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心声

我多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够把自由、民主和人权大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而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个人资料
加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的歧见

(2016-10-24 18:46:59) 下一个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奖。1949年至今,中国大陆重要的原始创新主要有三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屠呦呦实现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零的突破,可喜可贺。

诺奖评选委员会指出,疟疾是最危害人类的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罹患疟疾,100多万人死亡。对付疟疾的最有力药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金鸡纳树皮上提取的奎宁,二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19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使疟疾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极大地改善了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

屠呦呦1930年生于宁波,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的名字与青蒿素的“蒿”相关,出自《诗经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巧合还是天意?说来难以置信,青蒿素的问世竟与战争有关。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交战双方的美军与越军皆深受疟疾之害,减员严重。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研制抗疟特效药,但筛选了20多万种化合物,也没有找到理想药物。

越南则求助于中国。1967年被称为“五二三项目”的紧急援外军事项目启动,集中了全国科技力量研发抗疟新药,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取得满意结果。1969年,职称仅为研究实习员(相当于助教)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参加“五二三项目”。屠呦呦受古代文献启发,想到青蒿有效成分的萃取,可能与常用的水煎熬法不同,于是她改用乙醚在摄氏60度萃取青蒿。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近100%。1972年屠呦呦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得到临床证实。“五二三项目”于是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研发。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实现了中国大陆零的突破,媒体及互联网赞扬声一片。单是科学网,不到24小时就发表近30篇博文,跟帖数千。然而在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中,也夹杂了若干对立观点掀起的轩然大波,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对许多事物的深刻歧见。

歧见之一:屠呦呦是一位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景、无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许多网友质疑,她没能获得国内大奖,没当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墙内开花墙外香,获得了世界级的诺贝尔奖,岂非咄咄怪事?许多学者认为,屠呦呦获奖是对院士遴选制度的巨大反讽。现行的中国院士体制不是国际上通行的荣誉制度,而是连带着种种特权与巨大的经济利益。于是有人靠腐败手段,不择手段地变成院士。这就造成了奇怪的现状:有些学者明明够格却选不上,有些人明明不够格却选上了。屠呦呦以85岁高龄获得诺奖,她还有机会获得国内最高科技奖项吗?还能当上院士吗?Yes或No,有关当局皆有为难之处。

歧见之二:屠呦呦的获奖是否意味着诺贝尔委员会对中医药的认可?许多人认为,“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医药里程碑式的胜利。中医药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这下终于熬出头了!”就连李克强总理在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贺信中也说:屠呦呦获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然而许多学者不同意此说,他们认为青蒿素是现代科学送给人类的礼物。诺奖委员会给屠呦呦颁获奖,是表彰她在中药的启发下,把中药有效成分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纯化学药物。这并不意味着,基于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现代医学,认可与接受基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中医。中药是一个宝库,但前提是要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才能使中药变宝。在得奖名单宣布会上,有记者问这是不是第一次给中药颁奖,诺贝尔委员会予以明确否认:“这不是对传统中医药的颁奖,我们颁奖是给从中医药获得启发、作出贡献的个人,她从中做出新药,让我们在全世界销售。

歧见之三:屠呦呦的研究是在文革期间初步完成的,其第一篇论文里有“毛泽东思想指导”的字眼。被称为“毛粉”的学者由此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都是毛泽东时代的顶尖研究成果。毛时代只有二十多年,相比之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有什么顶尖研究成果?”更有“毛粉”说:“屠呦呦获奖的启示是,只有在毛泽东思想照耀下,中国才有希望在短时间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持相反观点的网民则反唇相讥:“别搞笑了好不好?毛时代许多教授与科学家被关牛棚、扫厕所,屠呦呦是漏网之鱼,算她万幸。要不是一次次运动侮辱打压知识分子,何来知识断层?在毛时代,很多中国科学家背着臭老九、右派、甚至反革命的罪名搞研究,付出了沉重代价,所以我们应该向屠呦呦致以最高的敬礼。”

屠呦呦的获奖,也激发了国人的过度乐观情绪,认为诺奖从此将年年花落中国。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一,中国社会严重的功利化导致科研功利化。评价科学家的水平,只看论文篇数和影响因子,不看是否攻克了重要的科学难题。许多科学家趋于浮躁,无心做周期较长的研究,而是为多发论文作“短平快”式研究。屠呦呦潜心研究青蒿素45年,50岁才当硕导,70岁才当博导;而现在的年轻学者追名逐利,攀比谁更早当上教授、博导、院士,哪有潜心研究的耐心?其二,中国科学院代表着中国科学的最高水平,现有726位院士,其整体水平离诺贝尔科学奖的门槛尚远。由此看来,中国已有实力在某些学科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要在近期实现常态化的年年获奖,则不容乐观。中国要赶上日本(获奖19次)、法国(34次)、德国(70次)和英国(78次)已属不易,要达到美国(254次)的水平,更是任重道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4)
评论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原来如此。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加成' 的评论 :

哈哈,是俺没说清楚:那是俺的拙作,表达一下对屠教授的敬意。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谢谢阿留兄提供关于胰岛素申报诺奖的背景材料。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谢谢转发屠教授的诗。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taoying34' 的评论 : 不甚清楚此事,愿闻其详。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加成' 的评论 :

关于牛胰岛素与诺奖,近些年的文章澄清了当时只报了钮经义先生一个人,而且是文革结束之后才报的。那一年没有选上而已。以下转自维基:

經緯
1966年4月19日,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通過國家鑑定。但有列席者反對爭取诺贝尔奖[1]。
1972年,學者楊振寧建議總理周恩來,將上述成果推薦予諾貝爾委員會,但周氏拒絕[1]。
1977年6月12日至30日,學者錢三強率領中科院團隊訪問澳大利亞,該國科學家建議錢氏,將上述成果推薦予諾貝爾委員會[1]。
1978年9月,楊振寧準備提名中國科學家角逐諾貝爾獎,並就此知會政協主席鄧小平。同一時期,中科院收到瑞典皇家科學院來信,要求中方推薦來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1]。
1978年11月3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同意上述成果申報諾貝爾獎[1]。
1978年12月11日至13日,錢三強主持總結評選會議,徵選出4名候選人,分別是:钮经义、邹承鲁、季爱雪、汪猷。基於多方考慮,最終保留钮经义為唯一候選人[1]。會議報告總結:
“ 我们建议,以钮经义同志一人名义,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拟由杨振宁教授和王应睐教授分别推荐。[1] ”
結果
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授予赫伯特·布朗( 美國)與格奧爾格·維蒂希( 西德)[7],钮经义沒有獲獎,成為紀錄上首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諾貝爾獎候選人。《南方週末》第1137期對此有詳盡介紹[8]。

倒是苏联的科罗廖夫本来应该得诺奖的,当时卫星上天,诺奖委员会给赫鲁晓夫打电话,问谁是主持研究的科学家。赫鲁晓夫的回答很共产主义:“苏联人民”!:) 结果诺奖就没了。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加成兄好文。去年屠教授获奖时曾作诗一首

科苑之巅有鹿鸣,广思萃取炼蒿菁。

功垂本草通西域,淡荡晚风传至名。
Dataoying34 回复 悄悄话 聽說青蒿素工業制造専利不在中國手里,而且產品中國所占份額甚少,而且質地也差。是這樣麼?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鏗鏘止戈01 说的也对. 俺还以为你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呢.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回鏗鏘止戈01 :话也不能这么说.俺提及的前辈"另一位阐明结构及全合成的前辈如果还健在 我想诺奖肯定会颁发给俩人。"他就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一生为了青蒿素呕心沥血,于2012年病逝。 ... 青蒿素在 天然青蒿中含量太低,大量全合成后才有实际利用价值.可惜他不在了, 似乎诺贝尔奖不发给已故的人.
鏗鏘止戈01 回复 悄悄话 屠呦呦這個三無科學家真是對中國科學界的一個極大諷刺,好多科學家頂著院士的頭銜,其實徒有虛名,沒有任何貢獻,諾貝爾獎對他們是一個天方夜譚,但不可否認折射出中國教育的失敗。
零不是数 回复 悄悄话 加成 发表评论于 2016-10-25 10:22:29

回复 '零不是数' 的评论 : 无论如何,首先采用乙醚萃取法的还是屠呦呦。
**********************************************
同意. 不过如我所说,此法不是屠先生的发明,只是她采用了而已.这奖不是给萃取法的.
honger22 回复 悄悄话 关键骗眼球的情况太多了。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里人家168' 的评论 : 同感。据说人工合成胰岛素申报诺贝尔奖,就报了四个人。一个也不可少,一个也不肯让。结果是同归于尽。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花无缺' 的评论 : 谢谢引用诗经,为我平反。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er22' 的评论 : 您可能同我一样,也是理工科的,国文底子不够。其实百度百科上面都有的,一查便知。到此为止吧。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不开窍' 的评论 : 感谢为我平反,证明本人并非骗子。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香港' 的评论 : 见仁见智吧。不过屠首先采用乙醚萃取法,才得到青蒿萃取素。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er22' 的评论 : 骗子的帽子太大,不合适。篡改诗经也不敢当(要是在文革期间,您老扣一顶篡改毛著的帽子,我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好在已经有网友为我平反,就此打住。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零不是数' 的评论 : 无论如何,首先采用乙醚萃取法的还是屠呦呦。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o' 的评论 : 无语啦!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狸猫的爸' 的评论 : 是的,但是诺贝尔奖不会颁给大兵团的。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ige' 的评论 : 同感。谢谢评论。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诺奖挑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得奖没错,难道谁也拿不到奖更好?俺怎么闻到一股酸味呢!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同意百花无缺的评论,另一位阐明结构及全合成的前辈如果还健在,我想诺奖肯定会颁发给俩人。
百花无缺 回复 悄悄话 屠得诺奖实至名归,毕竟是她首先发现的乙醚萃取法,才得到青蒿萃取素。

楼下的喷子,诗经上是这样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到底有没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不要瞎喷,显得那么没文化
honger22 回复 悄悄话 我槽,丢人现眼了?也是记不清了,但怎么一点没有印象呢?
不开窍 回复 悄悄话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食野之蒿”,都在诗经里, 并非篡改。
香港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是个水货诺奖, 程度恐怕就是个大学生, 再加点经验。 这个发现当然该得奖,但不是老太太一个人。 课题本身是一个战略任务, 没有见过美国曼哈顿计划, 苏联人造卫星得奖吧?

1. 课题本身是国家战略任务

2. 办法是海选药物。 就是说别人发现不是也是贡献

3. 全国50多家单位, 600多人参加

4. 第一个发现青嵩有用的并不是老太太

5. 在中国也发过奖,但老太太排第六

所以这个是很水的奖。没啥意思
honger22 回复 悄悄话 文章作者是个骗子,为了牵强附会,串改诗经。明明是“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愣是改成了“食野之蒿”,还要脸吗?
零不是数 回复 悄悄话 歧见之零: 她的研究是几万人攻关项目中的一部分,采用的方法也无真正的创新,另外还有它人参与,对于谁是真正的有功人员还有争议.
狸猫的爸 回复 悄悄话 在同等水平下,大兵团作战做出重大成果的机会比单兵肯定作战做出重大成果的机会肯定要高得多.
lio 回复 悄悄话 连包子都当上了博士的社会,还指望啥?


zhige 回复 悄悄话 只想说一点:过去那些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过洋的科学家,比眼下所谓“博导”、“院士”等等,水平高多了。他们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搞科研,不搞创收,不好大喜功。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