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我的青年时代(二)大学年代(5)在大二金工实习的一个月时间里,特别到了下午放工以后,我们真的可谓无所事事,便经常去徐家汇闹市区逛马路、商店。我们总是在第六百货公司、昼锦丽百货商店等其他商店逐一兜个遍。有一天下午我们照例从那里逛了以后回来,毕竟在那里整整消耗了一个傍晚的时间,总是会有点疲惫的感觉。大家正各自想休息的时候,G同学突然提[
阅读全文]
六 我的青年时代(二)大学年代(4)我在读大二的时候,感觉学习有些紧张,前车之鉴的事还时有发生。但是写日记的惯性使我一直坚持到读大三。其实我写的所谓“日记”实际上就是一篇习作。其中有一篇习作还在我们同宿舍里闹了一个笑话来。我还在读高三的时候,父亲在上海南市区大南门一处的一栋石库门房子里租借了一间房间,母亲从我浦东哥哥那里带着孙[
阅读全文]
六 我的青年时代(二)大学年代(3)我们在交大法华镇路基础部分校只读了一年,读大二的时候就来到了交大本部。许多专业基础课程都在读大二,大三的时候完成的,当然其余的全部的学业也都在这里完成的。因为那时的交大闵行区校区还没有建立,甚至还没有规划出来。交大本部位于徐家汇华山路1954号,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科学殿堂。那里有我们非常向往的优美校园环境[
阅读全文]
六 我的青年时代(二)大学年代(3)我们在交大法华镇路基础部分校只读了一年,读大二的时候就来到了交大本部。许多专业基础课程都在读大二,大三的时候完成的,当然其余的全部的学业也都在这里完成的。因为那时的交大闵行区校区还没有建立,甚至还没有规划出来。交大本部位于徐家汇华山路1954号,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科学殿堂。那里有我们非常向往的优美校园环境[
阅读全文]
六 我的青年时代(二)大学年代(2)我们进入交大第一件所期盼的事莫过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徽的发放。我们还在读高中时,每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胸前别着大学校徽的大学生时,总是以羡慕的眼光多看他(她)几眼,这是他(她)们自豪和荣耀的象征。然后遐想起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他(她)们那样?这几乎成了我们追求一生的梦想。并在激励着我们朝着这个梦想的[
阅读全文]
六 我的青年时代(三)大学年代(1)以前我一直是个比较自信的人,但在高考后,我觉得物理考的很不理想,而重点理工科大学对于数、理、化的要求比较高,认为这下子真的给自己考砸了。似乎原来的一切愿望都破灭了,连回上海见父母的勇气都没有了。在崇明参加高考后,我直接去了我乡下的老家,一直躲在老家海门县和启东县的两个姐姐家里。反正她们都是文盲,也[
阅读全文]
六我的青年时代(一)我高中年代(2)我读高一的时候,我的身材突然一下子往上长高了许多,进入了班级里高个子同学的行列,坐在班级最后的一排。觉得增加了我不少的自由度,可以在认为不重要的历史课上偷偷的去完成数、理、化的作业,赢得的时间可以去玩或设法把肚子填的饱一些。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物质资源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匮乏,粮油等副食品都实行了全[
阅读全文]
六我的青年时代(一)我高中年代(1)崇明中学座落在县城和城桥镇的南北交界处,学校四周没有围墙,而是用沟浜将学校围在中间。沟浜四周种植着间隔均匀的但还没有成荫的杨树。西临县体育场,东临是通往崇明主干线的一条南北向的马路,往北通往与城桥镇,往南通往县城。校门设在校区中央的南面,是一扇很普通的牌楼式的大门。从大门进去的是我们学校南北贯通的[
阅读全文]
五我的少年时代(二)我初中年代(2)
我虽然在读初中时爱玩是出了名的,但我对于书法、美术也情有独钟。这可能是我在乡下读小学三年级以后,一直跟随着我的一位邻居叔叔模仿名人的字帖练习毛笔字的缘故。并且在上课时除了专心致志听课外还很关注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总是偏爱于字写的好看的老师。在我看来我们的班主任兼教语文的张翰生老师和教音乐、美[
阅读全文]
五我的少年时代(二)我初中年代(1)我们这一届一共招收了150名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班级,设在新建的三间西式平房里。其余的初二和初三班年级和学校所有办公室都设置在那原来大户人家的旧舍里。我和王均正都分配在丙班,全班有50个同学。年龄参差不齐,因为都来自农村,大同学比较多,有些同学看上去已经是成人了,但也有极少数几个比我们小的或差不多。在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