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心声

我多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够把自由、民主和人权大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而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个人资料
加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的时间是怎样被糟蹋的?(图/视频)

(2016-05-28 14:09:03) 下一个

时间就是生命,感慨时间的匆匆与人生的短促,乃永恒的话题。近日读到一篇文章,讲述女主人公把一天24小时掰成25小时乃至26小时用,终于事业与家庭两不误。笔者乃退休学者,读后感慨万千:回顾自己的人生,虽然算不得一事无成,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原来大把大把的时间,竟是被糟蹋掉的。

文化大革命前尚有学可上,但有一门课最糟蹋时间,那就是俄语。19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只能学俄语,因为据说苏联的科学技术发达。事实上苏联除了航天等少数学科,多数学科都落后于西方国家。例如我研究的人体组成学,就不曾有前苏联学者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或在有分量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回想我当学生时,每星期三小时俄语课,外加三小时复习和早读,每周至少六小时。六年间花费3000小时学的俄语,在后来的工作中根本无用,不得不重起炉灶学习英语。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学生,糟蹋在俄语上的时间共计多少?这笔账无法算得清。

洗脑更糟蹋时间。开始的时候每周一个半天政治学习,后来增加为两个半天。学些什么?无非是学毛著、听报告、读报纸、谈体会。花这么多时间,如果能学到“颠扑不破”的真理,倒也值了。谁知道那年头刘少奇、林彪、江青、华国锋、邓小平等人闹哄哄如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台。形势一变,老百姓就要被重新洗脑。可叹这类昨是今非、今是明非的东西,如今的莘莘学子仍是非学不可。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糟蹋在政治学习的时间共计多少?这笔账更无法算得清。

文革对时间的糟蹋,更是无以复加。我的五年大学只上了三年课,后两年白白被糟蹋了。中国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除了翻来覆去地读那几本毛著,专业书看一看就是罪过。白天无所事事,晚上打扑克混时间。一旦广播里传出毛的“最新最高指示”,那怕已是深更半夜,都得爬出被窝,去大街上敲锣打鼓“报喜”。我们对这种无休无止的折腾腻烦透顶,但又无可奈何。

离开大学,我被发配到一个偏僻小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在那里三年,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与世界就像是隔绝了一样。后来,我的同伴装了个半导体收音机,这才把我同世界又联系了起来。1969年7月20日,我偷听“美国之音”,知道美国航天员成功登上了月球。我长久长久地凝望着月亮,思绪万千。我既为这一全人类共同的科学成就而高兴,又为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而黯然神伤。别的国家都在快速前进,而我们中国这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却年复一年地被糟蹋生命。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幸运的是,我的生命没有被糟蹋完。1990年,我得以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了人生中最平和、最宁静的一段。在美国,我和家人过着虽不富有但却充实的生活。“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我全身心地投入钟爱的科学研究,22年间发表了约120篇论文。我提出的人体组成五层次模型,获得同行普遍认可,成为本学科的基石之一,并载入了大学教科书。虽然在美国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经历了激烈竞争,如果生活能重来一遍,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作出同样的选择。

马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深深地牵动了我的心。倏忽之间,24500多个日日夜夜,已从我身边匆匆流过。人生过得如此之快,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我想,假如最可宝贵的青春岁月没有被糟蹋,我是有可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些,攀得更高些的。悲哀的是,人生没有“假如”可言。或许,这就是我们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图片与视频取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高斯曼' 的评论 : 毛语录背的好与差,同文化程度好像不完全成正比。O(∩_∩)O哈哈~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就是就是!我是文革是的“高中”毕业,与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没法比,差距太大。毛的语录背得好。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li88' 的评论 : 如果最可宝贵的青春岁月没有被糟蹋,我是有可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些,攀得更高些的。
ali88 回复 悄悄话 好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现在珍惜,犹未为晚!
ali88 回复 悄悄话 “我全身心地投入钟爱的科学研究,22年间发表了约120篇论文。”
博主的成绩很不错了,大多数人都比不了。像我等终日碌碌之人,岂不要更加惭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