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书,不是让人气愤,而是让人思考。
《James》故事原型取自马克吐温的《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只不过这回主角不是小男孩Huck,而是跟他一起流浪的黑奴Jim。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中心思想的话:在马克吐温那本书里,Huck心里的判断战胜了头脑里社会给他的灌输;在这本书里,Jim头脑里的觉醒给了他改变未来的力量。
James是Jim觉醒后给自己起的名字。
然而写作,其实并没有目的性,没有所谓的“中心思想”,反而更是在于过程和细节。
如Jim所说:“With my pensile, I wrote myself into being.”
生和死是可以跨越的。年轻的George为了给Jim偷一只铅笔被活活打死了。George的生命变成了Jim坚持写下去的原动力之一。
Jim天生具有过人的洞察力。白人嘲讽黑人的专场演出,观众群里有一个女人,看起来似乎被Jim的演出打动,and I realized that she was mere surface all the way to her core.
Jim一路上被各种白人卖来卖去。某次还带着一个小黑奴一起逃跑了,因为她其实是个女孩,Sammy,不幸在逃跑途中被奴隶主乱枪打死。Jim 的伙伴Norman说,我们不该带她逃跑,要不至少她现在还活着。Jim说:“She was dead when I found her. She just now died again, but this time she died free.” 生和死是可以跨越的。逆来顺受的十五岁的小黑奴Sammy活着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死了。《罪与罚》中有一句话:真正的牢笼并非铁窗,而是甘愿臣服的灵魂。
Jim被鞭打后Norman问他做错了什么?Jim说“What did I do? I am a slave. I inhaled when I should have exhaled. What did I do?”
Jim卡住了奴隶主Hopkins的脖子后,发出灵魂质问:Which would frighten you more? A slave who is crazy or a slave who is sane and sees you clearly.
Jim问强奸黑奴Katie的奴隶主Hopkins:你最享受的是什么呢?是她触手可及的恐惧和无助的哭泣对不对?还有日后作为和其他白人的谈资。
Jim跟Hopkins说,Hopkins你要死了,你知道这个过程我最享受的是什么吗?是我根本不在乎,你根本什么都不是。
Judge Thatcher是“好”的奴隶主,他有文化,他鞭打奴隶的鞭子总会轻些,鞭打的时间间隔总会长些。但是有区别吗?Judge 威胁Jim说他正处于他不能想象的麻烦里。Jim问他:After you’ve tortured me and eviscerated me and emasculated me and left me burn slowly to death, is there something else you’ll do to me? What is there I can’t imagine?在你把我人的根本掏空以后,把我的尊严剥夺以后,把我放在火上慢慢地烤着去死,你还有什么其他是我不能想象的吗?Jim对Judge说,我还没有决定要杀你。
Jim说:“我从未看到一个白人如此害怕,令人震惊的事实是,Judge的害怕并不是因为我的手枪,而是我说出的话。”
在书里,Jim还说过一句很不理性的话:I hated the world that wouldn’t let me apply justice without the certain retaliation of injustice.
或许这世界上没有那句真理,是不带着感情色彩的。
其实仔细想想,书中的情节有更深的寓意。
那个懂得尊重,以礼相待,不拥有黑奴的白人合唱团长Emmett;那个鞭打黑奴时手下留情的Judge; 那两个忘恩负义,追逐利益毫无底线的Duke and King;买卖Jim的各届奴隶主… 他们在对待奴隶这件事上,怀柔也好,柔和也罢,虚伪与否,本质上其实根本没有区别。他们像极了现实社会中的各类人。
Jim为什要紧紧拽住Emmett的那个皮本子,是他除此外没有纸写字吗?Jim渴望抓住更是自己的话语权。
社会上的问题只有同一个问题:Bully(以“强”凌弱)。无论是过去的奴隶制问题,现在的种族问题,性别相关的问题,拐卖人口的问题,弱势群体的问题,政治问题,商业之争,甚至有些父母于子女之间的关系。
尼采说:人来到这世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倾心相见,唯此才不负生命一场。但我们为什么要看那些丑陋呢?因为当你不再为别人的痛而感同身受,不再为看到的不公而揭竿而起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已经死了。
世间万物,皆互相效力。
仅以此篇,纪念2025年8月12日朱令的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