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四)我的母亲(2)(续篇一)大年夜那天早晨起来,我便催问着母亲,什么时候去小舅舅家?故意装的很想念外公外婆似的。因为我知道母亲何尝不想早点去看望外公外婆?我们到了上海已经快一个月了,因为父亲年终一直比较忙,没有时间带我们去看望过外公外婆,母亲已经抱怨着父亲总是那么忙。因此,我们在吃午饭的时候,母亲就与大舅舅商量,我们早些吃过午饭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母亲(2)父亲每次回来,总是带着我一起去走亲访友,可是从来没有带我去过上海。在我的印象里,上海似乎离家很远很远,可是我认为那里一定很热闹,也一定很好玩,否则哥哥不会去了就不想回来。在我七岁那年的冬天,上海还没有解放,可是我们苏北地区都已经解放了,老家去上海已经有些困难了。但由于我父亲两方面都有一些人脉关系,搞张通行证并不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我的家(四)我的母亲(1)我母亲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可是我从她身上找不到半点地主阶级的痕迹。她勤劳、聪明、善良和当时女性特有的温柔。她却是个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因为她在家里排行老大又是女孩,深受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和封建礼教的迫害,从小缠小脚,成为了我国最后一代三寸金莲的女人。她的两个妹妹因排行在最后,都幸免了这种缠小脚的痛苦和歧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三)我的父亲(5)我从小就和两个姐姐跟随着母亲,还有两个年迈的祖父母一起呆在老家启东。父亲24岁去了上海谋生,大哥哥15岁时也随着父亲去了上海。父亲每逢学校的寒暑假总会回来,可是大哥去了上海一直在三个舅舅那里混没有回来过。我们的家即使到了逢年过节时也显得比邻居家冷清许多。我和姐姐特别羡慕邻居家经常有亲戚来往,他们家经常有叔叔或伯伯还或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我的父亲(4)上海解放前夕,我正好在我父亲工作的上海私立两江中小学校读小学二年级,虽然我还是个孩子,可是当时的社会动荡似乎也引起了我的不安,在为我大哥的失业而担忧。我大哥原是上海一家骆驼绒厂的推销员。他很欢喜推销员这个工作,并在工作中已稍有成绩,颇受老板的赏识。但是当时上海的局势很使人他担忧,特别对那些在上海有资产的人尤为担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我的父亲(3)由于内战战乱,上海私立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被迫关闭,父亲调到原上海南市区的分校—私立两江中小学校总务科工作。该学校的校长是原校长陆礼华的学生李冰伯,她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的夫人。我在那里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到过她,高高的个子,是个富有高智气质的女性,说着一口带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并难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我的父亲(2)父亲又到了上海,只能投奔原来的学校,校长念在我父亲以前留下的好印象,表示欢迎我父亲回来,让他从事原来的总务科的工作。即使这次是我父亲第二次来上海,但仍然是我们老家人来上海谋生的少数人之一。后来国内战乱(内战),又遭水涝等自然灾害,才来上海谋生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但凡是认识或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认识我父亲的人,基本上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三)我的父亲(1)曾祖母的去世,对祖父的刺激特别的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心充满着悔恨,甚至有一段时间嘴里总是念念有词的说自己害死了母亲。但与“大烟”彻底决裂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也是考验我祖父的意志和毅力的关键时刻,但他最终成功了。但他的身体犹如生了一场大病,人显得十分的瘦弱,要他像以往一样操劳全家的特别田地的活,已经力不从心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二)我的祖父(7)自从我祖父认识了汇龙镇那些朋友以后,他几乎又变了一个人似的,无论从穿着、谈及的事,以现代人的说法,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显然他很欣赏城里人的生活和文化。并且,他有事无事的经常往汇龙镇跑。曾祖母和祖母倒并没有因这些变化而担心过,甚至还在暗地里为他高兴。因为他因父亲突然的去世曾消沉过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真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我的祖父(6)薛先生和我祖父来汇龙镇(后来的县城)原本是来看戏的,但我祖父为了谋求以后很好的发展,很想在这里能结交些朋友。要他在看戏之前,介绍我祖父能认识一些他的朋友。薛先生当然很乐于把在汇龙镇的一些朋友介绍给我祖父,一来可以显示自己在这里有如此丰富的人脉关系,二来也可以在这些朋友面前显示自己有这么个阔朋友。没有错,我祖父当时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