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就快过去了,或者说已经过去了,明明就是秋天嘛,可是依然是白天热晚上闷热的日子。本来是想等凉快了在扔掉一批半袖T恤的。在商场里看到喜欢的牌子的纯棉T恤,打折搞活动,买了我的3件,领导的1件,以为很快就天凉了,不用穿短袖的了,结果这个暴热呀,穿吧,提前把旧的不要的处理掉了。然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新衣服舒服的感慨。第二天我家领导也穿上了,高高兴兴的说这件衣服真舒服呀,柔软的棉质,比那个北脸的1.2万日元的舒服多了。当然棉线和棉线是不同的,成衣也会有不同,设计师设计的理念,也是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所需要的。总之,就是新衣服比旧衣服好看了。买了4件新的回来,晚上就把很多等待过季处理的半袖T恤都拿出来了,一共处理了差不多15件,外加6条裤子。其实我最近这两年基本是没买过裤子的。领导也是只买过一条裤子。
平心而论,还是品牌的东西好,可以穿的长久一点,喜欢的长久一点,至少可以当一个接近时尚的人。很多习惯都是在断舍离的过程中发现的。
喜欢的东西买回来不舍得穿,就一直放着,然后再碰到了,再买,现有的依然喜欢,不穿不行,早上出门形成了习惯,就是一直穿着的那件继续穿。接近两年里,淘汰了很多的新品,看着那些在断舍离开始前一刻购买的衣物,五味杂陈。家里的衣柜,抽屉,都是在不断的减少再减少,穿的用的都没有什么不变呀。我现在只有6件半袖的T恤,6件长袖的T恤,都是棉质的。很多的运动用的,也是需要淘汰的,运动的衣服,磨损比较厉害,保证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做更换处理比较好。户外用品,还是心尖尖的喜欢,但是现在工作忙,再加上疫情,有好几年没去登山了。慢慢的也会处理掉现有的。
有些收到的礼品,就及时送给邻居了。总之不在家里留着不需要的。鞋子也是每个季节的几双。基本不用换季收藏的,更没有“留着以后”那类的。昨天扔掉一双红色的平底鞋,很早就想着不要了,但是这双鞋穿着柔软舒服,特别是女鞋旧鞋不会磨脚的,但终究是旧鞋了,我想着应该下雨的时候穿一次再扔。终于给盼到下雨了,而且是大雨,高高兴兴的穿上趟水玩儿啊,结果到公司一看脚上全是鲜红鲜红的颜色!这个世界也许就是老天爷有一个奇怪的最后一次效应吧。比如,有个掉碴的碗,就想着今天用完这次就扔吧,今天用的这次,洗碗的时候偏偏就把手割开一个小口;比如一件T恤,就想着穿完今天就扔,可偏偏脖子后面的那个商标,磨红了脖子;一个竹盖板,想着再用一次也可以扔了的,结果在今天使用的时候,偏偏让火烤到塑料边儿;一个很少用的枕套,大大的,想着不用扔了浪费,那就拆开了当桌布吧,用几次不用洗扔了也好,结果胳膊肘在那个花边上过敏了。
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该干啥用的就干啥!有破损的就应该淘汰了!原本留着几条有纪念意义的床单被罩,经过一年多的思考还是处理了。留在记忆的故事,也就是留给自己的吧,后人谁又想知道这些呢。家里的空间又恢复到了新搬进来时的整洁了。所有柜子里,空间都只有1/3不到占用率,真好。衣物还是可以再处理掉一些,慢慢来吧,特别是那些在断舍离前一刻购买的新品。有一天和领导说搬家的时候,咱俩拎包走吧!领导惊愕:“那套书桌书柜也不要了吗?要不要我在网上卖掉?”哈哈,还是等搬家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