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望远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东非野踪3: 百兽宴、野生保护区、疣猪

(2025-09-08 10:48:34) 下一个

2025-9-7

 

真没想到,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行程还没开始,我居然就先吃上了“百兽宴”——连那些明天要在保护区里看到的动物都有。不得不佩服咱们老中“万物皆可吃、吃啥都不稀奇”的传统。我得先跟那些野生动物们郑重声明:这顿饭不是我安排的,我也是到晚餐时间才看到菜单的,别怪我啊。你要问我打算不吃吗?这个嘛……服务员说菜单上的食材都是农场里养的,不是野生的。那我就放心开吃了,良心也没那么不安了,真的不是嘴硬哈~等会儿再来跟你们汇报味道,嘿嘿嘿。

今天正式开始东非野生动物寻踪之旅,做为预热,先去动物哺育中心。长颈鹿中心位于内罗毕国家公园西边,早上9点钟开门。当年欧洲银行家族罗斯柴尔德的一名成员热心资助和研究野生动物,保护一种珍稀的东非长颈鹿,这种便被称为罗斯柴尔德长颈鹿。昨天游记里的今天一兽,已经记述,在此不再多说。早上游客少,我们每人发一小碗零食喂几匹鹿,乘机拍照片。游捏着小零食凑到它们脸旁,它们很文雅地转脸伸出紫色舌头,轻轻一卷,裹食入嘴。有时厚嘴唇与舌头一起裹住喂食游客手指,倒是轻柔温软。有人怕它们的口水不愿多喂,零食都给我,我得到几乎三碗,忙得不亦乐乎。

长颈鹿旁有两只野猪在吃草。保育员说他们是澎澎pumpaa,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里一个动物角色,意思是呆傻,一头疣猪。保育员给我们看疣猪头骨,脑洞才乒乓球大小,能不呆吗?不过这俩野像伙能找这里吃白食,好像不呆哦。

 

上午11点前又驱车去附近的大象孤儿院,由一名英国裔肯尼亚人家族基金会创立,哺育从肯尼亚境内各地营救出的无母幼象。三岁之前的幼象依赖母乳,而且易受猛兽攻击,如果丧母则难存活。游客们在一个大土水坑周围站好,保育员们先后引导12头最大4岁最小才5个月的幼象进入围栏中,喂它们奶瓶牛奶,让其拣地上树技叶吃,驯练它们的团队意识。因为都是孤儿象,园方把三、四岁的驯成一组,将来一起以一个新象群放归野外。目前其中最年长的四岁母幼象,已经表现出大姐大的领导与关怀象友的气质。游客们乘机摸象脸、象背,手感粗砂皮纸。又是每人百多张照片后,今天预定的旅游项目结束。

 

午饭在"中国花园"China Garden餐馆,倒名不虚传,餐馆确像座小花园,里面各种当地热带树木花草。餐饮也挺正的中餐,我最感兴趣的是牛肉。草原上的原住民马赛人以畜牧为业,直接在草原野地里围个圈养牛,且不停移动牛圈,与野兽共生。他们的牛都是原生有机原生的牛,无任何人工添加剂或药物。尝尝味道就是好。

吃完,司机带进首都市中心绕一圈,与中国中等县城的发展程度差不多,但无一个红绿灯。路旁站着不少人,架着反光伞,据说是Toutubers。我们大家都兴趣缺缺。倒是注意到路边一群狒狒baboon 旁若无人。一座小公园的大树顶上一群秃鹳marabous stork 。可惜一晃而过,来不及拍照片。

入住五星级的Safari Park Hotel & Casino。车进大门经过挎长枪门卫安检、钢钉路障和大铁门,才得进,仿佛戒备森严的与世隔绝的大庄园。圆木构筑的大堂宏大悠暗,立即让心情沉静下来。大堂正中一头巨象雕塑,墙上挂一对五十年前获得的一米半大象牙,绝对不会误解我们身居何处。似近百年前殖民地时期动物保护区内建筑风格。各种热带植物中穿插数栋两层原木框架结构的"老"房子,围绕中间曲折相连的自然风貌游泳戏水池,相当整洁安静清悠。客房内陈设家具浴厕设施,挂着蚊帐,都充满历史和故事的气息。回想刚刚经过外面纷乱喧嚣的城市郊区,感觉回到电影中才能见到的从前英国殖民时代。朋友们觉得这种绿植环饶的环境,才像在动物保护区里的样子,但这仍是特别营造的人工"野生"环境,与外面城市简直是两个世界。

住客似乎不多,大家在里面闲逛一阵,到晚饭时分,去五家餐馆中的烧烤餐厅,享用文初提到的百兽宴。

6点多钟去,大烤炉中插着各种钢剑铁签,上面串烧肉食,炉火通红。门口餐牌列着13道烤肉:猪肉、山羊、鸡、骆驼、鸡翅、火鸡、绵羊腿、牛股肉、猪小排、香肠、驼鸟、鳄鱼、淡水鱼。里面有没有没吃过的野生动物,更正,家养的动物?七点开餐,大家各自先取些开胃小菜和沙拉后,点些当地啤酒,都是Tasker牌(tusker是长獠牙的象),味道不错。按门口餐牌,厨师拎着串在长剑上的肉,来到每位食客前当场切肉。山羊和骆驼太硬咬不动,只能硬吞。驼鸟略好点,尝试一次就够。鳄鱼肉象鸡肉,还过得去。野兽还是不如家畜的肉好吃。每样一小块,肉食撑满肚。想想明天开始去见野生动物们,有点说不过去,幸亏它们不会说话问:你昨天吃什么啦?

 

餐后9点,表演非洲舞蹈。每一场音乐教激昂澎拜鼓声明快。每位黑人男女舞者都精瘦健美精力旺盛。每个舞蹈动作都豪放强烈活力洋溢。我真羡慕黑人的运动舞蹈天赋,我们几人都觉得比百老汇的舞者跳得干脆利落多了,缅泰和中国的慢舞蹈,没这个带劲。这家旅馆、百兽宴、舞蹈表演,绝对值。

 

准备睡觉,注意到窗外不知道什么鸟呜,婉转清亮不停。昨晚听车声,今晚听鸟鸣,悦耳动听多了。但对想入睡的脑子,美声也是噪音。

夜里有人听到连续的枪声,紧张得失眠,会不会有抢匪进攻庄园?早上服务员说晚上月食,有人开枪驱邪。虚惊一场。

 

 

明天要去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先分享一下知识。

 

美国有国家公园,也有野生动物保护区,英语词是wildlife refugee。这些保护区由政府支出管理,主要在于保护动物生态环境,并不鼓励在那里的旅游活动。去东非旅游,查地图上却基本找不到叫refugee的地名。在那里,有game reserve,wildlife sanctuary ,conservation area, 中文译名都叫"野生动物保护区",还有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它们区别何在?

先说英语字"game "。19世纪晚期,欧洲殖民者到来非洲内陆,为野生动物吸引,在富人圈兴起狩猎之风。狩猎作为一种竞赛,称game。后来演变成被狩猎的动物也叫game,追踪和狩猎的活动称game drive,被狩猎的大型野生动物叫big game。草原上有Big Five,中文译成五霸,指狮、豹、象、野牛、犀牛,听起来像称王称霸的五大兽。五大兽没错,可原文并无"霸"义。它们当初只是白人狩猎时觉得比较难对付又有风险,一旦得手就可以炫耀的五大奖品trophy 。当然现在译成五霸,说得过去。殖民地当局在动物比较集中之地建立专门的狩猎动物保留地,不许开发搞建设,英文为game reserve。现代个别私人管理的动物保护区,仍允许控制下的狩猎,符合原意。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保护区早己经不允许狩猎,只允许观察,五大兽通常中译五覇,不再是被狩猎目标,而是被观赏目标。game一字变成与wildlife同义,只指野生动物,包括兽、鱼、鸟等,有时甚至指野生动物的肉。game drive, 现在意思变成乘车观赏野生动物。而野生动物保护区仍保留这个game reserve传统命名,也有改成natural reserve或wildlife reserve。

叫reserve 或sanctuary 的这类保护区,通常较小,动物集中。由当地政府或者私人管理,相当重视旅游资源,服务设施较齐全。它们的区别在于sanctuary 一般严禁狩猎,也禁附近马赛人在其境内放牛。而有的reserve允许。sanctuary比reserve的"保护"更严一些。

国家公园由国家直接管理,通常地域更广阔,以保护大自然为中心,更严格保护自然生态,严禁任何居民住地,严禁狩猎和畜牧,控制旅游开发,游客多由向导带领,严防偷猎,是最高等级的保护区。

而保护区conservation area or conservancy (没有野生动物前缀词)通常在国家公园周边,区域中允许保留规定条件和范围下的原住民狩猎、放牧,是人与动物共存的折中缓冲地带。

各类保护区之间虽有差异但不绝对,许多建立之初是野生保护区,再扩大成国家公园。东非野生动物保护区不同的名字,反映其复杂的体系。那里不仅保护动物及其生态环境,还要兼顾原住民生息,考虑发展旅游业做财政支持。旅游业是东非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主要收入,也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咱们去旅游也算是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非洲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发展,是个渐进过程。直到19世纪后期,欧洲人才开始殖民黑非洲内陆地区。虽然像比利时与德国的殖民者对非洲内陆的当地人比较残酷统治,但英法的殖民者相对文明。殖民地经由开发,改善了当地的经济与民生,使人口大增,这是欧洲殖民有利于民的实证。英国人在黑非洲内陆地区半个多世纪的殖民后,保留下大片原始野生地区,设立地域广阔的自然保护区,这算是殖民当局做好事的例子吧。

现代历史强调文明多元发展、民族自决与独立。弱化甚至丑化西方文明,尤其关于欧洲人在全球的殖民这个历史上,只讲缺点不说优点。比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内陆地区,自古以来人烟稀少,多保持原始生态。那里的原住民,刀耕火种贫穷落后,在生存线上挣扎而几无改善。早在欧洲殖民之前,黑人部落之间的征伐无人提及,阿拉伯人上千年的剥削贩卖黑奴甚至白奴的历史,也无人追究。现代学者们都盯着欧洲人的殖民和贩奴历史,似乎沾上"殖民"二字的,必定是白人干的,一定丑恶有害的。在美国,有人到今天还企图利用文明国家百姓的善良,要求当年不存在或非拥奴州的政府(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纳税人,为几百年前其它地方的黑奴买单赔钱,给几百年后宣称受害者的几无证据的后裔。任何法律对犯罪都有管辖权、适用地和追诉期限定,何况是当年不犯法的事。居然想用现在的法律追究别处的古人,翻历史旧账,挑动族群矛盾,是最荒谬可恶的一种政治操作,却宣扬成所谓政治正确。

肯尼亚境内最著名的,也是我行程中的自然保护区,是内罗毕Nairobi 国家公园、安博塞利Amboseli国家公园、马赛马拉Masai Mara game reserve自然保护区(简称马拉),纳库鲁湖Lake Nakuru国家公园。

 

 

 

 

今天一兽:疣猪

 

人们都喜欢小丑、丑相的喜剧演员、难看又搞笑的朋友。俊美聪明的人,反而少朋友。肥胖憨笑的女演员超人气,一旦瘦身美颜后反而失踪。在一众聚会上,呆傻丑人是气氛催化剂。动画电影《狮子王》描绘的的东非动物世界,也有这么一位憨傻呆萌的丑角,名字叫澎拜Pumbaa,斯瓦西里语义是"二呆",一头疣猪warthog。虽然不是主角,疣猪二呆是电影中的人气王。现在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见到疣猪,导游干脆直呼:看二呆Pumbaa,于是游客们欢声笑语,紧张气氛一扫而空。此文也用二呆代写疣猪。

疣猪真丑。顾名思义,灰头土脸的大猪头上长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凸起肉疣,长猪嘴上一对大呲牙斜横着,一对小眼晴看人直楞楞的,样子比猪还难看呆傻多了。

二呆够呆。国人骂人愚蠢时,常用蠢猪比喻。疣猪比猪行为更蠢相,猪脑子才乒乓球大小。通常奔跑时,动物会伸长尾巴当柁使,摇摆平衡调整姿势。二呆跑起来时,细长猪尾巴僵直地竖立得像旗杆。在高草丛中看不见猪身时,也能见到撑直的猪尾巴在草上移动,很滑稽。有聪明人说导游举着旗,招呼拥挤人群中的团员。直立的猪尾巴是招呼同伴和小猪们:跟我来。

别的动物吃草,要么四蹄站着,要么四蹄扒着。二呆吃草,经常前两腿跪着,后两腿站着,肥猪屁股翘老高,细尾巴乱甩,一副傻开心的模样,真呆萌。有聪明人说二呆没脖子,站着低头吃草太难。二呆体肥笨,四腿扒下遇危险时,站立太慢。前跪后立的姿势重心靠前,启动冲刺快又猛,正合适。

据说有时二呆一个猛子冲出去,正冲到狮群中,双方都矇了。二呆呆立几秒钟,似乎大脑断线或导航重置时间,然后再转身继续逃跑,太搞笑。

懒猪太懒,从来不自己挖坑做窝,爱偷土豚挖的现存土坑。它们不像其他动物头在前钻进洞去,而是慢慢倒退进去,蛮反常。有聪明人说洞小不易转身,二呆头对外,便于随时查觉危险、防护自己、快速逃跑,有道理。

二呆胆小鬼,常凑到狒狒群、鸟群、羚羊群附近吃草。如果狒狒叫、鸟飞、羚羊跑,二呆也先跟着瞎跑,再东张西望似乎在问:我们跑什么?冒傻气。有聪明人说二呆个头矮,凑到其他动物群附近,利用它们的危险预警及时反应,先行动再找原因,争取时间。

二呆渣男贤女,公猪总单身自顾自,母猪一、两头带一群小猪,总记得哪里有空猪窝(狡猪几窟)不敢走远。遇危险便翘起细长尾巴,领着小猪们奔向最近的猪窝。场面混乱,有的小猪不跟"旗杆"而乱窜,那只能自求多福了。怪不得母猪生一大窝,小猪健康长大不易。母猪躲在洞里头朝外,一对长獠牙,让鬣狗、狮子也惧三分,不敢造次。

总之,二呆的许多与众不同的行为习性,貌似呆萌,其实蛮聪明的。导游称二呆是"草原喜剧演员",人见人爱,尤其儿童。但游客笑笑就好,别走近,谁也不清楚二呆哪根筋断线,举着獠牙对着人一个冲锋,就不好笑可爱啦。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