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到中年(十一)

(2016-07-02 08:32:03) 下一个

网友们:我回国在上海参加交大120周年校庆,在上海逗留了一段时间,后来以后似乎有些陌生了。并不是对网友陌生了,而是对写博文,发博文有些陌生了,使我意识到这是年龄的关系。这也将影响我的写作速度和质量,那么请网友谅解。为的是打法时间。                              

人到中年(十一)

    在工厂筹建过程中,我以工务部负责人的身份参与筹建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很明确,就是把生产流水线建造好,并培训管理人员熟悉,掌握使用好这条生产流水线,使之达到设计产能。

所以,我把这条生产流水线未来的管理人员都安排到现场,在台湾威连工程公司的专家指导下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互间的配合愈来愈默契。我除了应付工务部的其他日常工作外,也基本上一直在现场,因为我必须也要熟悉这条流水线的性能情况,并根据我在太平货柜公司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因为我发现,尽管他们设计的这条流水线已经在广东承德建造过一个集装箱厂,但有些地方的设计有些生搬硬套,显得不太合理(厂房的机构,大小的不同),在我把自己的看法和设想与他们交流以后,他们竟然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对局部进行了修改,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后来的实践中,修改后的性能确实改善了许多。由于我们都是搞技术的,彼此间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有着很多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多久,我们几乎成了朋友。

    在业余时间里,他们经常聘请我和李浩一起出去吃饭。起初,我还真的很介意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他们有什么目的和企图?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发展,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不再有什么介意,只要他们盛情邀请,我们就去了。而且,开始偶然带我们一起去歌舞厅唱卡拉OK。有一次,也是我第一次进入歌舞厅,歌舞厅与当时看到的与电视里的差不多,实际上就是后来才知道的KTV房。在昏暗的五光十色的梦幻般的灯光下,房间似乎装饰的很别致,里面放着一排沙发,沙发前面放着两张很大玻璃茶几,最旁边放着一大堆音响设备。看见我们进去,里面出来十来个穿着很前卫的浓装美女,蜂拥般的迎接着我们,同时飘来一股浓郁香味(香水的味道),因为第一次使我不知所措,等我刚刚缓过神来,他们都已经被数个美女拥坐在沙发上了,并开始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或干脆拥抱起来,包括我们的李浩先生。我看了以后,原来以为只有在电视,电影里才有,哪知道现实生活中就有,而且就在我的眼前。我一下子想象不出我的这些同仁,朋友,平时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一到这个地方,竟然使我不认得他们了,他们完全把我遗忘在这里似的,一下子使我感到很孤独而惊慌失色。也许这些美女根据她们的职业经验和敏感性,只是看了我一眼,仿佛知道我这个“乡巴老头”口袋里只有几张小票面的零花钱,更没有信用卡之类的卡片(当时只有老板或外籍人员才有),也就把我扔在一边。这正好使我解了围。在我要离开时,他们已经玩在兴头上,我也没有与他们打招呼打扰他们,就离开了那里。叫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没有睡着,而是在闭目养神)了送我们来的司机,送我回公司了(当时我们都住在公司的宿舍里)。

    我与蔡副总经理虽然是同龄人,有些共同语言,但他原来是宝冶电装公司的党委书记,现在是投资方宝冶公司的代表,主要负责行政,财务这一摊的工作,除此以外,还潜在地担任着对投资的另一方的监督的任务,这个角色必须由像他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来担任不可,从合资企业等级观念层面来讲,他也是我的领导,这样使我们之间一下子有了一层无形的屏障,共同语言少了许多,尽管他那么的随和和平易近人。

    在外人看来,他对厂里的一些重大工程,人事安排基本上不闻不问,总是整天笑嘻嘻周旋于蔡总和其他台湾人之间。平时显得无所事事时,他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潜心于练习书法,特别在晚上业余时间里,他往往不会马上下班回家,总要还留下来练习一会书法,但从不回避任他人围观,我和蔡总都会进去观摩他的书法,他的书法已经有相当的水准,赢得许多人的称赞。我以前也曾经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也曾受到众人称赞过,但已经放弃多年,已经退步了不少,退出了书法爱好者的行列。表面看来两蔡的关系还算融洽,和睦的。但心照不宣代表着各自的利益,观点,立场是心知肚明的。使我们这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在与他们相处时,总是显得有些小心谨慎。

    我主要负责建厂工程技术方面的事,我的上司是台湾来的蔡总经理,所以,与蔡副总的接触,交流的机会不多。我只知道当时他让他手下的一位后勤管理人员告诉我,当时一共有三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告诉我,其中一套是我的,但也没有让我住进去的确切时间,更没有要我去办理什么手续。但不管怎样,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我听了以后感到很高兴,并心存感激他的关心,同时认为,庄先生也是个讲信誉的人。可是,后来才发现,这三套房子都给台湾人住了,而且,这几个台湾人正是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我怎么能启口再提此事呢?

    我随着建厂进程的深入发展,零件车间和组装车间的设备基本安装就绪的时候,公司的人事安排又作了调整,撤销原来的工务部,成立零件课,组装课,设计课,保养课,生管课。我被任命为厂长兼保养课课长;李浩为零件课和组装课课长;经过培训后各方面比较优秀的一个同济大学毕业的贺姓的学生任设计课课长;王长魁为生管课课长。这样对我来说,工作开展容易了许多,因为各个部门都有负责人在具体领导,我只是在他们中间进行协调,帮助解决问题。我虽然兼任保养课课长,因为设备都是新的,备品备件充足,一般在投产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多的检修工作。我担心的是,那么多的非标设备在调试,试生产过程中出现治具尺寸不准,工件流动不畅,动作失灵等现象。这就需要对治具进行调整,设备进行改进设计制造。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情况或多或少会出现。只有等下一步的设备的调试工作来鉴定了。

    我与各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一个协调会议,制定了设备调试计划,包括具体的时间,人员,工具设备,测试的数据等等。 当时车间里的工人都进行过培训,各种主要设备和工位的负责人也已经产生,在设备调试期间,安排培训过的工程师对现场工人进行技术指导。我又根据台湾专家提供的集装箱材料清单与生管课课长商量,开始准备试生产30只2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材料与焊材的备料工作。

我与几位台湾专家也经常去现场解决一些调试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设备的调试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只花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全线设备的调试工作。

    样箱的试制是建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试制可以进一步检验设备的性能,工人的熟练程度,整条流水线的产能(测量每个工位作业的时间),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出影响产能所在,从而提出一整套的修改方案,使这条生产流水线更完善。

    30只2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材料(卷板和型材)在设备调试工作结束时,生管课已经在前一天就告诉我了,并把不同规格的钢卷用叉车送到了零件车间的开卷机的堆放区;型材放在型材预处理机的堆放区;木地板已经放在完工线的装地板工位旁边的地板堆放区;其他标准件(角件,门封条,压条),封胶,贴纸等都在仓库里的物料架上,随时可领取。这是生管课的第一次备料工作,应该说配合的很不错,但在批量生产后,这样的速度是跟不上生产节奏的,但深信他们随着工作的熟练程度的提高,王课长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一定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首先在开卷机上进行开卷,并检验该设备的平整度,尺寸精度,开卷速度等性能。然后将型材,开卷后的钢板分别在型材预处理设备和钢板预处理设备上进行预处理,同时检验这两台预处理设备的性能,是否达到了规范所要求的粗糙度,密度,清洁度的要求?然后在剪板机上按图纸尺寸要求进行裁切,在冲剪机上冲缺口;然后在折弯机上,选择所需要的模具,调节好治具位置尺寸,按加工程序折弯加工。在零件车间加工的所有集装箱零件用叉车送至组装车间相应的工位。

    组装车间按总装工位的总装工艺要求,分为:底盘线;前框线;后(门)框线;左侧板线;右侧板线;顶板线,六条部件组装线。在总装工位往后连接着的工位有:箱内箱外焊接工位;箱内箱外焊缝检修,清洁工位;整箱清洁,预涂工位;底漆(锌粉底漆)喷漆房;中层漆喷漆房;流平房;烘干房;面漆喷漆房;流平房;面漆烘干房;冷却工位;装木地板工位;锁地板螺钉工位;装门密封条工位;贴标贴工位;装标牌工位;箱内箱外打封胶工位;集装箱水密性试验;集装箱强度性能试验;船级社验箱师出验收合格证书;交货使用。整条生产流水线很长,当时一般产能(双班)每月2000箱(20英尺标箱)。

    后来这个行业竞争的非常激烈,有个别上市公司想垄断这个行业,把产能提高到年产十万箱,二十万箱,三十万箱(20英尺标箱)。为了达到这样的产能,使流水线的自动化程度不断的提高,还有将流水线无限制的延长,最长的达数百米上千米长。在我以后的经历中,曾参与过这样的设计。

    通过样箱小批量的生产,使整个公司的员工对集装箱制造业有了一次感性认识,掌握了集装箱制造的生产技能,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更加默契,这条生产流水线的设计,制造经过一次考核,根据测量的数据证明,达到了所需要的产能。但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才能使这条流水线更完善。这条流水线最大的遗憾,由于先天不足,公司占地面积有限,进一步改造流水线,提高产能是困难的,恐怕适应不了后来对集装箱的需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