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末基本都要去中西方两种超市。肉,蛋,奶,面包什么的西方的超市质量比较放心;蔬菜,水果,调料等还是中国的超市种类多,比较地道。饮食习惯这东西是根上的,恐怕一辈子都改变不了。
上星期天早晨,由于阴天下雨,懒得开车去常去的中国超市买菜。想起离家更近的地方有一个华人超市,看样子比较古旧,不过家里的中国菜主要我和LG两个人吃,凑合一星期,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区别。
超市里面确实很旧了,一看就是早期移民来的香港人开的。但给我感觉还算干净。蔬菜是一包包用透明塑料袋包着,价格比常去的超市要高不少,食物的种类和质量都很一般。LG爱吃的几种食物都没有找到。没有熟食部。到门口了,看到有一包包也是用塑料袋包的油条,LG拿了一包在购物车上,后来证明口感味道也是不如常去的中国超市好。
走到门口收款台,一位短发,年龄四十来岁的女人一见到我们就磕磕巴巴操着带严重香港口音的国语开始推销她左手边一袋袋的红提子。为了不驳她面子,我说好吧,就拿了一包。谁想她头也不抬地就用半生的国语跟我说,“谢谢你,阿姨!”然后又问我要不要买她右手边的面包。
“我看样子象你阿姨吗?”我停下来,不再听她摆布。
她被我的声音惊到了,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立刻改口说,“不对,是美女!”看我不吭气,她又美女长美女短的叫个不停。
我等她停下来,认真地一字一顿地跟她说,“我不想听到你叫我阿姨,更不想听到你叫我美女,什么都不叫是最好的!”
她愣在那里,连说好好好。
出来后LG说刚才那个收银员应该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在学国语,可能看网上视频看多了,以为来自大陆的人现在都喜欢被称为美女。我也希望是这样。
把菜放在车上。看着雨刮器左右地摇摆着,我想起刚来到多伦多时由于自己不会说广东话而经历的两件事情。
第一次发生在刚登陆两天,由于没有汽车,又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对哪都不熟悉,看到附近有一家香港人开的小家居店,便进去想买一个炒菜的锅。当时店主也是一位三四十岁的香港模样的女人,听我们说国语,一步不离地跟在我们身后,生怕我们偷她的东西似的。还一个劲地说,架上的东西只能看,不能用手摸。我和LG很生气,什么都没买,转身就走了。
过了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政府资助的专门帮助职业女性找工作的Workshop。同组的一位当地白人大姐叫Carol,对我很热情,说她先生是牙医,自己有诊所,正在找一位会说中文的助理,让我直接过去面试。我很高兴,第二天就按Carol提供的地址找到了这家诊所。敲开门,一位梳着长卷发的香港女人一见我就开始说广东话。我说我只会说国语和英语,不会说广东话。她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个够,然后一脸鄙夷地说,你走吧,我们只要会说广东话的。我说Carol推荐我来的。她说谁推荐都不管用,她说了算。我气愤地头也不回地摔门就走。刚到家,电话就响了,是Carol的老公。他一个劲地道歉,解释说他的诊所确实是香港客户最多,所以急需会说广东话的助理,Carol不懂。我对他说,我只知道香港人现在都开始学普通话了,然后就挂了电话。
雨越下越大了,我看着窗外,感慨这世界变化真快。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多伦多的大陆超市如雨后春笋遍及每个角落,连锁店一家家地开,里面中港台的各种食品应有尽有,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饭店也是,各种菜系,在国内有的,这里绝对不缺。连煎饼果子,兰州拉面,天津狗不理包子这些充满典型地方色彩的家常饭都能随处吃到。不仅是吃的方面,现在不管是去看医生,还是去银行,到处都能听到亲切的国语。前两天去看加拿大著名的太阳马戏团在多伦多的巡演,也惊喜地发现不但它的宣传网站特别加了中文简体,其中的杂技演员也至少有两名来自中国大陆,热场的时候还大声说国语逗大家乐。中文真的成了加拿大除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之外被说得最多的语言。尤其是在多伦多这样的大都市,说中文的人已经远远超出说法语的人。
再过十年,不知又会有什么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