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那些景点 - 大昭寺
到了拉萨,自然要去大昭寺,小昭寺和布达拉宫。这些景点太有名了,写的人,照的片子,数不胜数,在此我也只能是重复叙述。我没有宗教的血液在流淌,更感动的是那些人文与历史的辉煌。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说的话. 确实,有谁会错过这里呢。
大昭寺门前的广场
大昭寺原是1300多年前,吐蕃王松赞干布为最早迎娶的尼泊尔赤尊公主建造的,故大昭寺的正门向西,对着着尺尊公主的故乡-尼泊尔。 小昭寺是为后来迎娶的文成公主建造的,正门朝东,对着文成公主的家乡-长安。
传说建大昭寺选址时,尺尊公主征询文成公主的意见,在拉萨地图上这个心脏的位置填湖建寺,以保西藏雪域的长久平安。从周围县调来1000多只山羊,驮土填湖 建造。 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古文书上写的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
大殿入口处的这副壁画体现了当年建大昭寺的景象
后来大昭寺里供奉着文成公主进藏时作为陪嫁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这座佛像在佛教界拥有无与伦比的尊贵地位,加上他的藏经,大昭寺逐渐在藏传佛教中成为至高无上的地方,每年这里举行藏传佛教最大的法事活动-传招法会,历代的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四面八方的信徒更是不远万里磕长头来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所以拉萨在藏民的心目中是指大昭寺和已他为中心的八廊街一带。
大门处的唐蕃会盟碑和传说文成公主种的唐柳。据说前来膜拜的人太多了,唐朝和吐蕃结盟的这块碑石底部已经被人们摸得处处凹洞了,所以就盖了个围墙围起来。
我喜欢门上的那个双鹿护法的法轮。传说第一位高僧在初转法轮讲法时,吸引得两只鹿都跪卧在他面前专心听法。后来也就称为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标志。法轮象征着佛与法,而那两头鹿是那些虔诚的信徒大众。我则喜欢在西藏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阳光照在它上面那种金灿灿的辉煌,让我有些神圣的肃穆感。
门前永远都是络绎不绝磕长头的藏民们
我记得藏民们都是从左侧,免费进出大昭寺的,他们井然有序,拍着队进出。他们是来供奉膜拜的。看到有些人手里拿着暖壶了吗,进去后我才看到,那里面装的是酥油,是给那些灯盏添加酥油的,让它们能够长明不灭。
这一盏盏酥油灯都是这些藏民们像他们信奉的佛传达他们的虔诚和心愿。
寺里面很多地方是不让拍照的,我印象里也就有个天台是可以让照相的。
屋檐龙头下挂着风铃,微风吹来时发出悦耳的铃声。
房檐拱下的怪兽
门梁上可爱的小怪兽
顶层的长廊
逛到中午的时候女儿已经被晒得有些不耐烦了,我只好在阴影处留个纪念
被晒蔫了的小人儿,还乖乖地让我照相。我喜欢那门帘上那象征吉祥的符号,买了一个这样的项链坠带回家。
大昭寺里供奉的那些佛祖,对于我,看一千遍也不会记住。
更令我感动的是那些在门前磕长头的老人们,那些手里拿着酥油的藏民们虔诚和期盼的眼神。我不敢双手合十也像他们一样祈愿什么,因为我什么也没有供奉,我只能在一旁默默地注视他们,祝福她们,感动于他们。我想,也只有在这片尚未染上浓郁商业气息的蓝天白云下,我能领略这样淳朴与虔诚的气息,我甚至于在心里暗自庆幸:这里 有高原反应。。。
Ps. 头三张图片来自网络。
我要回国蒸桑拿去了,希望德国有个火热的夏天,祝你快乐,外面!
《西藏文化谈(原著:耶律大石)》
http://bbs.tianya.cn/post-free-685531-1.shtml
事业供养(性供养)是密宗弟子崇拜上师的一种重要修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