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73)
2015 (69)
2016 (94)
2017 (69)
2018 (87)
2019 (81)
2020 (130)
2021 (119)
2022 (83)
2023 (83)
先把前两篇的链接也放在这里吧。哈哈,又是一个系列:)
拱,英文称Arch. 定义为中央上半成圆弧曲线。在古罗马时期拱开始应用于许多建筑结构中。Architecture 意为建筑学,是不是Arch是建筑中特有的建筑符号呢?
看到拱形建筑,总会想到小时候搭积木时有一块积木是拱形的。就是在长方形的方块下半部有一个挖空的半圆形。积木块里面还有两个圆柱。把拱形积木放在两个圆柱上就形成了一个拱门。这是小时候最喜欢搭的。
这次意大利行看到太多的拱形建筑。选出一组做为剪影3.
1.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用拱形作为照片的框架外拍教堂各样美丽的半圆弧。
2. Scaliger Castle in Sirmione. 是13世纪的建筑,用于防御外敌。所以拱形的城门要厚厚的。大拱下面带小拱。
3. 米兰大学,100的数字是庆祝米兰大学建校100周年。整个校园都是拱廊。很漂亮,很意大利。几位年轻学生为校园增加活力。
4. 米兰中央火车站。我们当时等着电子显示牌告诉我们那趟车的站台号。通常多是在开车前20分钟左右显示。所以人们一看到站台号就马上奔赴自己要去的列车。米兰中央火车站非常漂亮。
5. 这个巨高的拱形是哪里?是位于米兰大教堂边上的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拱廊。
6. 五渔村Manalora。 靠近这个石拱拍照片时闻到边上小花甜香的味道。
7. 坐火车去看比萨斜塔要从中央火车站走一段路。下面两张是在路上拍的。
8. 拍这张的时候我们坐在拱门内的石凳上休息。
9. 从佛罗伦萨老桥望阿诺河和两岸的风景。
10. Piazza della Repubblica 佛罗伦萨共和广场
11. 佛罗伦萨市政厅。拱和圆搭配在一起很漂亮。
12. 拿波里。从十字回廊的拱窗内望外边的彩陶廊柱和橘子树。
13. 拿波里。那天早上从山上往山下走看到这个拱窗。透过它拍远处的海,远处的山,还有远处的云。
14. 住在拿波里山上的旅馆。是从修道院改建的。这是里旅馆房间不远的窗户。看墙有多厚。
15. 梵蒂冈的城门。从出租车上拍的。
16.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a Palazzo Barberini,国立古代艺术美术馆,巴贝里尼宫
17. 这是在罗马许愿池不远的一个地方。查地图好像是意大利圣卢卡国家美术学院
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很受教。把链接贴在这里。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180907044741
在城市的遗存中可以发现古罗马人在帝国后期已经熟练掌握了拱的设计和使用。除了神庙、长方形柱廊议事厅(basilica)、公共广场(forum)等主要公共建筑的立面使用希腊柱梁之外,其余的建筑极少使用柱与梁的支撑结构。古罗马人用拱取代了梁, 用拱顶取代了楼板,甚至楼梯的支撑也使用拱。罗马人以两个半圆拱在空间之中成角度交叠,产生了极为复杂的空间几何构成。
谢谢看帖,祝健康平安快乐。
那个时代很多思想上的先行者,在探索中前进,可惜了现在,物质上去了,思想荒漠化了。
现在所谓的一些学者,嘿嘿!
特别喜欢五渔村石拱的那张,清新优雅,仿佛闻到了甜甜的花香!
也记得小时候玩积木的拱门,亮妈童心未泯,为亮妈点赞!:))
特意拉近去看有香味的小白花, 不认识 :)
谢谢亮亮妈妈分享!
从门到拱,一如既往的发人深思。
在中国77年以后,门打开了,墙有了破口,那时出现了一批思想上的先行者,他们致力于思考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学,其中张志扬教授是其中的一员,他写过关于“墙”的思考,也写过“门”《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我们这代人或多或少都受过他们的一些影响。
张先生没有写过“拱”,实在是一个遗憾。拱和门不同,当然和墙的区别更大。墙在于阻隔,也在于承重,更在于稳定和坚固;拱也承重,也稳定和坚固,但不阻隔。拱是开放,也是欢迎,更是接纳,因此拱门多出现在宗教场合。这种接纳和欢迎却是一种过渡,是“两个空间”的过渡。这种过度一点也不违和,因为“拱”美又和谐。
看到亮妈的拱集锦,想起了张先生。
这么美的照片,欣赏!
亮妈的摄影也非常赞,每张都仔细赏看了!:)
该有多好啊:))
以拱为主题串联旅游胜地,想法有创意!抓住了拱,也就抓住了古罗马之后欧洲的建筑灵魂。五渔村的那张好别致,咱家要住那里改有多好啊:)
为亮亮妈点赞!
板凳:)
总结得真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