历史教训,将是中国对世界思想发展史可能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是浩劫后的新生,是一个民族的凤凰涅槃。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模式做出另一个重要的贡献。勿庸讳言,由于当时顶层设计存在重大的缺陷,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过大,比如官员严重贪腐,比如自然环境恶化。当然,我们也看见了当局做出的种种努力。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应该往前走,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倒退到文革去,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一个是灾难,一个是希望。一个是毁灭,一个是创造。历史的曲直是非,绝不应该混淆。也不可能混淆。
我问一个年轻人,你对这台知青春晚怎么看?
她说,我喜欢的是苦难过后,方知云淡风轻的美好。而不是轰轰烈烈地刻意地去祭奠自己的青春……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意见。知青朋友,权当参考。
当历史的幽灵泛起时,尽管能变出迷人的幻景,但它永远只是幽灵!
写于 丁酉年正月初四
1,在当时只有傻笑着、奋争着、适应着的份。
2,在邓时代偶尔回看那段,才知道那是毛时代30年继续革命中的被革命对象,=古今中外的流放,强笑着、庆幸着我这个被踩瘪了的乒乓球又被邓的热潮膨胀如初,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伤痕,和被热水泡起来的瘪乒乓球一样,在碰到有痕迹的地方“球路”会怪异,haha。
3,出国一看才知道地球人文有三个时空:战争、革命、和平。我们的父辈活在战争 革命的时空,我们活在革命 和平的时空。战争灭肉体,革命灭灵魂。我苦笑着、看着那些没经过战争和革命,就能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的行为、灵魂、、、努力地清理着自己的灵魂,纠正着创伤的行为,转换到和平的坐标系——我生来自带的坐标系。知青时空是强颜欢笑的、可怕的恶梦。
其可怕在于不容易醒和醒不了:“青春无悔”= 流放无悔。邓给了30年的时间,若还没醒,就睡吧。
难怪年青人说,坏人变老了。
插队的年代是革命的时代,是革命的逻辑:我们是被革命的群体。
现在是和平时期,逻辑从人为的革命逻辑回到自然的法则。
自然法则、自然逻辑是常态。战争和革命逻辑是变态。
当人们认为不合理、不和平的时候,就会启动革命或战争,以达到新的和平。
当人们达到新的和平常态后,有些思维逻辑还停留在战争或革命逻辑的变态里。
如《第一滴血》美国越战后回家的人。知情回城后的一些人,文革浩劫后的一些人。
过来的人,并且能从变态调整回常态逻辑的人,是幸运的。
王朝,如磨盘沉重;愚民,比毛驴辛勤。负重忍受终身苦,推磨不怕远征难。妙在蒙上双眼,更加催动四蹄。自我感觉良好,梦幻境界悠然。神游八极,心驰九州。骆驼徐行丝绸路?骅骝漫步大草原?错觉康庄道,空想乌托邦。前进!前进!磨房跋涉,原地兜圈。起点即终点,终点又起点。磨尽酸甜苦麻辣,旋转唐宋元明清。霸道与王道,暴君与明君,奸相与贤相,酷吏与循吏,贪官与清官,枉法与执法,苛政与仁政,乱世与盛世。其区别,其差异,只在缰绳之长短,颈套之松紧,磨道之宽窄,圆圈之大小而已!体制未变,磨心依旧。皇上万岁,陛下千秋。二十四史,一条规律——中华帝制磨盘效应!
还有就是想都没想过, 只是跟着说说而已。
很同意作者的一句话,知青当然不是最苦的,在当时我们农村人的眼中,村里的知青是多么幸福,吃过饼干,坐过火车。非常讨厌许多知青,下了几年乡,就诉苦个没完没了。我们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又该向谁诉苦?我上大学前,在农村那日子,比你们知青不知苦多少倍,别的不说,一个月才能吃上一、俩次菜,一年才能吃上一、俩次肉.......!
-------------------------------------------------
典型的中國心理,自己不好,看不得人家比自己好。當时的农村很苦,那是毛及其集团造成的,算账應算到他的頭上,不要算到知青的头上。
如果开头的节目作为调侃,引出那个时代,还说的过去。但后面节目要一直是那样的主题,这些人就让人可怜了,还活在过去。如果再有什么目的,那就更可笑可叹可悲了!
给林昭
刘霞
我就这样
久久地注视你的眼睛
轻轻地取出你嘴里的棉团
你的嘴唇依然柔软
你的坟墓空空荡荡
你的血烫伤了我伸出的手
如此寒冷又残酷的死亡
让九月灿烂阳光中独坐的我
无法悲伤
任何形式的墓地
于热爱自由的你
都过于轻浮
每年的阴历十五
河上会布满河灯
却招不回你的灵魂
你冷眼坐在
卡夫卡笔下四处漂流的冥船上
看这个世界依然荒唐
北大校庆的举杯欢呼
让你冷冷大笑
喝吧喝吧喝吧
这是血呢
你在黑暗中说
青春是理想与激情的年代。在崇尚奉献的当时,每个知青都充满热情。尽管那年代有相当的虚假,但是对理想奉献的努力是自身的,是灵魂的,是真正实在的。这才是“青春无悔”的含义。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事,更重要的是每时每刻都在做人。
如果人生仅仅是钻营,那就会后悔无穷。幽灵只在心里,历史只有积淀。
再说一句:这都是一场场革命冲动的结果。这种冲动,回看起来,仍然让很多人热血沸腾。
“无悔”不是希望再来一次。“无悔”————因为这样苦难的历练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它让人变得丰富,变得深沉。如果没有反思,没有成长,只是嘻嘻哈哈地唱唱,这段经历就白白地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