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这四个月读的十二本书

(2024-04-25 21:59:09) 下一个

 当我在时光中穿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乱窜,

当我想着逝去的父母,又竭力想把视线拉开,

当我发现已读了一堆书却一笔没记,

于是就有了这篇不像读后感也不像杂记的大杂烩。

《Going Infinite》走向无穷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信息量巨大,叙事结构迭代清晰,作者眼光有X光一般的透视性,心理分析微妙深刻,语言是一句废话没有,作者真是个天才。不仅把纷杂的人事写得清楚,系统,明白,还写得那么有趣。

作者Michael Lewis就是《The Big Short》《Liar’s Poker》等16本畅销书的作者。这本书2023年10月3日刚刚出版,2024年1月就选为我们读书群在读的书。

据说作者遇到Sam Bankman-Fried的时候很是兴奋,他一直想写复杂的人和事,SBF本人就已经足够复杂了。

在这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世界里,已没有人再关心这个名字了:Sam Bankman-Fried,或者SBF,他是Mathcamp和MIT毕业的数学天才, 是斯坦福大学法律系教授夫妇的儿子, 是Jane Street的Trader, 是红极一时的曾拥有3200亿市值的加密货币组织FTX的创始人,是时代杂志评出的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是Effective Altruism(有效利他主义)的拥护者,是被币安的赵长鹏捅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倒下再也爬不起来的法庭上的罪犯。

且慢,不要看到一个中国名字就和爱国联系到一起,赵长鹏只是一个不择手段为自己谋利的投机分子。我也没想表扬谁或追捧什么,如时代周刊所说:“在加密货币的蓝图里向来充斥着谎言,享乐主义和贪婪。” 从SBF踏进这趟浑水的时候,就该知道是贪婪在作怪,只不过,贪婪加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有效利他主义”,就是尽量挣更多的钱,之后好把这些钱用于做世界上对他人有益的事。但是,多少才够多呢?全世界够不够?这就是本书的名字《走向无穷》。

这本书,精彩的地方太多,比如,SBF在Jane Street实习期,把他看不顺眼的某位的100元钱,以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却合乎规则的方式输过来的数学逻辑;再比如,SBF研究出两股完全不搭嘎的股票强相关性的缘由,竟是某小地方股票交易员的办事习惯。

钱来得太快真不是件好事,SBF能以他的聪明看见FTX的赚钱方式,却没能以他的人文素养和阅历预见到不该这么赚钱。不过SBF是无法拥有人文素养的。他是这样读莎士比亚的:“160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有一半是在近100年才出生的,莎士比亚写作的时代大部分人是农民,只有很少的人去读大学,大概只有一千万人有文化。相比现代西方就有10亿人有文化。那么最伟大的作家出生在1564年的几率有多大呢?统计分布函数真是不太对。” 笑翻,作者怎么能这么理解SBF的脑回路呢?

这本书写的基本是新闻时事,三月份SBF就被宣判了。他的倒闭了的Alameda Research还不上投资人的钱,昔日明星瞬间就变成了大骗子,那天才般的发型也瞬间变成了骗子的发型代表。世界是荒谬的,加缪说的对,世界是荒谬的。SBF只是个脑回路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是个和我们一样会因贪婪而犯罪的人。

FTX公司里这些二十出头的小孩子们不肯招收“成年人”进入公司, FTX里唯二的两个成年人,一个职务界定不清需要管什么了就去管什么,另一个是心理咨询师,也是唯一一个能描述出FTX公司组织结构的人,他是从每个人的心理咨询的描述里推断出谁是顶头上司。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公司,没人知道怎么运作的却能折腾出这么多钱。

我比较佩服作者的地方就是:他真敢写。FTX倒闭后那个愚蠢又落伍的律师,总想得到别人肯定的SBF的前女友Carolin Ellison,小心眼,言而无信又会耍手段的赵长鹏,专门在破产的大公司上割走最后一块肥肉的著名律师事务所,这些都是现在活着的有权力地位的人,他们批准了作者这么揭短吗?作者不怕被人告吗?即便说的都是事实。佩服Michael Lewis的胆量。

这本书没有什么结局,写到最后一页之后,就得从每天的新闻里看续集了。我可是一边查着字典,一边搜索着internet科普,一边认真又八卦地看完了。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上个厕所还一路小跑见缝插针抓紧时间地读小说的经历了。

记住Michael Lewis这个名字,一个带你看世界的明白人。

《Never Enough》

这是读书群二月份的书,热门到图书馆排大队,不得不花银子买了一本,还可以尽情地在书上写写画画。其实,我对育儿已不那么感兴趣了。看前半段还自鸣得意,作者用大量数据和专家采访得出的结论,和我一个草根妈妈自己琢磨出来的一样嘛。可是看到后面,全盘推翻。

一个在更高更快更强的世界观里长大的人,有一些观念已经长在了骨头里,过脑子的东西还是难以过心的。可惜,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改造自己的路在孩子长大以后还是要继续。推荐各年龄的人看这本书。“卷”不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是属于全世界的。“卷”的后果,是让孩子,尤其是让父母,成为更好的人。丁克们是没有这个成长机会和成长动力的。育儿是一面镜子,育儿的书里这本最好。

《我与地坛》

当时三月份,读书群正在读《Crying in H-mart》,因为我刚没了妈妈,不想哭,就去读别的书。找到这本,还是没绕开,这本其实也是追忆逝去的母亲的书,只是,这本写得更好,更贴近我妈,而且所有细腻的描述都是在生我养我的故乡北京。读那本《Crying in H-mart》倒没哭,读这本哭得稀里哗啦。

如果不提母亲,单从语言的精妙,思想的深度,意境的真实,感触的细腻来讲,这本书也是艺术中的上乘之品。那种安静的心灵,是我一直向往的,在别处没有见过的。一直以来,我对此书熟视无睹,大概是被貌不惊人的书名和大老粗似的作者名“史铁生”蒙蔽了双眼。在中文散文集里,我还没有读到过这么好的书。当然,也不是整本都一样好,我最喜欢前面七篇。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Elon Musk》

听完了整本英文书,在送娃接娃堵车的路上,耗时一个月。不啰嗦了,引用古人诗句做个精简书评再恰当不过:

“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你们说,这世上,是没有得到爱更可怕,还是没有了爱人的能力更可怕?

都可怕,但是后者最可怕。因为这世间,除了父母,其实没有人真正爱你。

美貌,财富,名誉,青春,都会褪去,

在没有爱的心里,最后留下的只能是仇恨。

不爱一个人,就不该和他结婚;黛西毁掉的,是两个人的人生。

在妈妈去世后的这几个月里,找姐姐还是找不回来,我读到了起这本书。

结果,这本写爱情的书,就被我读成了这样。

《AoPS Intermediate Algebra》

这是一本给高中生的数学竞赛书。这本书放这儿不是来搞笑的,我的确是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废寝忘食。以精益求精的执着编了套讲义,为了夏天教课用。任何讲义上的不完美我都要改个不停,后来我觉得已然不是为了学生,而是OCD(强迫症)在作怪了。整整10周,每周10个小时把题也做一遍,终于完成可以放一边玩去了。

这可真是本好书,永远有悬疑需要思考和解决,总能让人发现事务背后的相通之处,能层层推理,关键是推的不是特例还是真理,比任何悬疑科幻都好看,都考验脑力。相比,我就更不喜欢《三体》了,科幻就真的写科幻,那《三体》基本写的还是非科幻和美也根本不着边。数学至少是美的,待人去发现,也从不故弄玄虚。

《巨流河》

即齐邦媛逝世之际,发现了这本书。读完震撼之余已单独写了一篇发在公众号“发现一本好书,一口气读完《巨流河》齐邦媛”

《荷花淀纪事》

《巨流河》之后又偶然重读了孙犁的《荷花淀》,上一次读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

不谈政治,如果谈论政治,那这两本书在政治上的观点恰好是截然相反。两位作者背景也不同,一个是英国文学学士,一个是草根。但我喜欢孙犁,他是温情派,从他童话般对抗日战争中小人物的描写中,感觉到那么强烈的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他的文字就像一幅幅乡土画,温暖得让人不想离去。我喜欢他的从从容容,闲闲淡淡里流露出的温情。其实我就是成长在那样的氛围中,血肉相连。

这本书在《巨流河》之后适时地出现在我眼前,让我意识到对美的追求的角度可以这么不同。

《看见》

看了柴静最近为朱令做的三个访谈(油管上有,尤其第一个信息量很大)。用她以前同事的话形容她的采访:“温柔的小刀,左一刀右一刀,没几刀就见了骨头”。其实这本书又可名为“柴静的成长史”或者“温柔的小刀是如何炼成的”。你不得不佩服柴静挖掘人物时的立体感,和对人性挖掘层次之深。

在所有这些采访的记录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事件:华南虎照片之真假。

村民周正龙声称发现已绝迹的华南虎,并拿出了照片,引起轰动,受到怀疑。

领导坚信照片是真的。理由是“盛世出国虎,虎啸振国威。”他说:“连国外的专家都没说是假的,这些人就是不爱国。”

柴静问:“您不觉得它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一个政治问题?”

“为什么我们一定需要一个真相呢?”

“真相是一个民族发展最基础的东西,即便将来你査到有华南虎,这个照片真假你仍然不能绕过,因为这是民意的要求。”

“现在华南虎事件巳经不是简单的一个照片的真假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诚信、社会道德底线的问题,我们说一个不关注真相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追求真相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堕落的社会。”

 但这这种不关心不是只属于现代中国。在《中国人的性格》出版时,亚瑟·史密斯已经在晚清中国生活了二十二年,他在书中写道:“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句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住在中国,会把这格言改成:‘试图寻找事物原由的人,是要倒霉的。’”

 最终国家林业局用两年科考证明该地区不可能再有华南虎生存,照片也被证明是画报剪辑伪造,周正龙因欺诈罪入狱两年。但部分官员此后仍坚持虎照为真。2012年周正龙出狱,对媒体说,他要用余生,上山寻虎。

《穆斯林的葬礼》

读书群里有人看,我就跟着一起看,正好没看过。听完整本书,怎么说呢,我只会说实话:

这本书还是很引人入胜的,但白描有点过多。我第一次从小说里了解到穆斯林的的世界,玉器业的介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可是,归根结底,这本书要说什么呢?

爱情,梁冰玉自己给否了。她引用的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它任意飞翔,无法无天,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锁链。欺骗永远只能秘藏在心间,守法、守礼,道貌岸然,它除开利益,什么也看不见,永远为思想铸下铁监。“

相比之下,我倒更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句“爱情是想碰触但又收回手“。这个翻译不好,还是原文好” I think that 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

信仰,穆斯林虔诚,每日敬虔,饮食婚姻多有禁忌,行为礼仪多有规范。可是,心灵呢?除了用一生去麦加朝圣的吐罗耶定巴巴,书中所有穆斯林都是假的,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犯罪而不自知。

《古兰经》里的历史大都是从《圣经》来的,翻译成穆斯林的话应该是:抛开世间一切的追求才能全心向真主而不被蒙住双眼。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只是文化,不是信仰。

《许三观卖血记》

我不喜欢读卖惨的文学,因为那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且挣扎在活着的边缘,又能探究到多少人生的深度呢。读着读着,这种想法被彻底颠覆,不得不蔑视一下自己的偏见。这部作品是一件纯粹的艺术品,是木刻,历史与时代,人性的复杂,希望与爱,都揉搓在在那几道粗旷的线条里,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入木三分,直捣人心。

《孤独的质数》

“质数只能被它们本身或1整除。它们是孤独的数字,没有其它数字拥有的共同的因子。在质数中还有一些“孪生质数”,它们能离得很近,几乎是彼此相邻。可是在它们之间永远还有一个偶数,阻隔了它们真正的亲密接触,11 和 13,17和19,41和43,假如你有耐心数下去,你会发现这样的孪生质数会越来越难以遇到。”

不,这不是一本数学书,是一部悲剧,是讲人和人之间脆弱的难以逾越的沟,也是讲心灵的脆弱和对完美的祈盼,是讲青少年时期的残忍bully,是创伤之后再也难以抓住幸福的人生。为了你家的青少年,一定要去读一读这本书。

其实仔细想想我这个质数,是很幸运的,因为我很2,此生得以和一个正好叫3的质数比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仁可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