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2)
2019 (49)
2020 (58)
2021 (46)
2022 (40)
2023 (44)
2024 (47)
2025年8月1日,我终于完成了一件一直想做却迟迟未实现的事:徒步穿越美加边境的彩虹桥,去从正面感受尼亚加拉瀑布的壮丽。
虽然在加拿大生活已二十多年,也多次造访尼亚加拉瀑布,但每一次的体验都不尽相同,总能带来新的发现和感悟。这一次,当我站在彩虹桥中央俯瞰尼亚加拉河,眼前是一条奔流不息的界河,它的中央正是美国与加拿大的边界。瀑布飞流直下,河水汹涌澎湃,激起的漩涡与水雾仿佛把我拉进了某种原始而纯粹的自然力量中。
两岸的游船码头遥相呼应,船名都叫 The Maid of the Mist,几乎一模一样的船型,唯一的区别是船的颜色:美国一侧是蓝色,加拿大这边是红色。游客们也身披相应颜色的雨衣,在水雾弥漫中成为流动的红与蓝,像是大自然舞台上的色彩交响。
我想起多年前,父母和公公婆婆来探亲时,我们都曾带他们坐上这趟船;船只驶入马蹄瀑布正下方,在巨大的水雾中颤抖前行,涛声震耳欲聋,水珠扑面而来,清凉而有力度。那时儿子还年幼,红扑扑的小脸和脑门上的刘海被瀑布打湿,眯着眼睛笑得灿烂,那画面至今清晰如昨。
站在桥上看游船穿梭,突然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它们并不局限在自己国家的水域,而是偶尔越过界线,驶入对方领地,甚至围绕着彼此打转,仿佛在嬉戏。这种自由的穿越,令人感动。不论两国政治局势如何波动,这片水域和它带来的体验是人类共享的,是超越国界的自然馈赠。
这次过境的过程,远比我曾经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从加拿大出发,过桥前需支付1.25加元的过桥费,只要手机tap,小闸杆就自动滑开,宛如进入邻家的超市。
美国这边的海关也令人印象深刻。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高大的中年男警察,他竟然能准确无误地叫出我和我先生的中文名字,而且发音地道。我们夸他,他笑说“见得多了,练出来的。”事后LG说应该跟他开玩笑来着:“都要变成美国第51州了,你还查我们护照做什么?”
下了桥就是美国的尼亚加拉州立公园,我们沿着步道朝前走,抬头看到通往山羊岛(Goat Island)的石桥。
山羊岛也是我曾多次计划要来的,却总因季节或时间限制而错过。今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终于踏上了这片岛屿。站在岛上正是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两个瀑布的上游,水雾在阳光中腾起,景色令人屏息。
岛上矗立着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雕像。他是这座瀑布水电站背后的科学巨匠,也是人类掌控自然能量的象征。技术与自然从来不是对立,而是并肩前行、彼此交织。
我们站在特斯拉脚下的观景台上欣赏下面一泻千里的瀑布,看旁边站着一位和善的美国大叔,我们请他帮我们合影。他摆摆手笑着说:“No, I can't”,看我们愣了一下,他大笑:“Just kidding!” 随即非常认真地帮我们拍了几张合影。我们感激地道谢,问他是否也需要我们帮他拍,他摆摆手说:“不用,我就住这附近。”小小的互动,温暖了我们的旅程。
岛上有观光Trolley,绕岛一周,每人才$5,车上还有导游一路讲解。我们正好想歇歇脚,乘坐它绕了两圈,最后返回到彩虹桥附近的游客中心,看了环岛的风景,一路的游人,又省去了返程步行的辛劳,挺方便的。
下车后,我们用Google地图找到一家名叫 Royal Dragon Noodle Bar & Grill 的小餐馆。店面干净简洁,前台是位台湾女生,声音温柔、态度亲切。她主动告诉我们堂食需加15%小费,外带则不需,我们便选择打包外带,带着奶茶和啤酒,穿过马路,坐在公园草坪上,在瀑布的水声和阳光中享受这顿简单而满足的午餐。
饭后我们再次走上彩虹桥返回加拿大。从美国这边上桥更简单,连过桥费都没有,推开铁杆的隔离门就上桥了。
在桥上倒是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美国回加拿大的车辆与步行者络绎不绝,而从加拿大前往美国的通道却异常冷清,车道几乎空无一车,不知是否纯属偶然,还是和当下的贸易战有关。早晨来的时候就是这样,下午回去依旧。
排队等候入境加拿大用了20几分钟。趁这个间隙,我又拍了几张马蹄瀑布的照片。从加拿大这一侧看,视角更广、气势更宏大,瀑布如银龙飞泻,令人震撼。相比之下,美国一侧虽然离瀑布更近,但加拿大一侧的景观更具视觉冲击力。
(加拿大一侧的Niagara Falls市)
(彩虹桥上看到的系留气球(tethered balloon))
巧的是,8月1日正值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的日子,从3月初的25%再次上涨至35%,新闻里滚动播报川总统签署贸易令的镜头,宣称上调的原因是由于加拿大的“inaction”以及“retaliation”。
但站在这座桥上,看着游客如织、人来人往,我不禁想:政客们的博弈终究浮于表面,百姓的生活才是脚下的真实。人们继续跨境旅行、欣赏瀑布、互帮互助,在草地上享受一顿便饭。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自然的壮丽,才是我们共有的现实。
真正连接我们两国的,也许不是那座钢筋水泥的桥,而是内心深处共同的愿望:活得好一点,走得远一点,看得更多一点。
God bless both Canadians and Americans!
-----非常有力量的结束语~~~
记得我们是开车过桥的,然而一直开到了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