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心肠

我思故我在,我书故我行
正文

说说爱的给与

(2018-12-15 11:00:18) 下一个

自我感觉,生活已经把我磨练成为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一般来说,对于抽象名词的内容,我大多认为它们是“费力不讨好”的所在。因而对相关的那些眼前的或是耳边的絮叨,我可能瞟上两眼或者嘻哈着作答,一眨眼就将它们的色彩抛在了脑后。

唯独对爱的给与能力,我向来十分看重。这是因为我认为它是人际关系的实质,也代表着个人难以被衡量的软实力。

什么是最好的“爱的给与”呢?

在我眼里,它不追求执意不舍不离的陪伴,虽然实现的过程可能常常表现得如此,但它并不是给与的出发点或目的。爱的最好给与是给与受者最好的自由成长的空间。换句话说,给他们定义自我的无限自由。

对待自己亲爱的人们,我非常看重这一种支持。虽然我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并且乐于与他们分享我主观的看法,但我始终让他们知道,选择和决定权从来都是他们自己的。

我想起几年前侄子和我们一起暂住时的情景。来的时候,他处于相当迷惘的状态。他那时研究生刚毕业,找工作不顺利,何去何从他自己非常模糊,而家里的长辈们却各有其说,那些说法既给他提供了前途的多种可能的方向,也形成了给他的无形压力。所幸他父母相当开明,他们给够他做鸵鸟的时间,让他去做义工,用那一年的时间慢慢沉淀自我,并从迷途中找到他自己希望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侄子后来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向去继续深造,再次毕业前他就找到了理想的职业之路。

看一个人如果只看他迷惘时的低沉,很容易低看了一个人。而漫长的人生之路,每个人内心的“我是谁”这样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常常面临着不断的挑战,需要不时被修改甚至被更新。在那样的时候,“爱的给与”就能表现出特别的扶持力量。

我也看到,那种他人迷惘时刻想替人做主的执意可能是可行的,但问题出在替人做主时候人需要以己度人去量体裁衣,而人我之分的差异就可能导致以先入之见未必能够替人做出有长远意义的最合适他人的选择。

如此说来,“爱的给与”最好还是,不管“己所欲”还是“己所不欲”都不去强施于人。最好是把每一次定义“我是谁”的机会,都留给我们关爱的人去自定义。

2018.12.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