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毛遗体
毛的追悼会结束后,他的遗体被转移到一个代号叫“769”的地下室。1969年中苏交战后,毛发出“深挖洞”的指示,全国大挖防空洞。北京城下也挖了一条沟通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的秘密信道,一直通到西山,林彪生前居住的毛家湾也有一个入口。9月20日凌晨,华国锋、汪东兴及遗体保存小组的医务人员,护送着毛的遗体,从林彪家的入口,进入这个地下世界。
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的泌尿科专家吴阶平,参加过毛遗体的保存。他回忆道,汽车在大铁门前停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步行进入地道后,吴阶平发现里面十分宽阔,足以容纳四辆汽车并排通过,地道里霉味很重,显然通风不良,又走了100多米,才来到遗体保护室。
遗体保护室原来是解放军301医院的地下手术室,设备完善。按照遗体保护的要求,又进行了改造,使其密封、隔氧和低温。在保护室中央,放着个巨大的金属钛容器,里面盛满了防腐液,毛的遗体就被浸泡在里面。
从1976年9月到1977年8月,专家们在此地下室工作了整整一年,执行这代号为“一号工程”的天字第一号任务。首先是解剖毛的遗体,专家们取出了毛的心脏、肺、胃、肾、肠、肝、胰、膀胱、胆囊和脾脏,把这些内脏分罐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中。躯干的空腔则塞满浸泡过福尔马林的棉花。毛的脑子没有被取出,因为专家们不想剖开毛的头颅。
依靠臭老九
既然越南不肯传授中长期保存技术,就只能自力更生了。不过这次所依靠的,不是冲冲杀杀的文革造反派,而是被贬成“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当时,经过十年文革的摧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已是凋敝不堪,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大批科学家被投入“五七干校”变相劳动改造,仪器设备更是陈旧不堪。要人没人,要仪器没仪器,怎能担当此重任?
好在毛遗体保存是天字第一号工程,一切都要服从其需要。高层一声令下,立即从各地解放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专家。有的科学家上午还在“五七干校”劳动,下午就被紧急送上飞机,到了北京才知道是干什么来的。
在被召到北京的专家中,有一些具有保存古尸的经验。1970年代初,在湖南长沙近郊的马王堆,发掘了一座西汉古墓。惊人的是,经历了两千多年,女墓主的尸体竟没有腐烂。但尸体暴露于空气之后,很快就开始腐烂。当时的总理周恩来指示:“古尸至少要保护200年,要让后人也看一看,不然无法向子孙交待。”为此组成了专门班子,研究出含有福尔马林、酒精和甘油的配方,成功地保存了马王堆女尸。这批专家当然被召来参加毛遗体的保存。
人有了,下一个问题是仪器。当时,中国大陆用于科研的外汇少得可怜,即使是中国科学院这样的“国家队”,科研设备也是严重老化,只能看着国外先进仪器设备的照片兴叹。有鉴于此,汪东兴说:“需要任何用具和设备,你们提出来,中央给办。”这对于科学家们真是天赐良机。于是,他们把多年来不可望不可及的西方先进科研仪器,只要说得出同一号工程有点关系的,悉数报了上去,其中当然不乏有“搭便车”的。高层自然是大开绿灯,一律照准。其实,又有谁胆敢不照准呢?科学家们靠了这批先进仪器,除了完成一号工程,还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许多成果。毛死后对中国科学的发展做了这么件好事,恐怕是他生前始料未及的。
毛遗体的长期保存
解剖了毛的遗体,专家们得以喘一口气,来讨论中长期的保存方案。遗体保存技术极为复杂,为此,遗体保护组请来了数十位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地的专家,既涵盖了解剖、病理、生物化学等医学专业,也包括了光学、真空、空气调节、建筑等工程专业。
遗体保护涉及许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防腐。为了制定保存方案,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次,常常是通宵达旦地讨论。北京的专家们先提出液相保存方案。这是当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遗体浸泡在高浓度的防腐液中,再加上适当的环境条件。医学院保存尸体就是用液相保存,这虽然不是最高水平的方法,但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却是最可靠最稳妥的方法。然而,上海的专家提出异议。他们说,毛主席的遗体是供瞻仰的,液相保存会使人觉得像泡在水中的标本,心理上难以接受。
于是有人提出气相保存方案。气相保存的遗体给人的感觉自然,栩栩如生。但缺点是遗体会变干、变形和变色。因此,防干保水就成了气相保存的最大难点。
一位上海专家提出了固相保存的独特方案,就是把毛的遗体做成一块大琥珀,毛的遗体就能像琥珀中的小昆虫那样,千年万代地保存下去。这个大胆方案使其它科学家大吃一惊:尽管固相保存在理论上可行,可迄今所有的琥珀标本,体积都很小。把整个人体用固相方法来保存,还难以想象。更重要的是,把毛遗体用固相法保存,万一失败了,连一丝一毫补救的办法都没有。
观点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被否定。每个方案都有优点,但又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每一个缺点都可能造成遗体保存从根本上失败。经过长时间讨论,最后与会者商定采取液相和气相相结合的方案,以后再从长计议。所谓液相和气相相结合,是指把头部和两只手保存在气态中,而其它部份则保存在液态中。
接下去,科学家们又讨论遗体隔氧的问题。为防止遗体腐烂,气相保存的部份必须要隔绝氧气。把氧气从水晶棺中100%地排除是不可能的,通常最高能达到99.99%。但为了长久保存毛遗体,专家们硬是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这项工程主要由清华大学负责。
专家们紧接着讨论气相保存该用哪种惰性气体。一开始大家提到氮气,从惰性程度和相关指针来看,氮气是理想的。可是一位专家却提出用氦气。氦气的惰性比氮气更强,这当然好,可价格却高得惊人,一般情况下无人敢问津。但既然有人提出用氦气,就没有人再敢坚持用氮气。为了保护毛的遗体,钱不能作为考虑因素,一切都必须用最好的。
毛的遗体不仅不能腐烂,还要能供瞻仰,因此要特别注意毛的遗容和神态。毛的脸部不能化妆,因为任何化妆品都会损害皮肤,只能将柔和略带红色的光照射到面部。有的专家主张颜色要鲜艳一些,显得毛很健康。可有的专家提出异议,说人已去世了,弄得太红与事实不符。经过反复讨论,才定下一种比较满意的颜色。
毛遗体每天每时都在发生变化,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把变化减到最小最慢。因此,要经常对毛的遗体进行多方面的监测。不过,有的指标是很难监测的,例如面部的肤色,是深了还是浅了?深了多少浅了多少?这即使用现代科技也难以定量。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决定采用“邮票法”。他们找来“邮票法”标准颜色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每种颜色又由浅到深逐渐递进,相互间差别很细微。工作人员用这个颜色簿来核对毛的肤色,看同哪个颜色最接近。一个月后看看有什么变化;三个月后再看看有什么变化,依此类推。尽管这是个原始的办法,要靠肉眼来判断,但也没有比这更行之有效的办法了。
(待续,图片取自网络)
其实,偶看毛爷自己恐怕也会把如此曝尸看作莫大的惩罚而非荣耀。按老辈人的看法,入土为安才是正道;被掏空了内脏展览,这在他们看来是非常恐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