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门很重要但很容易被忽视的必修课,就是如何做好一个父母。
有些人选择放弃这门课,一辈子不要孩子,当然也无可指摘,但当你花了几十年修完人生这个学历的时候,因为缺少这一项重要的学分,你也许同样可以拿到degree, 但绝对不可能是Honours Degree。
母亲刚刚走了一个半月不到,父亲就急急地打电话告诉我他找到了新的人生伴侣。为了接触起来方便,避免小区里人们的闲言碎语,他决定两个人一起去海南呆两个月。他打电话的目的是想让我帮他订飞机票,他先找了身边的弟弟帮着买,说钱不重要,他会给弟弟,可老弟坚决不同意。他觉得很难过,怎么养了一个这样的儿子!人家对方的孩子就很支持,主动说给买机票,他没让买。
父亲说得很激动,我却听得心里莫名的沉重。对父亲找新老伴这件事,我是支持的,也明确地跟父亲和弟弟谈过这件事,可完全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我使劲压抑着怦怦跳动的心,耐心地听父亲滔滔不绝地跟我解释,描述。
老太太客观条件很不错,知识女性,丧偶8年,一直一个人生活,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平时喜欢参加社区活动,跳舞,弹琴都会。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利落。房子和退休金都有,绝对不会图男方什么。只想找个伴一起过日子,小病互相照顾,如果大病卧床,各回各家。
想起这两年常常在网上看到关于老年再婚的讨论,这种相互陪伴不领证的模式似乎是目前中国老年人找到的最佳方案,而这种模式的产生来自于子女的压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退休老人手头一般会有一些积蓄和房产,房地产的泡沫化增长使很多子女把从父母那里继承房产当作了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次回去母亲刚去世几天,弟弟和弟媳就跟父亲提到了遗产和房产的问题,惹得父亲很不高兴。我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觉得也很吃惊。临时从网上补了一下课,单方父母去世,是可以分割遗产的。但还是觉得法律是法律,亲情是亲情,父亲能够健康愉快地生活,应该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又打听了身边认识的一些中外朋友,这种情况和老人分遗产的真的不多。
中国的这两代人很有意思,年青的时候父母对孩子发号施令,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严加管教和控制,对孩子找对象也要强加干涉;父母老了却又会受制于子女,很多家庭存折和房产证都被子女没收代管,找老伴也要过了子女这一关。活得真是很累!
分遗产的风波暂时平静了,又发生了这件事情。我很惆怅,跟弟弟交流过两次。弟弟说他对父亲找新老伴这件事不反对,只是觉得太快,接受不了,至少应该等上一年才说得过去。我也觉得父亲让弟弟帮他买机票不是自己没有能力买,而是逼弟弟表明一种对他支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我跟父亲说,请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慢慢接受这件事情。对方的孩子也许支持,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的父亲已走了八年,母亲一个人坚守了这么长时间确实不容易。而我们的母亲刚刚走了不到两个月,我们实在还达不到主动买机票邀请另外一个女人跟父亲一起去度假这个高度,不管那个女人有多好。你可以自己去,我们不拦着。
没想到父亲又给我发了一条长长的留言,解释说他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些日子他想了很多,掉了8斤肉。母亲对儿子儿媳百般的溺爱,才造成今天如此的结果。他们如果对我好,不那么自私,我是不打算再找的。如今这个人比较理想(关键是从你们的角度看!), 错过机会,就不容易再碰到了。所以他才下了决心。
读了留言我呆在那里,半天不知说什么好。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压得人透不过气,听说是在酝酿着一场大雪,不知这场雪什么时候开始下。
我漫无目的地打开YouTube开始神游,突然看到自从改版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追看的窦文涛主持的一期《圆桌派:原生家庭说恩怨》。这期请了我喜欢的中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师武志红,另外还有常驻嘉宾蒋方舟和梁文道,也都很喜欢。觉得中国当今社会能够出现武志红这样的心理学者是一个奇迹。他能够一针见血地说出很多国人不愿接受或不敢接受的钻心的社会心理问题。
在这一期里他提到了很多原生家庭的恩怨其实主要的责任在父母。溺爱是中国父母发明的一种谎言,而孝顺是一种道德绑架。很多父母发生了事情总是把原因完全归罪于孩子,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他们长大后碰到挫折也不愿去承担,而是归罪于人。
这正戳中了这几天令我心情沉重的关键。明明是自己找到新老伴都不敢去承担,还要强行把原因归咎到儿子不孝顺。尤其是不喜欢他括号里的那句话 - 选择这个老伴是从你们的角度看!但愿不要是真的!
如果说以前中国的父母老了不敢找老伴是由于社会保障不够,怕得罪了孩子,将来卧病在床孩子不管。如今中国的养老金,养老院,医保都越来越完善,养老应该不会再是一件那么可怕的事情。希望中国的老人慢慢独立起来,不要一会儿怒斥孩子不孝顺,一会儿又对孩子依附得不得了,出个门都要经过孩子的批准。
做好父母真的是一门学问,需要花毕生的时间去慢慢地领悟和提高。
贴上这期圆桌派,给对原生家庭问题有困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