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我做过一些年的教书匠。现在回想那时的日子,可以用“神仙”二字来形容。
所谓神仙,第一自然是乐逍遥的感觉。不管什么进修班,外面的文凭班教学赚外快,一概没我什么事。社会上刚刚兴起的商业浪潮,扑通扑通跳下去的人不少,另外还有一些同事毅然决然往南飞了。而我好像木得很,也可能是想羡慕而羡慕不过来,所以安心过着自己的逍遥日子。
所幸我们有一拨合得来的人。那个松散圈子里的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的爱好,所谓闲情逸志是也。我们那些人,有好写字的,好下棋的,好读书的,好K歌或跳舞的,平时各乐各的,周末和晚上常常互相串个门,聊聊天,一起打个牙祭什么的。
记得我曾兼管一间商品实验室,那里面各种茶和酒类的样品很齐全。为了细致了解那些样品的品质鉴定,我没少花时间查找资料,并进行实物尝试。这种对生活用品的品质了解,使得品茶,品酒,品香(熏香)等此类“小资”情调,也融入进了我们的悠闲生活中。好在那时人们虽已开始热衷赚钱,但享受生活还没成为大气候,故而小资商品还依然冷门,还能够顺随悠闲人群作为他们价廉物美的好陪伴。
不追时潮,安于自我的自在,理想那时便若隐若现。
我记得有位兄弟,他喜欢哲学。他那爱好那时可不受社会大流看好,可难得我们这些人稀罕他,愿意听他讲经说道。我记得自己就曾对他说过,你的志向别人未必理解,但却是为整个社会的。我对他说,你可以成为先生模样的人,你最适合身着长衫,清静肃然的古人活法。
后来他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上了传统哲学这条路,还真成了一位长衫先生。
我也记得教学任务相对轻松的我,常常被派去管理学生的实习。而从未经历过任何商业实战的我,要不时前往各类公司的各种部门,去与那些岗位上的实习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交流意见。那种繁琐又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在当时既不受人喜欢也不受人重视,我却连年逃脱不了,象个杂工一样奔波着。当时做着时似乎有些麻木,但现在回想起来,仿佛时间曾有意埋下过伏笔,岁月有意给过我机会,让我更容易理解时代潮流的那些内涵。而今天的我,也好像终于醒悟了一样地感慨:人生没有什么经历是属于浪费的,只不过经历着的当时惘然不知而已。
我还记得,学校的藏书很丰富,我喜欢没事就乱翻杂书,因而在朋友们中以读书“散乱”而见笑于人。一直没有什么大志向的我,在杂书丛里渐渐地喜欢上了民俗那一块。等到我真想认真准备去报考民俗专业的研究生时,却被单位以“单身更方便外派”为由派去参加扶贫讲师团。带着不被理解也不太情愿的情绪,我经历了一年繁杂的乡间生活。在那里我失去了备考的各种资源条件,因而也错过了我所喜爱的理想的萌芽机会。
那种遗憾的滋味到现在我还仍觉那么清晰,但我此时也能从遗憾的底层下看到我那一年经历的收获。它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能走出象牙塔,以旁观者近距离的角度,看清了贫穷的丰富意味。因为懂得了贫穷与依赖的关系,我才更懂得去贴近泥土般务实工作的意义。
回望那些年悠闲的时光,如今的我,仿佛那般经历只不过幻想出来的一样。虽然今昔大不相同,但我仍觉庆幸,庆幸我曾拥有那般的逍遥与自在,庆幸今天的我已懂得经历的珍贵。
2018.11.28