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秋

留不住岁月,就记录下岁月里的日子
给自己,也给愿与我分享的人
(欢迎来访,转载请告知)
个人资料
天凉好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故乡还缺什么

(2021-10-17 11:36:06) 下一个

以前每年到这个季节总会拍一些五彩斑斓的彩叶的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今年不知为什么至今都还没有发一张。

地球那边的父亲倒是兴奋地发了一组赏叶的照片,正中间是一张特写的五角红叶躺在地上,我仔细地盯着它看,家乡小城什么时候也种上枫树了?

前些年是我贴照片,母亲在下面点赞;如今母亲走了,父亲成了朋友圈频频发照片的人,而我成了那个坐在台下点赞的观众。

父亲不断地给我展现着家乡的变化,一片片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刚结婚的亲戚小两口搬进了二十几层的新盖的单元房;琳琅满目的购物美食广场,他跟焕姨请了老哥们夫妇在里面中西合璧的自助餐厅享受美食;小时候城边一条干枯的小河如今经过南水北调,河面宽广,可以划船,可以钓鱼,旁边改造成了百花争艳,设施完善的大型景观公园;老年人乘公车免费,到各处的旅游景点参观住宿都有很多优惠,夏天他们一群老同学到凉爽的大山里避暑,冬季又搭伴坐飞机到海南的度假村享受阳光;退休之后工资连年往上涨,大病小病国家都给报销,老年人越来越不用依赖子女了。

故乡现在只要是能想到的可以引进的东西都可以见到,上次回家在一个普通的社区小桥下面竟然看到了一只亭亭玉立的我去Florida才第一次认识的蓝鹭!佩服地方政府建设家乡的努力和创意!

看老人家生活得健康自豪,对远在天边的我自然是最大的安慰,但心里有时候还是会莫名地涌上一丝惆怅,故乡现在到底还缺些什么?

上个周末出城,回来的时候赶上高速路堵车,着急也没有用,干脆放下心情,隔着玻璃窗开始欣赏前方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刚用手机拍了张照片,听到微信“噔”的一声,故乡的亲人群里平时甚少露头的大表哥发了一张太阳从田间冉冉升起的照片。

感觉好神奇,这同一个太阳从这边刚刚落下就跑去了故乡升起!这辛勤的永不停歇的太阳!

我也赶紧把刚刚拍到的照片post出来,立刻引来了那边几位早起的亲人们的称赞。太阳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在那边挣够了钱就回来吧!”表哥加了一句。

“好啊!”我答应道。

抬头再看天,前方已经漆黑一片,故乡瞬间又远不可及,跑到了地球的那一面。

这些日子看到高晓松的视频又在油管上播放了, 还专门标了“大陆禁播” 。看了几段, 都是以前的节目,被一位叫作“公民揭密”的注册名整理出来的片段。

高晓松的节目有时候还是喜欢看一看的。他关于中国和美国的观点其实一直是正面的,中立的,比较中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喜欢与人交谈,从谈话中汲取了很多见识和人生经验。人到中年,他想把自己这些年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经历的事情,见过的人,看过的书和所作的思考总结分享给有中文背景的人看,尤其是年青的一代。

这本身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无可厚非,正象我们文学城很多人写博也是抱着这种初衷。人无完人,每个人表达出的观点都会受到自己先天性格,家庭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的限制而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只要真诚,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从中提取对自己有启发,有价值的部分就好了。这也正是各种网络媒体能够存在和盛行的原因和意义。

看到一段视频觉得很讽刺,当时高晓松和现场观众互动,被女观众们纷纷称为“男神”;这才几年工夫,高晓松就被同一帮网民称为“矮大紧”,甚至被骂为“汉奸”,节目被下架,人被封杀。最经典的一段话是某位央视主持人在采访高晓松的时候说,“其实你是美国人,你有美国驾照,你有美国绿卡,你是美国公民,你可以回美国去。“高晓松反问了她一句,”你难道不是吗?”她自豪地说,“不是!”估计很多国人看着这段特别过瘾,特别解气。

感慨美国国籍想当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挤破脑袋都想得到的,这怎么一下子就成了汉奸和卖国贼的标志?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人员流动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普及,很多发达国家都开始承认双重国籍。到现在还拿着国籍来说事,而且还能引起全民的热血沸腾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喜欢看TedTalk,最近偶然被一期身穿僧服的欧洲少林寺方丈释恒义(Shi Heng Yi)的一段Ted谈话深深吸引。

在这之前对释恒义不了解,从网上查了一下关于他的资料。他生于德国,如很多中国家庭的孩子一样,从小父母对他的教育也是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他拿到了两个学士学位和MBA,但却发现自己对发掘人性的本质更感兴趣。他四岁的时候偶然机会接触过中国的少林功夫的理念便一直被深深吸引,于是决定投身少林。

他说一般修炼佛法的人是不愿意抛头露面的,他决定去TedTalk也绝非偶然,而是经过思考,想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分享给正经历同样挣扎的人们。

喜欢他说英语的样子,语速和缓,非常清晰,简练,有条理,尤其是边说边思考,目光坚定有神。他的深度和见解是一般三十几岁的人根本做不到的。他是少林武僧,视频中夹杂了武术和音乐,把中华的文化表达得很精美。

对于生活在海外很多年的我,看到自己的文化被这样很好地表达出来感觉很温暖,很自豪,尤其是看到视频下面上亿的点赞和来自不同种族的上万的留言。这位年青的方丈出生在海外,没有中国国籍,可谁又能说这不是对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贡献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天凉好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是,挺特别的。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挺有意思的视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