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心肠

我思故我在,我书故我行
正文

中国人的人情观

(2018-11-26 10:46:46) 下一个

又到了靠近年关的时候,我很自然地想起人情的味道来。

与其说我在想传统文化中人情的意味,不如说我想的是自己这面小镜子上人情的光泽。

中国人所讲的人情,在我看来,传统意义上它是与理和法三者之间互相制约,且彼此力量实现持平的文化因素;如果加上现今随着经济发展而崛起的金钱作用,它们可以说是四驾马车,共同驱动并决定着中国人的行为模式。要理解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准,需要全观这四大因素各自的社会影响力,还需要查看其总体上是否达到平衡。四种因素任何一方过于突兀,作为中国人的道德意识都会失去自然感。

单从人情来说,中国人大多习惯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的。哪怕现在金钱的价值似乎越来越大,人情依然独立存在。哪怕人情观迅速萎缩,中国社会关系和中国人心里也仍然会有它模糊的存在感。

也许中国人传统的人情价值观永远不会消亡,这就是说,钱的作用相对短视,而人情的作用更为长久。理解了这一点,才算懂得了中国人所指的“人情世故”。

当然,经过千百年人情观念的演变,人情常常具有双面刃的特征。一方面,人情使中国人懂得从“人气”中寻找自己所需的支持,而另一方面,人情被拉伸乃至变形而产生的所谓“情面”,则可能使得人情过于表面化,形式化,情面夸张变得太大,它以至于于人和事无益而成为人们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一点情面不讲,对中国人而言,似乎不通人情;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靠情面活着,那未免会太注重利用人情关系谋求自己面上的虚荣,从而会落入虚情假意中去了。

人情之累的另一种困扰,是人们情不自禁时,可能试图将情,钱,理,法之间进行变通换算时所产生的患得患失的难过。本来四种因素各有自己的境界,如果在人心里它们各自能够分明,并不需要彼此等价折算,那么,人们看待它们和与之相关时也会简单而轻松一些吧。

2018.11.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